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和GML指数测算各省(市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TFP,在此基础上采用系统矩估计方法就农村金融发展效率的区域异质性对农业绿色TFP增长的影响及其传导路径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农村金融发展效率通过促进农业绿色技术进步推动农业绿色TFP增长,东、中、西部各地区农村金融发展效率对农业绿色TFP增长和农业绿色技术进步作用效应依次递减;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农村金融发展效率均未对农业绿色技术效率增长产生显著影响,而西部地区的农村金融发展效率对农业绿色技术效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业生产效率变动的驱动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对1978-2011年省级农业TFP进行了数量测算与系统分解,并细致考察了其时序演变差异、地理空间分布与分组增速效率等特征.测算发现:农业TFP增长源泉主要是由技术进步率与技术效率双轮驱动的,但技术效率的驱动作用有限.农业TFP与技术进步率指数呈顺周期变化,与技术效率指数有逆周期波动阶段.农业TFP效率变动具有比较严重的地理空间上的非均衡性.省际间各指数差异显著,农业技术效率指数全国各区域普遍不高,中西部地区的农业前沿技术进步率比较糟糕,但各直辖市主要效率指数增长效应显著.农业TFP及其分解指数“发散效应”明显,“收敛效应”与“外溢效应”趋势不显著.除了要素输入,经营模式创新更显重要,“双轮驱动”应成为未来中国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采用非参数的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参数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SFA)以及Pool OLS、固定效应模型(FE)、随机效应模型(RE)多种方法分析了1990—2012年我国28个省份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演变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论表明:两种方法测算的农业TFP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1%和3.6%,但波动趋势呈现出相反的结论 ,技术进步是国家及其各省份、各区域农业TFP增长的主要来源,东部、中部、西部农业TFP依次递减;农业资本投入、人力资本和城市化水平对农业TFP增长都具有正向显著作用,而农业劳动投入、农业种植结构对农业TFP增长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财政支农力度在DEA法的结论中表现为对农业TFP的显著正向作用,土地投入的影响在两种方法中出现了相反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0-2017年中国大陆1173个县域的面板数据,采用序列DEA方法对县域农业TFP增长进行测度,并使用Dagum基尼系数和核密度估计系统考察县域农业TFP增长的地区差异及其动态演进。研究表明:县域农业TFP年均增长3.02%,并表现出明显的地区不平衡性和阶段性波动特征;县域农业TFP增长的地区差异呈现扩大趋势,超变密度对县域农业TFP增长的地区差异贡献最高,而地区内部差异和地区间差异的贡献相对较低;全国地区县域农业TFP增长表现为“双峰”分布,地区差异呈扩大态势;东部地区县域农业TFP增长由“双峰”向“单峰”转变,而中部和西部地区均表现为“双峰”分布。由此,建议通过促成前沿技术进步和改善技术效率的“双驱动”模式、促进县域间农业要素资源的合理流动、加强财政支农力度等措施促进县域农业TFP增长。  相似文献   

5.
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与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00-2008年期间26个省区的面板数据,运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分析方法( SFA)研究了中国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并测算了技术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 TFP)以及TFP对粮食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在2000-2008年期间,中国粮食生产存在着技术非效率性,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女性化和教育水平的提高改善了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但女性化的贡献在逐渐下降;TFP年均增长0.43%,其主要源自于技术效率的提高;TFP对粮食增长率的贡献约为3成,表明中国粮食增长主要是依靠投入拉动的。  相似文献   

6.
农业保险是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助推器。基于2005-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以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作为绿色发展水平的度量,运用超效率SBM模型结合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测算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通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农业保险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农业保险可以显著促进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农业保险保费收入每增加1%,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将会增加0.024%,农业保险能够促进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机制分析发现,优化要素配置是农业保险提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有效机制,但农业保险对推动中国农业绿色生产前沿面的扩张作用不显著;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农业信贷薄弱地区、西部地区、非粮食主产区以及土地流转率低的地区,农业保险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强,农业保险具有绿色普惠效应;同时农业保险能够促进免耕、精播少播以及秸秆还田等绿色农业技术的应用。基于此,从完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制度、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推出绿色险种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对农业生产率增长、效率改进与技术进步测度的基础上,运用我国29个省份1995—2010年的面板数据,建立了以农业信息服务为解释变量,农业生产率增长为被解释变量的回归模型。回归结果显示: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简称TFP)增长的整体水平不高并呈现波动变化的态势,TFP增长受技术进步的影响程度较大;在整个样本期间,无论是以交通和通讯支出度量的农业信息服务水平,还是以每百户农户电视机拥有量度量的农业信息服务水平对农业生产率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在不同时段,农业信息服务水平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方向及影响程度则不同;人力资本对农业生产率的增长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基于1997—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建立超越对数随机前沿函数模型进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分析,根据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分解,得出如下结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波动,其增长年均值为8.59%;技术进步变化率是其主要推动因素,而要素配置效率变化率和规模效率变化率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仍较小。此外,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从变异系数来看,华南地区农业TFP增长率波动对全国农业TFP增长率影响较大;分区域来看,华东地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受规模效率变化率波动影响最大,华南地区农业TFP受配置效率变化率波动影响最大,以上两方面构成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最后,笔者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FDI对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和1999-2014年中国农业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FDI对中国农业TFP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FDI对农业TFP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即FDI不仅能促进本地区TFP提升,还能促进相邻地区TFP提升;FDI对本地区和相邻地区农业技术效率改进都具有抑制作用;FDI对本地区的农业技术进步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对相邻地区的农业技术进步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1998—2002年和2005—2014年重庆市生产性服务业及各细分行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变动情况,完成对生产性服务业细分行业间TFP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重庆市生产性服务业呈粗放型增长,TFP总体表现为负增长,但增速逐渐减缓.TFP的两个主要构成要素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在2002年之前和2005年之后对TFP的影响存在差异,1998—2002年,技术效率对TFP起显著推动作用,技术进步的负向作用明显;2005—2014年,技术效率牵制了TFP的增长,技术进步对TFP的正向作用微弱.同时,生产性服务业细分行业的TFP和技术效率均表现出较大的行业异质性,技术进步的行业异质性最小;人力资本、创新投入和对外开放度对细分行业TFP异质性具有显著的负向促进作用,而政府规模的正向影响显著,工业化程度和信息化水平与TFP异质性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碳排放约束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传统ML指数不具有传递性特征并且面临潜在线性规划无解的问题,将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引入到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框架中,并利用中国31个省市1993—2013年的面板数据测算了碳排放约束条件下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及其分解。研究表明:是否考虑农业碳排放因素会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产生较大影响,忽略碳排放约束会高估区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结果可能导致政策偏误;在碳排放约束条件下,中国农业发展普遍存在效率恶化与技术进步并存的局面,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贡献,农业技术效率不增反减;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要明显优于其他地区;中国农业大省在碳排放约束条件下未能表现出特别明显的农业优势,农业大省并非农业强省。  相似文献   

