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3 毫秒
1.
以往研究较多关注城市居民的环境关心及其影响机制,对农村居民的环境关心缺乏系统的经验研究,且缺乏城乡居民的直接对比。本研究基于CGSS 2010年环境模块的数据,考察城乡居民的环境关心现状及特点,分析城乡环境关心的影响机制,并使用Oaxaca-Blinder模型对城乡环境关心差异进行分解。研究发现:城市居民的环境关心水平显著高于农村居民;环境关心的社会基础存在较大的城乡差异;城市居民的环境关心主要通过环境知识这个中介变量起作用;农村居民内部群体的特征更多表现为对环境关心的直接效应。对城乡环境关心差异分解发现,社会人口特征与环境知识变量能解释城乡环境关心的大部分差异,而城乡的二元经济结构、环境再生产结构、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导致城乡居民的二元价值理念、环境科学素质、公共参与等结构,最终导致环境关心二元结构的再生产。  相似文献   

2.
根据2001-2011年陕西省的统计数据分析,研究发现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并未与经济增长同步,而且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却在不断拉大;通过对导致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因素进行计量分析,表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农民非农收入、城镇化水平、城乡人均资本拥有量以及城乡人力资本差异等都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重要影响;据此提出陕西应将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大幅度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并对协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机制建设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村居民收人水平与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大小及协调程度如何,是一个国家城乡关系的主要体现。将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及其变化同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及其变化对照起来进行观察和分析,既可以对农民的收入状况作出更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与评价,同时也能反映国家有关城乡收入分配的政策及其对农民收入变动的影响。1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差距及其变动趋势统计资料(表1)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但是两者的起点水平、变动过程及变动结果存在很大的差异,并且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差距特征。表1改革开放以…  相似文献   

4.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社会差别的重要体现,反映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和状况。借鉴国内外关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的方法,对1978—2011年30多年来北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演变趋势进行分析发现,20世纪90年代市场化改革以来,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变动表现出了比较明显的特征,在经济增长、收入分配政策调整和城市化进程中,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但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人均GDP增长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并不同步,收入差距总体上呈现出扩大的趋势。但是,近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态势有所改变。与城市居民相比,北京市农村居民的收入与城镇居民还存在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5.
数字经济为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带来了新机遇,而“数字鸿沟”又可能引发新的贫富差距。研究数字经济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对于认识和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11—2020年31个省域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静态、动态面板模型及门槛模型,分析数字经济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省域层面上,数字经济显著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且该影响具有单一门槛效应。在城镇化水平较低时,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不显著;当城镇化水平越过门槛值,数字经济水平显著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异质性分析发现,我国南北地区呈现出不同的效应,北方省份城乡收入差距受数字经济水平影响较小,而南方较大。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重庆全市和“一圈两翼”的空间划分,运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等相关测量指标,测算了重庆市居民的收入差距,反映了近几年重庆市各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变化的趋势,并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探究了重庆市经济增长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城市居民收入差距主要来自于三大区域之间,各个区域之内的差距较不明显;而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主要来自于各个区域内,三大区域之间的差距很不明显.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是影响重庆市经济增长的原因之一,且两者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传统户籍制度带有明显的“城乡二元分割”特征,造成了事实上的城乡之间,流动人口与本地人口之间在教育、医疗、社保、卫生等诸多方面的不平等,为此各地开始了户籍制度改革的探索.以荆门市掇刀区一元户籍制度改革的具体实践为例,从城乡居民态度测量、城乡居民态度对比和影响城乡居民态度的因素分析等几个方面对户籍改革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得出以下几个结论:城乡居民普遍支持户籍改革;城市居民对户籍改革的偏好大于农村居民;城市居民对农村居民入城所带来的社会保障、就业、教育、医疗和养老保险等诸多问题持反对态度;影响农村居民态度的因素共有四个,即人口流动、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和教育.  相似文献   

8.
运用调查数据分析了经济转型期我国人口健康水平的城乡分布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分布不平等,在城乡之间以及城乡不同的社会经济区域内,人均期望寿命、婴幼儿死亡率、儿童和青少年身体质量指数、两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等主要人口健康指标均存在明显差异。应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缩小收入差距、完善医疗卫生保障制度、注重大众健康教育等途径来缩小健康不平等,提高整体人口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西方环境公正理论在系统的定量研究基础上,证实了环境风险分配不平等普遍存在,并强调社会经济地位与环境风险分配的关联性,然而在我国并未开展定量的实证研究。本研究以厦门垃圾处理的实证调查为例,探讨居民的社会经济地位与环境风险分配的关系。研究发现:(1)与西方一致的是,环境风险并非公正地分布于不同的社会经济地位群体中,环境风险分配遵循社会经济地位逻辑,风险分配和财富分配存在重合性。(2)与西方社会尤其是美国强调种族、性别、教育对环境风险分配的影响不同是,性别、民族和教育均对我国环境风险分配的影响不具有显著的统计性。(3)我国农村居民比城市居民承担更多的环境风险,表明目前城乡的环境风险分配不公正问题凸显。  相似文献   

10.
将社区层面的社会资本定义为一个社区的各种居民团体和协会的活跃程度,从该视角研究城乡老年居民在健康上的差异。通过多层模型,控制个人因素,分析社区社会资本与个人健康水平之间的关系,引入社会资本变量对比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差异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控制了个人层面的社会经济地位和人口学变量以及社区层面的经济变量之后,社区社会资本与个人健康水平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对于个人的身体功能状态,社区层面因素的影响则不明显,更多地是受到个人层面变量的作用。其次,在控制社会资本变量后,城乡老年居民在健康水平上的差异明显变小,说明社区社会资本在解释城市与乡村居民健康水平的差异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城市居民的优势来自更高的组织和团体参与程度。研究也部分地证实了中国老年人群体健康不平等的社会原因,为人口健康差异形成的理论探讨提供了实例验证。  相似文献   

