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将马钱子碱在正电位区进行电化学氧化,通过循环伏安法、电解库仑法、红外光谱法,证实了马钱子碱电化学氧化产物的结构式,推测了其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2.
Mo(Ⅵ)于0.05mol/LHAC-0.5mol/L,NaAC(PH=4.6),3.5×10(-5)mol/L1-(2-吡啶偶氮)-2一萘酚(PAN),0.16mol/LKBrO3形成良好的导数极谱波。峰电位Ep=-0.71V(VS.SCE),峰电流与mol(Ⅵ)的浓度在2.0×10(-8)-1.0×10~(-6)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可达5.0×10(-9)mol/L,用多种电化学手段研究极谱波的性质及反应机理,实验表明为具吸附性质的催化波,应用该法测定污水,自来水及回收试验,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提出一个反相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同时测定Cr(Ⅵ)Gr(Ⅲ)的方法,基于皮素-H2O2-Cr(Ⅵ)-KOH化学发光反应直接测定Cr(Ⅵ);Cr(Ⅲ)在PbO2柱氧化后测定.方法简单,快速,检测限为1.0×10-9Cr(Ⅵ),线性范围为1.0×10-8~1.0×10-6g/mlCr(Ⅵ),用于淮河水样分析,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采用水热法制备Ni2CoS4活性材料,通过物理过程和水热反应将其与氧化石墨烯(GO)、水热多 孔氧化石墨烯(HHGO)复合得到Ni2CoS4/还原氧化石墨烯/多孔还原氧化石墨烯(Ni2CoS4/RGO/HRGO)复 合电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循环伏安测试、恒流充放电测试和交 流阻抗测试等,对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在1 A/g的电流密度下 ,其比电容为1 684 F/g,在5 A/g的电流密度下循环2 000次后,其比电容保持率为91.8%。 Ni2CoS4/RGO/HRGO优良的电化学行为归因于这种复合结构使电解液对电极材料的润湿程度提高,进而提 高了离子和电荷的传输速率,同时也缓解石墨烯、Ni2CoS4的团聚和循环过程中的体积变化。因此, Ni2CoS4/RGO/HRGO是一种有良好应用前景的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SCNT上基于葡萄糖氧化酶(GOx)生物电化学传感器的制作及性能.用Nation将GOx固定在SCNT表面形成Nation—GOx—SCNT/GC酶电极,用红外光谱对GOx在SCNT表面的状态进行了表征;考查了Nation—GOx—SCNT/GC电极对β-D(+)-葡萄糖的生物电催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吸附在SCNT表面上的GOx没有发生变性,仍保持其对葡萄糖氧化良好的生物电催化活性.在pH=8和313K时GOx具有最佳的催化氧化效果.进一步实验结果表明Nation—GOx—SCNT/GC酶电极可用来作为葡萄糖氧化酶的生物传感器,在0.5mmol/L~5.5mmol/L范围内,催化电流随浓度呈线性增加.  相似文献   

6.
分别采用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等手段,研究了镁合金在微弧氧化过程中的传质过程.通过研究发现在微弧氧化过程中存在许多传质过程,这些传质过程包括:基体中的合金元素向膜层与电解液中的传质;电解液中的离子向膜层与基体中的传质.这些传质过程对膜层的生成有重要影响,它可以影响合金元素在膜层中的分布以及物相的生成.  相似文献   

7.
采用光助Fenton氧化法处理对氨基苯酚模拟废水,考察了光强、Fenton试剂的用量、初始pH值、反应时间对降解效果的影响,初步探讨了其降解动力学规律.结果表明,450W高压汞灯照射以及较强太阳光照射的条件均可以明显加快Fenton法催化氧化降解对氨基苯酚溶液的过程.Fe^2+(2.5g/L)投加量为1.0mL,H2O2(6%)投加量为1.0mL,初始pH值为4,太阳光照射下降解对氨基苯酚时效果较好,反应40min后降解率高达99%;降解过程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8.
通过二次阳极氧化制备氧化铝模板,在氧化铝模板的纳米孔洞中,用电化学的方法沉积铜纳米线,经过500℃30h氧化处理,成功制备出CuO纳米线.分别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样品的形貌和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测试.SEM观察结果显示氧化铝模板的纳米孔洞分布均匀,局域有序,孔心距约为110nm.TEM观察显示纳米线粗细均匀,样品的直径分别为40nm、60nm和80nm.XRD分析显示纳米线阵列的晶体结构为CuO.  相似文献   

