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深作光贞代表作《日本人的笑》中拟声拟态词的汉译为例,根据翻译的等值实现,以直接翻译与间接翻译为切入点,在分析日语拟声拟态词特点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了汉译与笑有关的拟声拟态词汉译时所采用的直译、意译、省译、形象翻译、符号翻译、一词多义的翻译等几种方法与技巧。  相似文献   

2.
日语具有丰富的拟声拟态词。拟声拟态词用于生动地描摹事物的声音和形态,弥补了日语形容词数量较少的缺陷,在日语中出现的频率很高,数量上也远远高于汉语的拟声词。由于这个特点,在对它们进行汉译时,就会产生无法与汉语一一对应的问题。本文以高慧勤和叶渭渠的《伊豆的舞女》的中译本为例,探讨拟声拟态词汉译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无论哪种语言,在词汇中都有拟声拟态词。语言不同,拟声词和拟态词的数量、种类也不一样。日语中也有许多拟声词和拟态词。日本人在讲话和写文章时,经常使用这些词汇,使语言更生动、贴切。本文从几个方面对日语中的拟声拟态词进行了探讨,目的在于更好的了解这一类词汇,并能更准确地进行运用。  相似文献   

4.
卞之琳将自己的诗歌翻译成英文的过程所遵从的翻译伦理与其在英诗汉译过程中所遵从的翻译伦理不一样。英诗汉译过程中,其遵从翻译的再现伦理,不仅再现英文诗歌的内容,还能再现英文诗歌的形式;自译过程中,其遵从广义的翻译规范伦理,译文虽再现了汉语新诗的内容,却没有完全再现汉语新诗的形式。在诗歌意象传达方面,其译文传达了原诗的意象所指,却没有保留这些意象原有的表现方式;在格律和韵律的传达方面,其译文保留了原诗的诗行数目、跨行方式,却没有保留原诗的节奏和押韵方式。指出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弱势话语地位,是导致卞之琳在自译过程中践行广义的翻译规范伦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以天昭宁编著的《擬音語·擬態語辞典》为基础,对《中日对译语料库》中收录的日本文学作品及其汉语译文进行检索,然后参照田守育啓·ローレンス·スコウラップ的统语标准,对检索出的日语原文中的拟态词按统语特征进行分类,同时参照刘月华等的词性分类标准对相应汉语译文的词性进行分类,并将以上的分类结果,经过整理、统计及分析后,总结出文学作品中的日语拟态词汉译后在词性方面体现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在日语当中,存在大量的拟声拟态词,拟声拟态词以其本身所具有的形象生动的特点,成为日语感情表达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试图以拟声拟态词为中心,来考察其在感情表达时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在文学翻译过程中,翻译补偿不仅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它可以在降低不可译性的同时,作为一种翻译思维指导文学翻译。《雪国》中有关日语"体"汉译的翻译补偿类型和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译文的不可译性,达到原文与译文之间质的平衡,对日本文学作品的汉译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泰勒(C.H.Brewitt-Taylor)《三国演义》英译本第一回可以看出,泰勒对文化负载词、专有词汇、度量词的翻译以直译为主,同时根据需要灵活运用增译、音译、改译等技巧。分析其得失,有助于我们寻找一条既能在译文中准确再现原文信息及其所负载的文化色彩,又能巧妙地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介绍给英语译文读者的途径,为汉语翻译实践提供可资借鉴的技巧和经验。  相似文献   

