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运用计量经济模型中的协整检验、脉冲响应、方差分解工具,对福建省1995—2011年的农业面源污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农业面源污染中氮的产污量与人均GDP增长呈现"倒U型"的曲线关系;经济增长与农业面源污染中氮的产污量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即经济增长与农业面源污染存在长期的矛盾;人均实际GDP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冲击是负向的,表明农业环境污染的加重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方差分解显示人均GDP增长是解释农业面源污染方差变化的重要变量,而农业面源污染对经济增长方差变化的贡献度较小。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有益于经济增长与农业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如何提高区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能力,减少追求经济快速增长而对农业环境带来的破坏,并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运用输出系数法,以新疆棉、粮、畜等主要农产品为标准,加入农村生活面源污染,估算了新疆农业面源污染负荷排放量,并基于库兹涅茨曲线进一步实证分析了新疆种植业、畜牧业和农村生活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新疆农业面源污染总氮(TN)、总磷(TP)负荷排放量从大到小为:畜牧业>种植业>农村生活,畜牧业面源污染主要来自于牛和羊,种植业面源污染主要来自于小麦、玉米和棉花,农村生活面源污染主要来自于持续增长的农村人口;(2)新疆农业面源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不仅是倒"U"型,还呈现出倒"N"型、"U"型和线型。  相似文献   

3.
选取安徽省1990~2012年农业面源污染指标及经济增长数据,基于EKC理论,验证安徽省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业面源污染之间是否存在"倒U型"关系。研究表明:人均农林牧渔产值与单位面积化肥流失量、单位面积农药流失量、单位面积农膜残留量之间存在显著"倒U型"曲线,且进入转折期,而畜禽粪便排放量呈现"倒U型+U型"曲线,现在处于"U型"曲线的上升阶段。最后根据研究结果,针对安徽省农业面源污染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提出有益于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农业发展与环境之间存在严重矛盾和冲突,突出问题是农业面源污染日趋严重。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成因和治理政策措施进行了梳理,研究发现: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来源结构日益多样化、区域异质性特征显著;不合理的制度安排、社会环境变迁和政策因素是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成因;命令控制型、经济激励型和公众参与型政策措施是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主要政策手段。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农业补贴“新政”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政策创新,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环境税规制农业面源污染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关于环境税的研究一般局限于点源污染,而分析环境税治理面源污染尤其是农业面源污染的效应和机制的文献相对较少.文章沿着环境经济政策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研究脉络,梳理有关环境税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现有文献,并对既有研究的贡献和不足进行评述,以期为后续研究和环境税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农户行为的农业面源污染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农户行为与农业面源污染的相互关系出发,构建了基于农户农业生产行为的面源污染"压力-状态-效应-响应"机制框架。农户农业生产行为压力在客观方面主要来自土地产权制度、土地产出、农业政策、环境法制及宣传教育等方面,主观方面来自农户自身的家庭收入、劳动力状况、环境意识及受教育程度等。各种压力下农户在种植方式及化肥、农药、农膜等方面表现出相应的加大农业面源污染的状态,从而引起农地肥力的下降与环境污染、地下水的污染等效应,而政府则可以通过广泛宣传、技术支持及法律法规等手段对农户的农业生产行为进行监管和指导,从而有效遏制农户污染环境的行为。  相似文献   

7.
选取农业总产值、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一产业增加值率、乡村固定资产投资、乡村人均耕地面积、单位播种面积农机总动力、单位面积化肥使用量、单位面积用电量、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比重10个指标,构建河南农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原始样本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对河南农业竞争力水平进行测度和评价,结合影响河南农业竞争力的相关因素,提出提升河南农业竞争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地方政府联动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晰农业面源污染的特征,指出地方政府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运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对地方政府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行为进行分析,得出地方政府在个体理性支配下达到纳什均衡时,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投入总量小于整体理性支配下帕累托最优时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投入之和。为实现整体理性支配下帕累托最优,必须实现地方政府联动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本文着重分析了地方政府联动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动力、过程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双重公共物品属性,污染物来源具有多样性,治理过程复杂,参与治理主体多元,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仍面临一系列挑战。需要探索构建技术与经济耦合、政府与市场共同作用、各类主体之间合作共治的农业面源污染多元共管共治体系,需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要针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特点、污染物性质以及不同治理环节设计全要素、全环节的政府支持政策,要进一步推进制度创新,完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试点的背景,利用田野调查法获得湖南省环境治理试点区和非试点区的相关数据,对两个调查地区的农村居民参与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的认知、意愿、行为响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受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政策的影响,试点区农村居民环保认知、参与面源污染治理的意愿和行为响应程度显著高于非试点区;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当地政策的推行和社会公众等都是农村居民参与度的重要影响因素。建议提升农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扩大试点区域范围并落实相关政策,提升社会公众的参与度。  相似文献   

