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根据刑法学上的定义,宏观上网络犯罪可分为侵犯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网络犯罪和利用计算机、网络实施的其他网络犯罪。实践中,应克服网络犯罪神秘化倾向,正确认识网络犯罪的本质。与域外网络犯罪法规对比,我国计算机网络系统犯罪立法与国际先进水平基本同步,为网络犯罪的正确定性提供了较为科学的法律依据。在网络犯罪定性上,应坚持刑法的谦抑性和罪刑法定原则;坚持两分法,对涉嫌犯罪的行为先归入两类之一;坚持类型化归纳,正确认定具体的犯罪罪名。  相似文献   

2.
我国网络犯罪治理的回溯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网络犯罪治理的演进有三个主题环节,即网络犯罪现象之正视、网络犯罪范围之界定和网络犯罪治理之践行,三者之间共识共存,休戚相关。其中,对网络现象的认识围绕网络社会的特征及其社会危害性探寻、网络犯罪的立法模式选择进行展开,对网络犯罪范围的界定主要基于如何正确理解刑事扩张与刑法谦抑性两种对应的立场进行,而关于网络犯罪量化标准与网络帮助行为的规制则与当前司法实践的联系最直接。在网络犯罪治理进程中,完成了对网络犯罪探索必要性的证明,凸显了网络犯罪圈划定上的立场和分歧,开始对网络犯罪的惩治预防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发展空间,但也催生了形形色色的网络犯罪.与传统的犯罪相比,网络犯罪具有犯罪手段的隐蔽性、犯罪人员的高智能性、犯罪危害的严重性和犯罪本身的"虚幻"性等特点.网络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根源是伦理的.网络的虚拟性所导致的道德和责任感的弱化,人们不正确的网络伦理观念所产生的对网络犯罪的过于宽容以及网络伦理研究和教育的严重不足,这三方面的原因使得网络犯罪日益猖獗.因而,治理网络犯罪之本便在于加强网络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网络犯罪具有犯罪主体日趋低龄化,犯罪客体多元化,犯罪手段高度智能化,犯罪规模集团化,隐蔽性、虚幻性极强,危害性极大的特征。有效地防治青少年网络犯罪要从加强青少年网络法制教育、培养青少年正确的网络伦理道德观念;加强技术监督;健全网络犯罪的法律控制体系;建立专门化的网络执法机构;加强国际司法合作等多方面着手,进行综合治理,形成长效防控机制,才能实现标本兼治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现代犯罪治理要求刑事治理体制机制进行转型,以实现犯罪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在治理形式上表现为加强对犯罪的源头治理、系统治理与综合治理。犯罪治理现代化决定了网络犯罪的刑法规制需要坚持系统观念,实现罪刑体系化。我国网络犯罪之罪刑体系处于形成和发展阶段,其罪刑之构建以传统罪刑为导向,具有混融性特征。我国网络犯罪的罪刑构建侧重结果正义,导致网络犯罪的刑罚种类相对单一,罪责也缺乏有效的应变性,且对智能网络犯罪之罪刑缺乏规制,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网络犯罪刑法规制的体系性。网络犯罪的罪刑体系化要求对网络犯罪加以体系化与类型化,完善网络犯罪刑罚体系,使网络犯罪的罪刑实现均衡化,并对智能网络犯罪予以刑法规制。  相似文献   

6.
网络技术发展促成了网络代际更迭。在大数据为核心的Internet 3.0阶段,网络在犯罪中的作用和地位发生变化,网络的刑法属性由传统的犯罪对象、工具演变为网络犯罪的场域空间和存在方式。网络犯罪的表现形式也随之演化,在传统犯罪网络化趋势加强的同时,出现了人工智能犯罪等新的犯罪形态。在对比网络犯罪与传统犯罪的危害性评价差异的基础上,可以将网络犯罪区分为三种类型:危害性评价等价于传统犯罪的网络犯罪类型、线上线下危害性评价背离的网络犯罪类型、以网络大数据为核心的新型网络犯罪,后者尤以人工智能犯罪为代表。人工智能的法律问题冲击着以人为核心的法律制度体系,也给刑法提出了新的命题。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意味着新的风险时代的到来。刑法对以网络为工具和对象的犯罪进行了有效立法应对,但对大数据时代的网络犯罪规制不力,对以"网络为空间"的犯罪应对不力,对以" 网络为存在本质"的犯罪尚未作出实质回应。刑法缺乏应对新型网络犯罪的风险机制,一是对大数据系统安全、算法安全和数据与信息安全为内容的新型网络安全风险应对不足,二是对滥用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瑕疵带来的刑事风险缺乏应对。同时,在立法规制网络犯罪的过程中,刑法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予以了必要重视,但失衡于网络安全法益的保护,尤其对网络公共安全和数据信息安全未予以必要重视。刑法应当进行立法调整,建立风险刑法理念,对大数据时代的网络安全风险和技术风险进行刑事预防,明确对网络公共安全法益的立法保护,其内涵为包括网络空间的数据和以信息为内容的网络秩序的安宁性;建立网络安全法益的保护体系,并增设新罪名对新型网络犯罪行为予以规制;明确人工智能在网络犯罪中的工具属性和非主体性,确立对利用可控型人工智能犯罪的过错责任、对自控型人工智能犯罪的监督过失责任;通过选择适当的路径和立法技术实现刑法对网络犯罪的应对。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网络犯罪防控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学生网络犯罪及其表现形式进行研究,探寻大学生网络犯罪的发生的原因,建立起有效的大学生网络犯罪防控机制,这将对预防、控制大学生网络犯罪有所帮助,并将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网络犯罪这一摆在现代大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课题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试论大学生网络犯罪的特点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互联网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发展空间,但也催生了形形色色的网络犯罪。与传统的犯罪相比,网络犯罪具有犯罪手段的隐蔽性、犯罪人员的高智能性、犯罪危害的严重性和犯罪本身的“虚幻”性等特点。网络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根源是伦理的。网络的虚拟性所导致的道德和责任感的弱化,人们不正确的网络伦理观念所产生的对网络犯罪的过于宽容以及网络伦理研究和教育的严重不足。因而,治理网络犯罪之本便在于加强网络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犯罪日趋严重。网络犯罪已经影响到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正常秩序,分析网络犯罪的成因。采取措施预防和治理网络犯罪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网络恐怖活动犯罪区别于传统恐怖活动犯罪的新特性,导致传统对策机制失效.加之现有网络恐怖活动犯罪治理手段的失灵,使得运用全球治理模式防控网络恐怖活动犯罪成为必然选择.全球治理模式中的多元主体、 多层次防控机制能够衍生适用于网络恐怖活动犯罪的防控.全球治理模式对我国网络恐怖活动犯罪的治理同样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我国应建立多元多层次的防控机制、 完善相关法律体系、 加强国际合作以有效应对网络恐怖活动犯罪的现实威胁.  相似文献   

