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社会的发展使得社会福利社会化提到了议事日程,而民政工作实务的现状和社会福利立法的理论探索都涉及到政策的定位、政策的原则、政策与现行法律的衔接等相关的问题,这些都需要对此进行法律规制加以保障。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的发展使得社会福利社会化提到了议事日程,而民政工作实务的现状和社会福利立法的理论探索都涉及到政策的定位、政策的原则、政策与现行法律的衔接等相关的问题,这些都需要对此进行法律规制加以保障。  相似文献   

3.
社会福利:中国社会的建构与制度创新路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福利是社会科学研究与社会政策分析核心概念之一。社会福利观念因世界各国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和文化价值观念千差万别而形成截然不同的理解。社会福利观念反映现实福利制度安排 ,说明特定时空处境下福利文化及其生活方式的基本特征。中国社会对社会福利的社会建构体现在六个方面 ,它们分别引导着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不同创新路向。  相似文献   

4.
社会福利:中国社会的建构与制度安排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福利是社会科学研究与社会政策分析的核心概念之一。社会福利观念因世界各国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和文化价值观念千差万别而形成截然不同的社会理解。社会福利观念反映现实福利制度安排,说明特定时空处境下福利文化基本特征。本文首次将中国社会对社会福利的社会建构概括为六种取向,并分析中国社会福利制度性安排特征。  相似文献   

5.
包容性增长视角下的中国发展型社会福利政策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历了30余年的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正处于史无前例的社会转型时期,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深刻地改变了社会福利制度特征与政策模式。2007年以来兴起的“包容性增长”主张以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统一促进社会福利,解决社会问题,不同于传统的社会福利思想。发展型社会福利政策理论符合“包容性增长”理念,克服了以往社会福利政策中带有的滞后性、缺少包容性与政府干预短期行为等弊端,从中长期发展的战略角度出发,致力于对社会成员的人力资本投资、上游干预、积极就业和人文关怀,认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是不可分割的,强调发展成果惠及所有社会阶层,努力为社会成员发展构建新的社会福利政策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具有丰富的社会福利意涵,增进社会福利是提升社会成员满意度和幸福感、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从发达国家的经验分析,社会福利政策与社会福利服务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增进社会福利、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在社会福利传递中,社会工作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文章从分析和谐社会的福利意涵入手,以西方社会福利传递为鉴,探讨和谐社会前景下社会福利的有效传递与社会工作发展。  相似文献   

7.
环境政策是使企业环境成本内部化从而迫使企业降低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手段。本文运用动态博弈理论,研究单独的排污税政策和排污税与减排补贴的组合政策对企业污染控制行为的影响机理,并从污染治理效果和社会福利水平两方面对两种政策的减排效应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排污税率和减排补贴率均与企业治污量正相关,与社会福利水平的关系均与税率和补贴率的大小有关;政府实施组合政策时企业的治污量和社会福利水平均大于只实行排污税政策时的治污量和社会福利水平,组合政策能激励企业加大治污力度,同时也能带来社会福利的增加。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我国建国初期、计划经济时期、市场经济转轨时期这三个不同阶段的社会福利政策发展历程的梳理,分析了我国社会福利服务政策改革和发展的特点是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发展,政府主导与社会共同参与相结合,由社区、家庭、福利机构三者相结合,逐步推行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等。同时,进一步探讨了通过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提升社会福利服务水平,建立多元化的社会福利体系、确立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模式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我国社会福利的转型为社会工作介入社会福利新体系提供了契机。社会福利新体系除了提供物质帮助外,还包括向社会成员提供所需的社会服务、精神慰藉和支持等。社会工作将社会福利政策、项目转化为现实的具体的服务过程,是实现社会福利的重要手段与途径。社会工作可以运用独特的价值理念、工作视角和工作方法,促进普遍社会福利状态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第三次分配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的新议题。目前对于第三次分配概念和功能的认识还存在争议或偏差,对第三次分配机制的揭示尚不充分。对比已有观点,在概念上,第三次分配是受道德情感驱动的、以社会自助互助方式开展的分配活动,慈善是第三次分配中具有公共性和开放性的一种特殊形态,而捐赠是慈善的一个环节;在功能上,第三次分配是满足人的道德需要和多样化社会服务需要的基础性社会福利制度,但也面临稳定性不足、负外部性、治理失灵等局限;在运行机制上,区别于个体主义视角,第三次分配的社会化运行逻辑是“社会认同—社会互动—社会融合—社会规范”。建议打破行业和体制壁垒,创新社会治理机制,促进第三次分配主体间联动和资源整合;制定家庭政策和志愿服务政策,优化社会政策体系;将完善慈善法规与加强慈善教育、健全行业规范和信用制度相结合;重视第三次分配理论研究,提高研究的开放性,坚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加强跨学科交流互鉴。  相似文献   