11.
农户甘蔗种植机械化的因素解析:诱因及交互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蔗是中国食糖的主要原料,近10年甘蔗糖占全国食糖产量的90%以上。我国甘蔗种植机械化率约为6%,较低的种植机械化水平直接影响到甘蔗产业的综合效益和现代农业的发展。本文利用农户微观调查数据研究了影响农户采用机械种植甘蔗的因素,并着重分析土地因素及其交互项的作用。研究发现,总体土地质量、受教育年限、是否参加农机培训、农业劳动力所占比重、是否加入农机合作社、甘蔗专业化程度、甘蔗收入比重、是否平原、家庭人均收入以及地区哑变量对种植机械选择概率具有显著作用;同时是否租入土地、新植面积地块质量和农业劳动力人均新植面积具有正向作用;总体土地质量与某些因素具有交互效应,而土地因素之间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近代中国人地比例关系的变化以及农业生产中的土地利用结构。揭示了近代中国农村人均农田面积不断减少的趋势和种植业、畜牧业、林业等用地比例的变化,简要分析了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白洋淀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研究对实现白洋淀生态全面治理与修复,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新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针对雄安新区白洋淀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定量研究相对欠缺,基于演化博弈理论,构建公众参与下政府与农户的演化博弈模型,在政府惩罚金额、补贴金额以及农户减污成本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引入政府环保政策执行力度、公众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参与度两个因素,更加全面地研究博弈主体的行为策略与演化轨迹。结果发现:政府实施惩罚、农户积极减污是主体可以实现的理想演变稳定状态。新区政府环保政策执行力度提升、公众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参与度加强、新区政府惩罚金额增加、农户减污成本降低有助于农户向积极减污的演化发展。对尽快实现理想稳态、确保水质达标、实现白洋淀生态修复具有重要影响。据此认为,下一步应重点加强新区政府对农户农药化肥使用的监管力度,高度重视农户减污成本对白洋淀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政策的响应意愿,积极建立公众参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刻不容缓,如何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来降低农业污染和提高化肥有效使用率成为当前农业生产的挑战之一。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11000户农户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专项调查数据,利用离散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决策差异。研究发现,不同经营规模农户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采纳存在差异,规模较大的新型经营主体相比小农户更具有改善耕地质量的意愿;土地细碎化程度对农户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具有负向抑制作用;农地质量较好的农户,更倾向于采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另外,政府推动农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对大户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小农户影响不显著。据此,政府应增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宣传力度,加大该技术的试点力度,集成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并因地制宜地逐渐将重点支持政策转化为普惠性政策。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对农地利用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武汉城市圈为案例区,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从经济城镇化、土地城镇化、社会城镇化、人口城镇化等方面定量分析了城镇化对农地利用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城镇化、土地城镇化、社会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对农地利用强度均具有显著的影响;人均GDP对农地利用强度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城镇化进程中非农就业机会的增加对农地利用强度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减少量对农地利用强度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人口城镇化对农地利用强度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公路密度对农地利用强度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农业机械总动力在当前阶段对农地利用强度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福建农民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选取了福建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人均生活消费品支出、耕地面积、农业劳动力、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等5个解释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指出了福建农民人均纯收入较为显著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1997—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使用人均农业就业人口生产总值(PEO)、农业单位投资产值(PIO)以及农业单位面积产值(PAO)作为农业转型的衡量指标,使用人均经营耕地面积(PCA)作为农业土地制度变迁的衡量指标,通过静态面板估计和动态面板估计的方法分析农业土地制度变迁对我国农业转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均经营耕地面积的变化对人均农业就业人口生产总值和农业单位面积产值的增加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而对农业单位投资产值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