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化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并以相对独立的形态反作用于人们的社会活动。文化是社会结构的要素,并在社会结构变迁中相应地呈现出不同的发展形态。作为观念形态,文化则是人类活动的一种潜在的时空领域,它所赋予的乃是人类行动的能力。文化寓意是对社会发展理论的整合,解读社会结构变迁的文化寓意实质上是对社会发展的观念重建。文化的时间意义及其时态特征,是我们理解文化多样化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人们总是在同一个层面上去考虑自然时空和社会时空,其实社会时空与自然时空有很大的不同。通过与自然时空的比较,可以引出社会时空的特点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而通过探讨社会时空的内涵,又可以进一步揭示社会时空的结构与社会生活质量的关系,从中得出不同社会条件下人类生存的状况和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3.
文化交流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文化交流的表现形式是文化遗传。文化遗传有纵向遗传、横向遗传和逆向遗传三种形式 ,分别构成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三种主导文化交流样式。三种交流样式在功能上各自不同 :纵向遗传使人类获得有别于动物界进化的发展 ,横向遗传使人类社会获得加速度发展的动力 ,逆向遗传推动人类社会超高速发展。文化交流是通过个体认知成果的社会化和社会认知成果的个体化这一双向互动过程实现的 ,其内在机制是社会记忆系统。符号是社会记忆的载体 ,符号的出现是社会记忆产生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从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看社会发展的规律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是马克思的社会历史观,是对其唯物史观的高度浓缩。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认为社会有机体就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合体。站在这个理论视角上,我们能探索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如下的规律:社会发展是一个不断进化的自然历史过程;社会发展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社会发展是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社会发展呈现出周期性。  相似文献   

5.
人文精神是对人的存在的思考,是对人的价值、人的生存意义的关注,是对人类痛苦与解脱的思考与探索,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及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社会发展最终体现为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当今中国,只有在人文精神的引导和点化下,才能促使社会逐步走向和谐,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才能逐步得以实现.所以,积极推进新时期人文精神的构建,既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实现整个社会发展终极目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生产方式亦即经济制度的变迁史,经济制度的实践遵循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原则,经济制度与社会结构有其密切关联性。其内在联系表现为主客关系、动态静态关系、基础制约关系、设计维护关系。经济制度与社会结构在同时态上是平面化的相互关系,反映了二者的相互融合性;在历时态上则是一个运动的过程。往往新的经济制度的建立受到社会结构诸因素的制约。社会生产方式决定了经济制度的选择;社会结构决定了经济制度存在的形式和性质,经济制度与社会结构的关系是社会发展的永恒话题。  相似文献   

7.
文化的时间意义及其时态特征,是我们理解文化多样化发展的关键——此处的时间当然是一种反映人类实践活动质向意义的历史时间。文化无论作为实物形态还是作为观念形态都是人类社会的写照。作为人化世界的实物形态,文化不过是凝固的历史或历史时间的结晶体,任何打上人类活动烙印的器物都无声地倾诉着关于历史年轮的记忆,那用于结绳记事的“网结”和储存信息的“芯片”更多的是给予我们有关历史节奏和进程的思索。作为观念形态,文化则是人类活动的一种潜在的时空领域,它所赋予的乃是人类行动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责任本质上是人与社会的关系,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中经历了前后相继的几种责任形式。责任感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来源之一。责任感形成的机制主要是知、情、意、行的互动过程,形成责任信念,由此产生稳定而深厚的责任感。现代社会责任感教育是个体主体性的表现,是实现个体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条件。责任感教育的途径要遵循责任感形成的机制,同时要遵从教育个体的特点,选择适当的切入点。而社会实践和养成教育是非常有效的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社会发展,但是,社会发展本身并不具有自明的合理性,并不必然导向社会和谐。马克思主义不仅设想了社会和谐的具体内容,而且正确指出了社会和谐的根本实现方式在于社会合理发展和人类合理的实践。  相似文献   

10.
时间和空间观念是人类在实践中产生的 ,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深化。古代自然哲学产生了经验的时空 ,近代自然科学形成了实证的时空 ,现代科学发展了科学的时空 ,当代社会经济完成了系统的时空。把时间、空间、物质和运动视为一个具有有机联系的整体的系统时空观是迄今人们对时空认识的最高阶段。  相似文献   

