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科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理论来源既非仅仅是马列主义,亦非仅仅是毛泽东思想,二者均为其理论来源.马列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根本理论来源,其科学社会主义的政治立场是其得以创立的根本理论前提;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其根本理论基础;科学社会主义中实现共产主义的发展目标,是其创立、发展并实践的根本目标.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直接理论来源,其科学的方法论原则直接引导和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和形成;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探索的积极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直接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2.
冯显婷 《南都学坛》2020,40(1):108-114
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和超越,也是科学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出发点。作为世界社会主义最新发展阶段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方面继承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另一方面在新时代背景下以新视野和新角度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内容和实践基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条迥异于资本主义道路的现代化路径,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也为民族独立和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贡献了中国智慧,从而成为人类社会走向文明新形态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孕育出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丰富与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人类文明新形态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成果,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当代表征;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性重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明成果;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主体内容,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通过制度形态、文化形态和路径形态等三个维度的立体性考察,人类文明新形态得以图景式呈现,也彰显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性重构以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现实推进之间的本质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4.
论邓小平理论与科学社会主义阎长贵邓小平理论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科学社会主义中的地位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占有的地位:历史地讲,它是马...  相似文献   

5.
科学社会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发展的30多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发展和深化的30多年。渤海大学冉清文教授的专著《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集中探讨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当代中国的运用,及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与发展,既强调了理论的一般性,也突出了理论发展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上,要不断推进人类文明新形态。按照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形态的划分,人类文明形态是由低级向高级跃迁的动态发展过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创出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渊源和基础。与西方文明相比,人类文明新形态是超越西方现代性,具有独特优势、鲜明特色和根本立场的社会主义新文明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人类文明新形态得以创造的新的历史方位。要彻底摆脱形而上学禁锢,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持续推进人类文明新形态,在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中展现出世界意义和中国特色,为人类文明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讨会在我校召开由江西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南昌大学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南昌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联合举办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讨会"于1995年10月11日在我校召开。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  相似文献   

8.
“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中国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命题和现实命题.廓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缘何而来”是破解这一命题首要的和根本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是科学社会主义;历史逻辑是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尤其是自己经验的总结,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从现实维度看则是对时代和现实召唤的积极回应.  相似文献   

9.
论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观与当代社会实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观活的灵魂。由于历史的局限性,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不可能提供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完整答案。马克思逝世后,在理论和实践上都留下了许多"空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是对这些"空白"的不断填补,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在新形势下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坚持正确的有序的可持续改革和健康的科学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0.
生产力标准问题,是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否承认生产力标准,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科学社会主义和非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之一。坚持生产力标准,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民生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积极推进社会现代化的问题上、在民生和人的发展问题上以及在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上有着重大的理念共性;但是在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主体力量、两者的理论性质、对待科学社会主义的态度以及关于社会主义的未来走势等问题上,民生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两种不同的理论形态,有着重大的理论分野。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30年来思想理论战线上取得的最伟大成果。这个理论体系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并在实践中极大地推进和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贡献。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才能使中华民族大踏步地赶上时代发展的新潮流,迎来伟大振兴的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13.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为无产阶级革命夺取政权指明了方向 ,以列宁为代表的布尔什维克党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结合俄国的具体国情 ,指导了俄国的革命 ,成功地建立了人类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因体制的缺陷和其他原因而解体。中国共产党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章着重论述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成功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阶段。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是历史的继承和发展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结晶。  相似文献   

15.
社会和谐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题中要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要把不断促进社会和谐、不断提高社会和谐程度作为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6.
科学社会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 ,而是需要不断发展、创新的理论。它与现实社会主义之间不能简单视为一般与个别的关系。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就必须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在社会主义的本质中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根本基础 ,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逐步实践的辩证过程。在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中 ,只有落后的生产关系而没有落后的生产力 ,生产关系的先进性是相对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是历史和现实的必然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它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8.
争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近代史上带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的两个极为重要的历史内容。这个过程也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其经过误读、阅读、现实选择、艰难探索,直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建立。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1992年春天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提出了一系列重大创新理论观点,其中社会主义本质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理论。社会主义本质论全面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长期没有搞清楚的社会主义基本理论问题,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科学水平,对进一步探索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她和毛泽东思想的关系既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我们可以从多维度视角考察二者之间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哲学思想在唯物辩证法、实践认识论、唯物史观三个方面的继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政治经济学思想在经济模式、经济制度、分配制度三个方面的创造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在社会主义本质、基本国情、发展道路三个方面的创造性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