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搞好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是高等院校研究生教育和学位点建设的前提。河北大学作为河北省惟一的一所综合性大学 ,在制订研究生教育学科建设和发展规划时 ,确立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科学的总体目标 ,即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 ,以二级学科为基础 ,一级学科为龙头 ,巩固和加强基础学科与优势学科 ,大力发展应用学科 ,面向 2 1世纪 ,精心谋划和发展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通过规划 ,逐步实施学科建设系统工程 ,努力使学科建设形成特色 ,实现超常规发展  相似文献   

2.
地方院校学科建设优劣势分析及其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地方院校学科建设的优劣势分析,指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特殊性是地方院校学科建设不可忽视的优势资源。围绕地方院校如何利用这一优势资源进行有特色的学科建设问题,提出了一些原则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浅析地方高校学科建设中的几个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科建设是高校的基础性和战略性工程,地方高校也概莫能外。它是以学术队伍为主体,以一定学科为研究对象,通过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传承和创造知识,持续为社会培养高水平人才的工程。地方高校在学科建设中必须要处理好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重点学科建设与学位点建设、基础学科建设与特色学科建设、学科基地建设与人才培养等之间的关系,使地方高校的学科建设工作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做到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4.
当代西方文化后现代转型的核心是从精英主义转向非精英主义。对此,民主化可为我们提供一种有价值的视角。现代主义文化的精英主义来源于场域分化所带来的专业主义。这种专业主义是传统贵族社会的垄断性权力瓦解的产物,在它表面上的精英姿态背后却是大众文化强势崛起和艺术评判权力日益转入职业群体手中的现实。后现代文化卸下了精英主义的面具,更直接地体现为一种民粹的文化。不仅后现代艺术和整个文化转型需要从政治、经济与文化的民主化进程来理解,后现代主义相关理论与争论也可从民主化视角得到启示。  相似文献   

5.
地方高校学报促进学科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高校学报对学科建设的促进,应立足于"地方"实际情况,围绕地方高校具有的优势学科、丰富的区域历史文化资源以及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为地方高校的学科建设定好位。通过学报这一学术交流平台,开设特色专栏、设置重点研究栏目,主动为学科建设服务,促使地方学科建设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让地方学报有效地推动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6.
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地方高校学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的原则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目标要服从于办学目标定位.重点是建设优势、特色学科,学科建设必须要注重其均衡性和整体优化.  相似文献   

7.
一所大学的办学特色与办学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学科建设水平决定的。然而,地方大学在外延发展时期,办学定位出现了"千校一面"、追求"大型化、综合化、学术化"的不良趋势,导致学科建设缺乏清晰的发展方向,过于追求学科门类的覆盖率,忽视地方性与特色性。向内涵发展转变的地方大学,在学科建设上需要突破的瓶颈主要包括学术性还是应用性困惑,国家性还是地方性困顿,综合性还是特色性困境。为此,地方大学应立足于未来、地方与特色的理念,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实施学科与专业一体化建设策略。与此相应的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应结合自身积淀与社会发展需求,实施"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整合优势,打造特色"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8.
教工党支部与学科建设的结合,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也是落实党管人才原则的需要,更是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加强对党员管理与教育的需要。支部建设与学科建设结合的基础是配好班子,选强带头人;关键是找准支部建设的切入点,与教学科研相契合;核心是建立长效机制,使之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支部建设与学科建设结合,应该创新党支部设置模式、工作方法和管理制度。实践表明,首先,加强党组织建设为学科发展提供保障,必须以党性强、业务过硬为标准,选派学科带头人担任党支部书记;增强党员归属感和责任感,增强党组织和谐团队凝聚力;倡导党组织建设的"导师制",发挥党员的传帮带作用;启动"共产党员工程",推进专业学科建设的大发展。其次,解决学科发展瓶颈,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必须积极参与教学科研课题,时刻做好申请博士点准备;加强教学科研理论研究,提高多个学科建设活力;创建学院实验中心平台,完善实习基地改造;整合教学科研资源,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国家教委实施“211工程”项目的意义和遴选条件,分析了我校学科建设的现状和申请进入“211工程”的有利用条件与不利因素,提出了学校在加强学科建设方面应采取的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10.
研究生教育以学科为平台开展,与学科建设关系密切,研究生招生是研究生教育的源头工作,学科建设是学校的龙头工作。提出以学科建设思想指导研究生招生,合理设置研究生招生学科,合理制定学科招生政策,凝练研究生招生方向,招生方向必须符合学科发展规律与学科内涵,具有前瞻性、可延伸性及可拓展性,方向间既具有可交叉性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根据方向组建导师指导队伍,促进研究生教育与学科建设的内涵发展与质量型增长。  相似文献   