11.
社会风险质变是理解当前社会非正义化与“社会脆化”的重要视角。它是阶段性社会风险受到“冷处理”,积聚、质变为社会结构性风险的动态过程。经济锦标赛、制度改革和迎合、道义价值的辩护以及社会理性程度低是空间城市化中社会风险质变的发生力量。风险利益评估、风险界定以及对抗争行为的漠视是社会风险质变的具体机制。社会风险质变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主要发展代价,其直接后果是社会结构性风险的产生,并进一步造成社会风险分配不公以及社会的非正义化,使社会陷入发展和纠错困境中。找回社会,改变经济锦标赛的发展路径,构筑“强国家-强社会”的发展模式,让经济发展嵌入到社会完善之中是摆脱社会非正义化、走出纠错困境的出路。  相似文献   

12.
在马克思唯物史观视野中,“社会关系生产”是人类一种基本的“生产形式”。社会关系生产形式(形态)是具体的和历史的。社会工程既是现代“社会关系生产”的典型形态.又是人类把握现代社会世界的重要方式。这种把握方式的本质就是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13.
不同国家里,社会法的理论观点的不同,引导了不同的社会法制度的产生。追寻社会法的产生与发展轨迹,得认为社会法是人权事业伴随使得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社会法以社会权为其存在的目的,社会权是社会法的内核,是社会法的根本。即社会权的界限就是社会法的范畴,社会权的内容与范围就是社会法应当全面、完整体现和保护的内容和范围。且社会法的范畴随着社会权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4.
社会记忆的生产与再生产可分为唤起、重构、固化和刻写四个阶段。时空属性是社会记忆的基本属性之一,伴随社会记忆产生、转换和消失的整个过程;不同的时空秩序决定了社会记忆的不同存在方式。社会记忆的政治之维包含两个内核:(1)社会记忆是一种话语权,这是社会记忆的静态内核;(2)社会记忆表现为一种权力博弈过程,这是社会记忆的动态内核。在政治哲学语境下,社会记忆的实质就是记忆的不同权力主体通过对话语的掌控在整个政治社会领域中的博弈;它不仅促进了社会从理念到事实本身的变迁,同时也是社会变革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5.
交往是人类历史前后相继的纽带或桥梁,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交往是物质生产的前提,生产力的发展又为进一步交往创造物质条件,又决定交往的形式及其变革。交往是社会互动、社会和谐的润滑剂。经济全球化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交往关系在时间、空间上的扩大化,交往关系的全球化。  相似文献   

16.
人是社会性动物,社会交往是人生存的基本前提.公民必须具备一定的交往能力才能满足交往的欲望.公民的社会交往能力是社会发展、个体成长及达到目标的关键所在.现代社会要求公民掌握现代交往技术,转变交往模式,增强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马克思认为,社会有机体是有多种社会要素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有机统一整体,它的发展既是自然历史过程,也是人类有意识参与的、不断进步的过程。社会有机体根源于人的物质生产实践,是以现实的人为基础、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主线的演进过程,也是一个从地域性历史走向世界性历史的发展过程。不断深化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研究,对于我们今天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社会福利:中国社会的建构与制度创新路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福利是社会科学研究与社会政策分析核心概念之一。社会福利观念因世界各国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和文化价值观念千差万别而形成截然不同的理解。社会福利观念反映现实福利制度安排 ,说明特定时空处境下福利文化及其生活方式的基本特征。中国社会对社会福利的社会建构体现在六个方面 ,它们分别引导着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不同创新路向。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劳动哲学将自然和社会都纳入社会实践特别是物质生产劳动实践中去把握,第一次揭示了人类社会道德关系的本质,社会道德关系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结成的可以进行善恶评价的社会关系。物质生产劳动实践是社会道德关系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在私有制社会的道德关系中,个人利益、他人利益、社会组织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之间矛盾的对抗性占据矛盾的主导地位。物质生产劳动进步带来的劳动解放和劳动自由是社会道德关系矛盾解决的根本力量,伴随劳动解放和劳动自由的发展,社会道德关系中各种矛盾的统一性将取代对抗性占据矛盾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20.
铁路/轨道交通的发展已成为我国大城市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战略,是进一步发挥城市集聚经济优势的关键,也是突破在已有城市效率边界的前提下克服大城市病、促进社会公平、优化城市土地利用和城市时空形态的关键。要重视在时间距离、可达性、时空转换能力以及时空结构等基础上建立城市交通与城市形态分析框架,改变原来就交通谈交通、就铁路谈铁路的思路,通过相应技术、组织与体制的手段努力提高城市的时空转换能力与时空转换效率。新型城镇化已经对铁路发展提出了若干新的要求,铁路需要树立新观念,更好地为城市服务,更好地推进城市化进程;城市也要更加自觉地和更好地利用铁路,尽可能实现多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