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的长期绩效——基于证券市场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该文采用长期事件研究法(BHAR),对我国沪、深两市的1672起并购事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收购公司股东在并购后1~3年内遭受了显著的财富损失;混合并购和同行业并购的收购公司股东长期内均遭受了显著的财富损失;收购公司国有股比例对并购后1年内公司绩效有显著影响;高管持股比例对收购公司长期绩效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2006-2012年94起中国上市公司跨国并购事件为样本,运用事件研究法对跨国并购中主并企业的股东财富效应进行的研究结果显示:跨国并购确实能为我国主并企业股东带来显著的正财富效应。而对东道国宏观经济因素对跨国并购财富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GDP与股东财富效应显著正相关,CPI与股东财富效应显著负相关,而汇率与财富效应之间没有显著关系。因此,企业在跨国并购时,应考虑选择GDP高、CPI低的国家,以便于为股东创造财富。  相似文献   

3.
分别采用事件研究法以及财务报表分析法,针对2009年进行并购交易的上市公司,考察了股票支付方式和现金支付方式对最终并购绩效的影响。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不同于国外同类研究的实证结果,我国上市公司中,股票收购公司在首次宣布并购公告后股价出现超额波动,而现金收购公司只能获得正常收益;从财务绩效角度来看,股票收购公司能够获得短期的财务绩效改善。值得注意的是,采用事件研究法和财务报表法得到的结果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中国的制度背景,运用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实证检验了审计委员会设立的财富效应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上市公司在审计委员会设立事件公告日前的短期窗口的确存在着短期财富效应.研究表明,在审计委员会设立事件公告日前的短期窗口,非国有上市公司比国有上市公司对累计超额报酬(CAR)有更为显著的正向影响,非亏损上市公司比亏损上市公司对累计超额报酬(CAR)有更为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对2002年至2004年间我国深沪两市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离任事件的财富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从样本整体来说,独立董事离任在一定程度上会给公司股东带来显著的财富减少;(2)剔除任职时间超过5年的独立董事离任样本的影响后,公司股东的财富在离任公告后会显著地减少;(3)独立董事主动离任(辞职)会使股东财富显著地减少,而独立董事被动离任(被更换)则对股东财富没有显著影响;(4)原因不明的独立董事辞职,会令公司股东的财富显著大幅减少。  相似文献   

6.
采用事件研究法,对2001至2004年间中国上市公司的31个管理层收购事件是否为流通股股东创造财富进行了分析.实证研究表明,管理层收购为上市公司的流通股股东创造了财富,目标公司的股票溢价为3.19%,远低于40%的国际水平;流通股股东在管理层收购中获得的收益相对于管理层来说是微不足道的.  相似文献   

7.
以2014—2016年并购事件为样本,研究发现超额商誉与自并购时点起三年内商誉减值的总额显著正相关。当作为并购中介的会计师事务所标的资产所在行业具有行业专长时,能够对超额商誉与短期内商誉减值的关系起到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非跨行业并购及关联并购中,审计师行业专长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丰富了商誉与并购中介相关研究,为并购方理解超额商誉的经济后果及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价值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8.
大股东的资产注入行为理论上存在掏空和支持两种动机。文章通过运用事件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实证研究了大股东资产注入对上市公司股东财富的影响。研究发现,大股东资产注入的股东财富效应取决于资产注入的具体代理变量:资产注入的短期宣告效应与注入资产规模和注入模式显著正相关,而与注入资产类型和所有权性质关系不显著;资产注入的长期股价表现与注入资产的类型和规模呈显著的正向关系,而与所有权性质和注入模式呈负向关系。  相似文献   