9.
用穆斯堡尔谱、XRD及TEM技术对铁系无铭(NBC-1)型催化剂的前驱态、母体及还原态在不同工艺条件下的生成及晶相结构的激变过程进行了研究。确证了水合四氧化三铁Fe(3-x)O4·nH2O和γ-Fe2O3晶态的形成,及探讨了晶相参数微变引起晶体结构的差异导致催化活性的变化.获得Fe(3-x)O4·nH2O中SB/SA比值为2,x值接近0时,即Fe3O4接近化学计量时催化活性最好.  相似文献   

10.
实验于高温碱性下筛选得到一株能够代谢硫代硫酸钠(Na2S2O3)的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命名为GDC-2。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到其最适生长条件:温度为45℃、pH值为8.5,摇床转速为150r/min。在最适条件下,测定了该菌的生长曲线,知其世代时间为20h;在此条件下,该菌经13h使得溶液中Na2S2O3的含量减少了1.35g/L(脱硫率21.19%),研究结果将为工业脱硫副产物Na2S2O3的降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用循环伏安法和线性单扫描伏安法研究了L-色氨酸在单壁碳纳米管/玻碳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探讨了不同缓冲液、pH值以及扫描速度等的影响.实验表明:在pH=5的乙酸铵介质中,L-色氨酸在单壁碳纳米管/玻碳修饰电极上的电氧化过程是一完全不可逆过程,于0.703 V(vs. SCE)处产生一灵敏的不可逆氧化峰,峰电位相对于裸玻碳电极负移55mV,峰电流大大增加.峰电流与L-色氨酸的浓度在5.0×10-6-1.0×10-4 mol/L 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9984,检出限为1.0×10-7mol/L,样品检测平均回收率为98.80%.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存在下,铅与1-(2-吡啶偶氮)-2-萘酚(PAN)的显色反应,建立了一种微量铅测定的新方法.结果表明:在pH8.5的Na2B4O7-HCI缓冲溶液中,Pb^2+与PAN及SDBS生成紫红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60h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3×10^4L·mol^-1·cm^-1,Pb^2+质量浓度在0~8μg/mL符合比耳定律.此方法用于印刷厂厂房空气中铅含量检测,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
第四章氧化还原与电化学一、基本概念:1.氧化数氧化数是元素的原子按一定规则(即氧化数规则)指定的一个数字;也就是化合物中元素的表观电荷数或形式上的电荷数;如果把成键电子人为地分配给化合物中电负性较大的元素,则一个原子可能获得的电荷数就叫做氧化数。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强碱性反应条件下,以O2氧化Mn(OH)2合成了锰氧化物,利用XRD和FT-1R表征技术考查了氧气通量、溶液除氧预处理、干燥方式、反应时间、锰原料种类、样品再处理等因素对所合成氧化锰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氧气通量是合成层状氧化锰的关键影响因素,其它因素虽然对层状氧化锰的结晶度和晶粒大小有一定的影响,但不影响层状氧化锰晶体结构的生成.只要O2的通入速度大于5L/min,就能得到布塞尔矿(Buserite)结构的层状结构氧化锰,干燥后转化为水钠锰矿(Binessite)结构的层状结构氧化锰.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8羟基喹啉5磺酰肼(OSH)的极谱电还原行为,结果表明其电还原过程在酸性或碱性介质中分别以单步或两步过程进行,形成相应的二氢化合物。恒电位电解的结果表明,电子转移数为2。并提出了合理的电还原机理。  相似文献   