9.
唐诗的译介研究对推动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作用巨大。唐诗中含有大量以“花”为后缀的文化负载词,这些词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本文以唐诗中文化负载词“x花”的英译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文献对比分析的方法,从唐诗中提取以“x花”为实例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负载词及其相应的译文进行比较与分析。通过实例对比考察同一“x花”的多种英语译文,讨论“x花”的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从读者反应的角度探讨目标语中文化负载词的保留度和接受度。本文的研究认为,唐诗中文化负载词翻译时要合理使用异化和归化方法,兼顾文化保留度和译文可接受性。研究文化负载词“x花”的英译策略及过程是探索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0.
漫画在日本非常受欢迎 ,大量的拟声词拟态词给漫画增添了立体性和生命力。本文从语言结构、修辞手法二个方面分析了日本漫画中出现的拟声词拟态词 ,以探讨其在大众媒体中的表现特点和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诗经》中有些叠音的拟声词,其构词单字即已可表达重叠时的词面意义。以往研究多从修辞、语法(含词汇学)的角度入手,语法方面也多注重构词问题,少有论及这类词作为onomatopee的特性,利用日语学界关于onomatopee 的研究成果,对《诗经》中拟音向拟态转变的词语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诗经》中部分单字或叠词常常使用于某一类情境时并不用来拟声,其固定地与另一组不视为拟声的单字或该字所构成的叠词对举,为了共同营造某种意思,此类单字或叠词的拟声性格已弱。比如“肃”与“雍”常配套使用,前者未见有拟声之说,后者常被解作拟声词;然而在配套使用的情况下,“雍”字又并非都能够解为拟声。又据这类词拟声与非拟声时的语义关联,可知这些词其实有拟音、表意两种功效,且该两种功效互相有所关联。分析可知这种词的表意或拟态出于拟音,这种由拟音而拟态的情况在现代汉语中也可见到,不少理应是拟声词者,实际使用中由此可逆推某些通常不视为拟声的词,其源头或许也是拟声。前人关于这种nomatopee 的注释分歧,有些即出自对拟音或拟态的关注侧重不同。  相似文献   

12.
针对船员汉译英所遇到的关于翻译方法或翻译技巧的困惑,分析汉英双语特征,探讨翻译标准,并提出在文体和文法方面的翻译原则以及使译文“忠实、通顺”的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13.
从词义的把握、文体特征的继承以及跨文化翻译等三个方面对日本企业经营理念的汉译问题进行了探讨。鉴于日语本身的特点以及经营理念独特的文体特性,在翻译时,根据上下文关系把握词语在句中的确切含义,通过转译、变通、增译、减译等手法灵活翻译以保留原本的文体特征,深入了解原本所包含的文化信息和接收方的文化背景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4.
在汉译英中,译文如何保留原作的文学性一直是文学翻译的核心问题,美国汉学家葛浩文以变通的手法,较大程度上保留了原文的韵味,值得人们学习和研究。通过撷取葛浩文小说译作中的一些成功译例,并对其从语言文字和修辞手法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概括其启示所在,旨在提高人们在汉译英文学翻译中的变通意识,收到更佳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在日语中,约1/5的拟声拟态词是多义词,这些词加大了日语学习的难度。通过对其多义特性的考察发现:拟声拟态词的词形具有特定的语义倾向;拟声拟态词的多义性与词义的象似性紧密相关;通感、换喻和音象征对其语义变化过程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德里达"解构"理论的最重要的概念是"延异","延异"指的是翻译时存在的时间、空间差异.由于两个文本和语言存在的差异,在翻译活动中形成了原文和译文的一种契约关系,这种契约关系使得翻译过程既改变了原文又改变了译文,因此也使原文及原语得以获生."解构"理论为翻译实践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不可译性"不意味着译者不应该翻译,而意味着在遵守经济性法则下,在译文中创造原文本的多样性是不可能的,因此在译文中保留差异就意味着对原文本的保护."解构"理论也存在其自身的局限性,在介绍中国文化时应尽量保留中国文化的异质成分,才是我们借鉴"解构"理论的真谛.  相似文献   

17.
刘士聪先生在汉译英方面标举"韵味"说,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译文体现出独到的翻译技巧与方法.其关键技法有移花接木、段落重组、同词异译、双语同源、先统后分、巧用括弧、形断意连、书写变异、前后照应、连词并用等.  相似文献   

18.
日语中存在着丰富多彩的“拟声词”、“拟态词”、“拟情语”,即“ォノマトぺ(onomatope)”。这种特殊的词汇群使日语更加生动和形象。论文以“どきどき”为例,通过对『拟声拟态词词典』、日语语言文字数据库及日本明治以后文学作品里出现的部分例句的使用实态的分析,记述了单一的“拟情词”中的“感觉”到“感情”意义的比喻手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中文外宣文本中通常运用大量的中国文化负载词。然而,中国文化负载词在词义上很难在英文中找到对等词,在表达上也是各有千秋。应该采取灵活的翻译手段,适当地调整原文,改善译文的质量,准确地传递原文的信息。翻译中国文化负载词的原则是保留原文信息、符合译入语表达习惯以及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文化负载词的英译方法有音译加注、直译加注和意译法。  相似文献   

20.
汉语和英语属于完全不同语系的两种语言,因此,汉译英时难度较大。汉译英时注意应用转换技巧,即转换词类和语态,可以使译文更符合英语语言规范和习惯,提高译文质量和翻译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