11.
社会科学研究与公共政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以2000年以来36份农业转移人口住房政策以及447篇相关学术文献为研究对象,借助政策文献量化研究方法和学术文献知识图谱技术,探究不同阶段农业转移人口住房政策与学术文献的相关关系与互动过程。研究发现:农业转移人口住房政策及其学术研究在不同阶段均发生了显著的主题变迁,二者呈现出长期的、复杂的、非线性的相互作用关系;学术研究往往具有先导性,前一阶段的学术研究对下一阶段政策制定产生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识别出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间接影响政策变迁的启蒙模式、知识产业模式、滴灌模式、相互作用模式。未来,应基于中国情景进一步展开政策实践对政策研究的影响以及二者互动关系的研究,促进中国知识政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社会选择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社会选择理论作为现代经济学的重要发展成果之一,主要是分析个人偏好和集体选择之间的关系,研究可以对不同的社会状态进行公正的排序或以其他方式加以评价的方法,如投票就是一种重要的社会选择方式,以调和个人价值与集体价值的冲突.该理论不仅适用于政治等公共领域,也适用于文化、体育等社会活动中的选优与排名,对于提高社会决策效率和增进社会福利水平具有重要价值.但该理论并未得到国内学术界尤其是经济学界应有的重视.因此,通过对国内学术界近十年来在该领域的研究状况进行分析,有助于了解现状并推进该领域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社会政策作为政府回应农民工群体流动的重要制度措施, 在不同的时期遵循着不同的建构逻辑。通过对1978—201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政策公报中关于农民工的社会政策文本进行内容分析, 发现农民工社会政策的建构逻辑经历了从流动控制向制度吸纳的转向。在西方社会权利理论和本土社会现实的双重启发下, 中国农民工社会政策未来的建构将遵循社会权利逻辑, 注重社会公平, 强化农民工的主体性, 建构城乡一体化的社会政策。  相似文献   

14.
作为社会工作实务的一个重要领域,精神卫生社会工作在实务探索和理论研究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逐步形成了本土经验与中国特色。我国精神卫生社会工作已有研究主要聚焦于理论视角、方法技术、发展模式、实务领域、政策经验以及地方实践等方面。与民众美好生活需求以及高质量学科发展趋势相比,已有研究依然面临着提升研究质量、拓展研究范式、丰富研究框架以及发展中国特色等方面的挑战。未来精神卫生社会工作的研究要不断深化研究内容,拓展研究领域,积累学术经验,扩大学术影响积极借鉴国外经验,挖掘本土资源和特色,构建有中国特色精神卫生社会工作的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社会科学研究的学科特点出发,分析了社会科学的激励机制应具有的特点,并提出了完善我国社会科学激励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来自CSSCI期刊上231篇社会管理创新的文章,以内容分析方法来考察论文发表时间、论文作者、作者单位、学术职称、研究层次、学科分类、被引频次、参考文献等,其目的是探明学界对社会管理创新进行研究的现状,并进一步回答哪些学者在研究、从什么维度进行研究和研究质量如何这三个预设问题。尤其指出了在未来研究中应注重政策应用类研究、建立在文献评估和引用基础上的规范研究,以及运用科学方法和经验事实作支撑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在安徽省社会学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学暨2010年学术年会上,以"中国乡村社会建设"为主题的学术研讨精彩纷呈。论坛上既有社会GDP等新概念亮相,也有对诸如社会政策、社会质量等概念深度而又全新的阐述;学者们从社会学视角出发,从不同维度去发现当前我国乡村社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供借鉴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性质从本质上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能够承担起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社会责任的缺失主要体现为学术道德缺位、学术价值扭曲以及学术评价失范等三个方面。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社会责任的重构不仅有赖于有效的制度建设,同时还需寄望于自在自为的学术阶层的真正形成。  相似文献   

19.
社会和谐问题研究的历史、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57,自引:0,他引:57  
作为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一种状态,社会和谐在中西方哲学中都有丰厚的研究历史。现阶段,由于理论和现实发展的双重诉求,在西方学术界出现了以社会冲突理论研究为主体、多种研究并举的社会和谐研究热潮。在我国,也出现了中西方哲学和谐思想研究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社会和谐思想的发掘和应用异军突起的研究格局。综合社会和谐问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笔者认为,当前社会和谐问题研究中仍有几个问题需要重点关注,如社会和谐的本性界定和研究方法的选取,社会和谐认知的依据与评价标准的设定等,这些关键问题的解答,不仅将从整体上推进社会和谐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而且也将及时有效地指导我们的社会认识与实践。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评价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学科领域之间相互交融、学科领域进一步细分、实证研究方法大量被采用等新的特点的出现,使得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评价面临新的挑战。健全和完善科学的学术评价机制,能够有效促进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质量的提高,而不科学、不规范的学术评价机制则会阻碍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在学术评价过程中,引用率、采纳程度以及成果转化的可行性应成为评价的主要依据,而"代表作"制度的采用也将有效提高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