11.
网络词语分为四类:“汉字新词”、“表意数字”、“字母缩写”以及“情意符号”。网络词语已开始走下网络,进入日常生活。对其进行研究可以良好的姿态面对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已进入信息时代,网络信息用品逐渐在农村普及,但是,对于网络应用的监督与管理没有跟上网络用品发展的步伐。网络对农村中小学生的影响异常深刻,给他们带来学习、生活和娱乐便利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净化农村网络环境,构建健康的生态网络环境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根据2011年的统计数据,网络文学每年有三四万部网络小说作品签约,网络文学用户达到1.94亿,网络文学发展呈现繁荣景象。分析了因代写问题而出现的知识产权伦理困惑,研究探讨了网络文学文体、网络文学语言时尚的伦理问题,分析了目前网络文学评论的现状及其困难,对网络文学内容及其伦理价值观进行了探讨,认为网络文学要进一步发展,创作出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伟大的作品,其内容必须切入时代,有强烈的现实感,关注现实问题,同时必须要有正确的伦理价值观引导,建议继承中国古代文学中文以载道的风骚传统,实现网络文学发展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4.
物流网络的内涵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物流网络是适应物流系统化和社会化的要求发展起来的,是由物流组织网络、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和物流信息网络三者有机结合而形成的物流服务网络体系的总称.物流网络具有服务性、开放性、外部效应和信息主导性等基本特征.物流组织网络是物流网络运行的组织保障;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是物流网络高效运作的前提和条件;物流信息网络是物流网络运行的重要技术支撑,这三个子网络各有其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论网络伦理建设的基本内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已经进入网络时代。要规范人们的网络伦理行为,必须进行网络伦理建设。笔者认为,应该从网络道德意识、网络道德的心理调适、知识产权、道德规范、隐私权、网络责任、网络伦理的维护机制、网络行为监管机制、网络立法和执法、网络伦理建设的国际合作等方面来加强。  相似文献   

16.
科技的进步带来了新的社会角色,网络服务商成了网络世界的中心.法治社会此刻却受到了网络服务商侵权的干扰,网络服务商被卷进了侵权纠纷的漩涡之中,本文基于网络服务商的侵权的概述、网络服务商侵权的产生、中关网络服务侵权的比较研究,提出了合理使用利益平衡、技术环境行业自律、网络用户提高素质、借鉴外法适应国情等改善我国网络服务商著作权侵权环境的应然建议.  相似文献   

17.
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化的兴起和发展 ,给传统的校园主流文化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和挑战 ,正日益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因此 ,如何将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的结合 ,促进校园网络文化健康、有序地发展 ,已经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亟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作为网络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行者和引导者,高校辅导员的网络社区使用习惯必然对工作效果产生影响。为探究具体影响因素,采用问卷方法对北邮人社区辅导员使用习惯进行调查。通过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等分析,可知辅导员个人主页更新频率、是否进行重要事务通知及思想引导等因素,能够有力提升网络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以20082017年京津冀产学研联合申请专利数据为基础,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京津冀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结构特征及10年间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规模持续扩大,网络密度稳定提高,网络中心性不断增强,创新网络主体占据结构洞的能力得到提升,协同创新网络呈现出良性发展态势。京津冀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也存在发展不平衡、企业在创新网络中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偏弱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部门和产学研创新主体共同发力。  相似文献   

20.
大学网络先进文化是是基于网络的、具有大学特点的先进文化,是大学文化在网络环境下产生的一种新型网络文化形态。必须全面、深入地认识大学网络先进文化的科学内涵,明确其建设任务和主要思路,努力发展我国大学网络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