11.
运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大样本微观数据,实证研究我国政府亲贫式支出是否可以引致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提升,结果表明:第一,亲贫式支出与居民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并且居民幸福水平的提升更依赖于社会保障服务的满意度。第二,亲贫式支出对城乡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教育服务主要影响城市居民的主观幸福感,而医疗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主要影响农村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幸福水平相对较低的群体需要更多的亲贫式支出。第三,家庭收入与居民幸福感之间存在U型关系,亲贫式支出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增进效应比城市居民更为明显。此外,政治面貌、健康状况、婚姻、个人社会地位等均能直接提高居民幸福感。因而,提高亲贫式支出的使用效率,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是提升居民幸福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基于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从健康自评、心理健康、生理健康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公民健康水平的性别差异,同时展现不同阶层和群体妇女的健康状况。结果表明,总体上男性比女性更容易获得较高的健康水平:而弱势社会阶层女性与优势社会阶层女性健康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研究还发现。在职业、收入、教育程度以及城乡区隔等因素对男女公民健康产生影响的同时,性别因素交织其中而使健康水平性别差距方面发生一些微妙变化。  相似文献   

13.
采用欧洲五维度健康量表对不同收入城乡居民的健康状况进行测量,五维度存在中/重问题的比例随着收入的降低而增高,疼痛/不适是不同收入阶层在五维度方面的主要问题。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低收入阶层在五个维度存在问题的比例均高于其他收入阶层。相同收入水平下,女性人群有健康问题的比例较男性高。收入阶层越低健康相关行为越差,农村居民的健康相关行为与城市居民相比较差。经济收入对居民健康有较大的影响,低收入阶层存在较多健康问题。政府应该完善健康保障制度,强化医疗救助政策,提高健康公平性。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语境下,城乡差别与差序格局是政治信任的鲜明特性,但是鲜有研究将城乡社会结构差异纳入差序政治信任研究之中。利用2015年中国城乡社会治理调查数据对中国的差序政治信任进行城乡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城乡变量与差序政治信任存在强相关性,城市居民更倾向于将政府当作一个同质化的整体,其政治信任受到制度与文化变量的均衡影响;农村居民倾向于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区别对待,其地方政治信任主要来源于治理绩效评估,而中央政治信任受到文化变量的显著影响。从整体上看,城市居民的政治信任理性化和批判性程度更高,而农村居民的政治信任则具备更多传统色彩,这种差异源于城乡发展阶段不同所导致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全方位差异。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农村居民收入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辽宁省农村居民收入差异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城乡居民收入总体水平提高的同时,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逐步拉大;与全国农村居民收入相比,辽宁农村居民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呈现递减趋势,省内农村居民收入存在地区间的不平衡。产生差异的原因是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第一产业比重偏大,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农业系统建设力度不足,农产品流通体系不畅;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等。因此,应实行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小城镇建设,大力发展二、三产业。要充分运用财政税收政策,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和省内地区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分析社会资本对基本医疗保险参与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资本对全体居民的医保参与有促进作用,但社会资本各项的影响是有区别的,对全体居民医保参与的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社会信任、社会规范和社会网络;社会资本对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医保参与的影响存在差异,社会规范和社会网络对农村居民医保参与有促进作用,而对城市居民医保参与的影响不显著;社会信任对城乡居民医保参与都有显著影响,但影响城市居民医保参与的是陌生人信任,影响农村居民医保参与的是熟人信任。因此,新时代背景下,为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医保,助力中国特色医疗保障制度的形成,需要培育良好的社会信任、增强医保的实际保障效果和创新城乡医保融合路径。  相似文献   

17.
已有农民工随迁子女研究集中于学校教育这一场域内部,而尚未涉及已迈进劳动力市场的随迁子女。通过对南京“城乡居民社会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已工作的随迁子女的社会经济状况好于无随迁经历的农民工,但是同城市居民相比仍有明显差距。使用改进后的Oaxaca—Blinder 分 解方法,进一步探讨了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户籍身份歧视对这一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人力 资本的差异是形成二者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其次为户籍身份歧视和社会资本差异。  相似文献   

18.
加速转型期北京居民收入差距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0年以来,北京经济社会发展开始全面进入加速转型期,表现出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呈现加速度的整体性跃迁,收入在不同社会成员之间产生了不均等的分配。北京城市居民之间、农村居民之间以及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由此所引发的很多摩擦和矛盾正在显现,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的同时,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也不断扩大。不仅在城乡居民之间、在城镇居民内部、农村居民之间、不同区域居民之间、不同行业职工之间都表现出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这既是经济效率提高的必然结果,但更多的是经济改革和体制变迁对社会经济生活所产生的一系列无序化影响造成的。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对我国社会经济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对收入差距中不合理的方面,有必要采取措施,予以改正。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11年甘肃T县247份问卷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西北地区农村居民幸福感总体满意,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在收入水平、阶层地位、收入分配公平感、生活水平比较、地位变动感知以及地位决定因素认知等变量上差异显著。经济收入较高、生活水平自评较高或自我感知地位上升对幸福感具有显著正效应。职业身份为干部和教师、拥有农用货车的农村居民幸福感较高。不同收入阶层依照不同参照群体的经济地位构建主观地位结构,且对自身的主观幸福感评价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