16.
高锰酸钾与有机物的氧化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锰酸钾与有机物的氧化反应陈建国高锰酸钾是一个强氧化剂,在不同介质中氧化能力不同,其被还原产物也不同。由氧化还原电位可以看出,在酸性溶液中KMnO4被还原为Mn2+(肉色,稀溶液显无色);在中性、弱碱性溶液中KMnO4被还原为MnO2(棕色沉淀)。另...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光电比学过程是光作用下的电化学过程,即分子、离子及固体等因吸收光使电子处于激发态而产生的电荷传递过程。光电化学反应是在具有不同类型(电子和离子)电导的两个导电物相的界面上进行的。正如电化学反应一样,光电化学反应体系也伴随着电流的流动。它通常研究在电比学体系中涉及光能和化学能相互转换的各种过程,其中最常见的为通过光电化学反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或电)能并伴随有在光照下的电化学电池中出现光电流的过程,以及”其逆过程即化学(或电)能转换为光能(例如电致化学发光过程)。半导体作为光电化学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8.
电化学阻抗谱是以小振幅的正弦波电位(或电流)为扰动信号的电化学分析方法。它是研究电极表面生物敏感膜的形成、电极过程动力学以及测定固体电解质电导率的重要工具。以适体为新一代生物识别分子所构成的适体传感器,被用于蛋白质、药物和核酸的检测。电化学阻抗谱是表征和检测适体传感器识别前后电极界面性质变化的一种较新且强有力的分析技术,可以定量测定配体及实时研究适体与配体结合过程的动力学特性。本文在简要介绍电化学阻抗谱基本原理和分类的基础上,详细综述了近三年来电化学阻抗谱在适体传感器方面的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9.
以LiFePO4为研究对象,通过Mn(Mn源为MnC2O4·2H2O)部分替代Fe(Fe源为FeC2O4·2H2O)的同时,采用固相法对替代材料LiMnxFe1-xPO4/C(x=0、0.1、0.3、0.5)进行碳包覆,以提高其放电比容量、电导率或放电平台。通过XRD、TEM、SEM和充放电测试,研究了磷酸锰铁锂的晶体结构、形貌以及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包覆掺杂后的材料仍保持橄榄石形晶体结构,碳包覆和掺杂Mn没有对原材料的形貌产生明显影响。制备的LiMn0.1Fe0.9PO4/C正极材料具有最佳的电化学性能,其0.2 C倍率下的放电比容量为124.8 mAh/g,放电平台为3.4 V,阻抗为43.8Ω。在1 C倍率下循环30周之后,放电比容量仍有120 mAh/g,容量保持率为97.71%,具有较优的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20.
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在H2O/N,N’-二甲基甲酰胺(DMF)混合溶剂中成功实现了丙烯腈(AN)和2-乙烯基吡啶(EPD)的共聚反应,研究了共聚反应动力学规律和AN/EPD共聚物的热解反应动力学规律,得到了共聚反应动力学方程和AN/EPD共聚物热解反应表观活化能.当H2O/DMF(重量比)=100/0时,共聚反应动力学方程为R∝[AIBN]^0.695[AN]^1.89[EPD]^1.41,AN/EPD共聚物热解反应表观活化能为84.8kJ/mol;当H2O/DMF(重量比)=0/100时,共聚反应动力学方程为R∝[AIBN]^0.542[AN]^1.15[EPD]^1.02,AN/EPD共聚物热解反应表观活化能为138.6kJ/mol.在H2O含量较多的反应体系中,共聚反应机理倾向于悬浮聚合;而在含DMF较多的反应体系中,共聚反应机理倾向于溶液聚合.随着EPD含量的增加,AN/EPD共聚物热解反应表观活化能降低,但当EPD/AN(摩尔比)超过3/100后,共聚物热解反应表观活化能变化不明显,当聚合反应条件为CAN=5.0mol/L,CAIBN=0.006mol/L,CPVA=0.20g/L,H2O/DMF(重量比)=100/0,T=60℃,t=18min,EPD/AN(摩尔比)=5/100时,合成得到的AN/EPD共聚物热解反应表观活化能为72.9kJ/m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