12.
运用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的Malmquist指数分析方法对2003—2011年我国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测算,从而得出我国制造业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从2003—2011年期间,制造业各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年增长率为8%,技术进步的年均增长率为4.9%,技术效率的年均增长率为2.9%,由此看来,9年来在影响30个制造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因素中,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同时起到作用,技术进步的效果稍加显著。  相似文献   

13.
1997-2006年期间,北京市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年均增长率为10.2%,TFP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而技术效率则出现年均2.4%的衰退,对其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要继续推动北京制造业生产率的增长,必须在保证技术进步、加大技术研发投入的同时,对技术效率进行优化和提高。不断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有效组织和整合企业资源,加大制造业产业布局的调整力度,实现产业规模经济以及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安徽17个城市2000~2007年间能源利用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并通过对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的测算与分解,分析了安徽能源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源泉、区域差异原因与跨期生产率动态变化趋势。研究表明:考察期内技术效率制约安徽能源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而技术进步是安徽能源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关税壁垒作用的弱化,“绿色壁垒”正日益成为国际贸易中非关税壁垒的主要形式。“绿色壁垒”对安徽省乃至全国的农业出口影响重大。农产品出口遇到的“绿色壁垒”,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应对“绿色壁垒”的体制缺陷。安徽省应加强制度建设和创新,建立“绿色壁垒”预警机制,明确市场竞争主体,转换政府职能,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和科技研究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中国15个小麦主产省2000—2017年面板数据,采用SFA-Malmquist指数法和面板工具变量法探讨了农田灌溉设施的小麦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2000—2017年间,小麦全要素生产率年均提升1.66%,技术进步率和效率提升率年均增长1.21%和0.38%,总体表现为技术诱导型的增长模式;农田灌溉规模的扩张可以在保障小麦生产效率提升的同时推动技术进步,实现小麦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双重驱动;农田灌溉质量的提升表现出正向的技术进步效应,但对技术效率却产生了微弱负向影响,且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不显著。因此,在保持灌溉规模扩张对小麦全要素生产率驱动作用的同时,挖掘灌溉质量提升带来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潜能,将会是实现小麦稳产增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产业发展过程中,农民合作社等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农业生产托管日渐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新趋势,在我国农业生产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改变资本-劳动力的要素投入结构等抑制小农户抛荒,通过提供资金支持等促进小农户规模经营,通过增强小农户绿色生产意识等促进小农户绿色生产,分别对应现代农业的三个方面:高效农业、规模农业、绿色农业,形成一个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理论框架。下一阶段,应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列为产业兴旺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托管经营模式,深化农业绿色补贴制度改革,推进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加快实现“大国小农”下的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利用华东地区六省1978—2015年的面板数据,分析华东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分解部分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78—2015年,华东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4.59%,依次呈现出递减、递增、平稳的变化趋势;农业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技术效率是华东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阻碍因素,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规模效率对农业增长阻碍作用不明显;要素配置效率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即存在结构红利,但不显著。据此提出加大农业技术创新投入,提高农业产出效率;加快农业固定资产投资体制改革,盘活存量、优化增量;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1996~2007年辽宁省14个市农业生产效率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Malmquist指数法对辽宁省“九五”以来1996~2007年14个市的农业生产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波动特征与辽宁农业的发展阶段特征大致吻合;辽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处于不断增长态势,农业技术效率趋于稳定,而技术进步是促进辽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因素,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忽视可持续发展是“九五”时期和“十五”初期辽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根本原因,因此应加强农业生产技术的应用,增强辽宁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