11.
利用INTERNET网上资源和有关外文资料,分别介绍了亚洲、大洋洲、欧洲和北美洲的一些高校在测绘专业或工程测量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并与太原理工大学在专业总学时数、主干课程的教学与实践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对比,可以更好地了解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的优势与不足,以便进一步完善测绘工程专业的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12.
资本下乡与乡村精英再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工商资本大规模下乡背景下,回流人才及村庄内的部分精英农户抓住时机、响应机会并采取行动,在公司主义的包围中成为乡村场域中另一部分拥有相对话语权的群体,完成了乡村精英的重塑。乡村新精英的产生是政策驱动、资本推动、精英回流的共同结果。新精英通过和资本同盟积极响应经济机会,与基层政府结成“权力—利益”共同体谋求政治嵌入,凭借熟人网络带动和俘获普通农户以强化社会关联。乡村精英再造具有双重效应,对乡村治理产生深远影响。新精英的兴起激发了乡村内源发展动力,有利于实现乡村振兴,但也由于资源分配的不平衡加剧了乡村阶层分化。  相似文献   

13.
教育选择方式及其后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育选择是教育与社会分层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教育选择是教育场域中各种力量之间的争斗过程,与教育场域中存在的三种主要力量(国家、社会阶层和个人)相对应,教育选择也存在三种基本的方式,即制度选择、社会选择和技术选择,这三种选择方式导致不同的教育选择后果。目前教育与社会分层研究中关于教育与社会阶层再生产的理论存在偏颇,实际上,优势社会阶层可能不断地为劣势阶层子弟所替代,从而实现一个社会的精英流动。  相似文献   

14.
学科建设与优势积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指出了我国大学学科建设中普遍存在的学科优势积累不稳定现象,基于作者长期从事 大学科技管理的经验和观察,分析了影响学科优势积累的主要因素,进而从学科战略管理、 学科带头人的识别与培养、学科梯队建设、学术评价机制、组织文化建设及相关政策方面初 步探讨了促进学科建设和学科优势积累的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的精英主义思想与中国近代政治的变迁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文章通过考察孙中山的精英主义思想对中国政党政治的发展以及政治政策的制定、实施等方面的影响,揭示精英主义在中国近代政治变迁历程中的历史作用,这有利于我们全面地、系统地、客观地理解和把握孙中山的精英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6.
大学学科建设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科是从事高水平科学研究和产生创新成果的基地,是造就学术大师与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舞台,是承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使命的平台。学科建设是大学发展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基础建设,是实现高质量的本科教育和高水平的研究生创新教育的基础,学科建设涉及到学科布局调整、重点学科建设、交叉学科发展、师资队伍建设、研究基地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学科建设必须立足创新,突出优势,优化结构,发展应用,扶持新兴;学科建设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准确定位,精心规划,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17.
研究型大学既是不断产生新知识的一流科学研究中心,同时也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创新教育基地。与教学型大学相比较,它拥有自身的特征,并以学科建设为核心任务,以精英式教育作为指导方针,充分注重高层次人才的创造力培养。  相似文献   

18.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是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目标。中国场域中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国家职能不断转变与治理主体不断转换的双重逻辑相结合的产物。它突破了治理的传统视域,将权力治理与公共事务治理相融合,旨在实现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的交融。历史制度主义以宏大视域与历史比较方法审视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得出其操作合理性是基于四个主要因素,即国家外部压力体系的挑战、内部制度化要求的驱动、执政党精英的意识推动以及现代国家执政理念的确立。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作为一个场域有其自身的关系构型和惯习,本文依据布迪厄场域理论对我国新管理主义的教育评估问题进行了剖析,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新管理主义的评估对高等教育场域的负面影响。“第四代评估”作为西方最新的评估理论,它与高等教育场域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内在的联系,其全新的哲学范式与建构主义的方法论为我国教育评估问题的破解提供了路径。  相似文献   

20.
建设区域性一流学科是地方高校适应国家高等教育政策的应然行为,也是地方高校提升办学实力的实然目标。通过对西南地区87所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的研究发现:从知识生产模式理论分析,地方高校是知识的主要生产场所,教师群体是知识的重要创造者,学生个体是知识的直接传承者,地方企业是知识的有效评估者,地方政府是知识权益的维护者。地方高校、学科教师、学生个体、地方企业和地方政府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生产、创造、传承、评估和维权的循环系统。地方高校在推进区域性一流学科建设中存在以下问题,学科教师不足以支撑一流学科发展目标的重任;学生个体不符合一流学科建设实践逻辑的要求;社会组织未形成一流学科多元主体共治的机制。基于知识生产模式的视角,从知识资本角度、人才培养层面、知识权益保障上提出了地方高校推进区域性一流学科建设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