9.
公司控制权市场主流理论认为,在由各种内外部控制机制构成的控制权市场上,作为外部机制的收购被认为是最为有效的控制机制,外来者的收购不但不会损害公司股东的利益,还会给双方股东带来巨大的财富。对丽珠股权收购案进行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丽珠集团控制权之争给目标公司股东带来了 23. 81%的超常收益,收购公司股东收益为负值。通过对丽珠收购主要参与方的进一步剖析,发现丽珠股权之争与以往的股权炒作有明显的不同,具体表现为并购行为的真实性和并购后的协同性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10.
企业作为一个资本组织,必然谋求资本的最大增值。企业并购作为一种重要的投资活动,产生的动力主要来源于追求资本最大增值的动机,以及源于竞争压力等因素。无论是按照国际惯例还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并购的浪潮正向全球化推进,当然对我国经济也造成巨大的冲击和影响。通过并购,企业能够迅速实现低成本扩张,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利润最大化和经理个人效用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零售业的并购近年来成为中国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倍受人们关注。本文对2000年以来的中国零售业的并购问题进行分析。首先是描述中国零售业2000年以来的并购概况,对中国零售业并购的数量规模、区域分布和跨国并购等基本情况进行描述;从横向并购、举牌并购、强强联合兴起、跨国并购和国退民进等方面对中国零售业并购的特点进行分析;从融资难度、整合乏力、效益欠佳和外资强占市场等方面对中国零售业并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提出了优化中国零售业的并购重组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企业资产并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产并购作为现代企业迅速做大做强的最有效方式之一,不仅可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且可以促进行业整合,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资产并购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无论是从广度、深度还是从内容、方式、手段,都在不断演进、深化、规范、成熟.但是.我国企业在并购指导思想、产权关系、资产评估、购后整合等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需要通过树立正确的并购指导思想,明确资产并购主体,准确评估目标企业价值,重视并购后的整合等措施来解决.  相似文献   

13.
    
从外部环境、内部资源和并购管理能力三个方面构建企业并购能力评价分析框架与企业并购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引入层次分析法以确定各指标值的权重,并运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企业并购能力强弱进行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已经成为"走出去"的一种重要方式并引起理论界广泛关注。基于中国企业的实践,从战略资产寻求的视角进行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和特征分析,认为跨国并购是中国企业快速整体获取战略资产从而增强企业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同时,中国企业战略资产寻求型跨国并购具有"弱势并购"的基本特征。中国企业实施战略资产寻求型跨国并购必须关注交易对象的选择、交易过程的管理以及交易后的整合三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复星医药、青岛啤酒两家上市公司并购发展轨迹的研究发现,惯性在两家企业的成长历程中发挥了主导作用;惯性作用在不同企业以及同一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表现存在明显差异。由此,本文提出从并购惯性发展方向及发展动量两个层面对惯性模式进行度量的观点。研究发现两家企业的并购惯性动量均呈现出先增强,再减弱的变化趋势,这种并购惯性动量的倒U型变化,有利于企业在实施系列惯性并购后,通过有效的资源整合,实现企业运转效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困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并购是资本市场永恒的主题,是优化上市公司资源配置,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一种常用手段.根据经典的并购理论,并购能产生协同效应从而改善公司的绩效.但在我国的实证研究中却并非如此,相当多的企业并购后绩效反而恶化了.从财务性并购的动机变异,战略性并购的匹配分析的不全面和并购绩效评价方法的理想化等三个方面,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公司并购中管理层能力的相对缺陷需要投资银行等中介机构的决策辅助。以2007-2013年上市公司并购为样本,实证检验管理层能力、投资银行声誉对并购绩效反应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管理层能力显著提升并购绩效的基础上,选聘适当的投资银行能够进一步强化正面效应,但需要确保管理层能力与投资银行声誉的协同与匹配。当管理层能力较强时,无论是高声誉投行还是低声誉投行均能显著提升并购绩效,但当管理层能力较弱时,即使是高声誉投行,其并购绩效提升效果也并不显著,由此表明管理层能力的基础性和投资银行参与的局限性。本研究可为公司并购选聘适当的投资银行提供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18.
资本主义有无限扩张的内在动力 ,从 1 9世纪末期开始 ,1 0 0余年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发生了五次企业并购高潮。在对这五次并购浪潮回顾的基础上 ,可以发现企业并购对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集中和经济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并购现在是全球的一个亮点,作为我国国民经济骨干力量的上市公司,其并购重组活动也大大地被关注和重视。因此,如何更好地进行上市公司并购,防范风险,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针对并购前后三个阶段的风险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综合性的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20.
银行并购风起云涌,我国把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作为改革银行业并提升银行业务水平的重要举措。在交易价格之外,交易方式也是影响企业并购的重要因素。通过并购价格与交易方式的联合选择,我国商业银行可以有效地显示自身质量,从而为切实提高我国银行整体水平奠定坚实的微观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