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近代中国社会救济的理念嬗变与立法诉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社会救济理念主要源于儒家及佛家宣扬的慈善观念,基于这种理念的救济活动源远流长,体现出慈善恩赐、重养轻教、济贫救困的明显特色,但终究不能将社会救济事业导入法制化轨道.晚清以降,受到西方社会救济理念的影响,中国传统社会救济理念开始向近代嬗变,慈善观念演进为国家责任观念,重养轻教的消极救济观念演进为教养并重的积极救济观念,道德色彩浓厚的济贫救困观念演进为"全民救济"观念.理念的嬗变为近代中国社会救济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并进而在民国政府颁布的有关社会救济法规中化为国家的立法诉求.  相似文献   

2.
开埠通商以后,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频繁,西方思想和文化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慈善与社会救济领域,通过早期出洋考察的学人、士绅和官员的传播和思想先驱的鼓吹与倡导,中国传统慈善救济思想发生了深刻变化,吸收了西方国家近代先进的济贫思想和实践经验,充实和扩大了慈善救济的内容与对象,使慈善事业有了近代公益事业的特征,树立了教养并重的救济理念和通过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富国养民思想。  相似文献   

3.
中国历史上常把社会救济称为慈善,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官方将其分为官办慈善、公办慈善和私办慈善.随着中国与西方交流的深化,人权观念、政府责任观念和社会连带责任观念的传播,在南京政府时期开始有意识地将官办慈善与民办慈善区别开来,并逐步以"社会救济"一词来取代"慈善"表述,将社会救济作为一项国家政策并制度化.到20世纪40年代,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险一起,纳入国民政府的民生政策范畴,推进了民国社会保障体系构建.  相似文献   

4.
西方传教士的译介活动在明末清初和晚清时期形成了两次高潮,把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新的思想观念引入中国,深刻地影响了中国近代社会和思想文化的发展变化.本文探讨了译介活动发生时中西方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两次译介高潮的发展特征和对语言变革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京师同文馆既是晚清外交走向近代化的产儿,也是晚清外交近代化的推动者.同文馆在对近代西方外交观念的传播,参与对西方的外交考察、驻外使领馆制度的完善以及对外交人员的培养等方面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同洋务运动的其他事业的命运一样,同文馆并没有改变晚清外交被宰割的命运.  相似文献   

6.
作为晚清洋务事业重要机构的福州船政局,派遣了四批船政留学生,他们在晚清的海军教育中发挥了桥梁的作用。他们迈出了中国军事留学教育的第一步,传播了西方先进的军事理念,制造了先进的军舰,培养了一大批新式人才,促进了晚清海军教育的近代化,对当时乃至后世的中国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晚清,在西方科学小说的东渐史上,大量经由日本输入的科学小说如何被移植是中日近代翻译史研究中不应回避的问题.从影响研究的视角,通过对凡尔纳作品的日汉译本对比,考察科学小说在日本明治及中国晚清时期的接受背景及接受态度,分析日本在晚清中国接受西方文学过程中起到的中介作用.并通过考察中文译文的取舍特点,找出中日不同文本内含的多元特征以及各个"文本"的文学性差异,探索凡尔纳在明治的晚清的传播、影响轨迹.  相似文献   

8.
晚清以来,中国传统社会的剧烈变革是异乎往古的,这也推动原本作为社会治理补充的传统慈善事业逐渐转型为致力于地方兴革的近代公益事业。与传统慈善事业相比,近代公益在承袭传统慈善精蕴的同时,吸收西方传入的公益理念,且关照所面临的社会现实问题,而逐渐发生重组与变构,最终在戊戌维新时期萌发与传播,并在清末地方自治背景下的公益实践中呈现出别样的风景。晚清所兴地方公益,其内容涵盖推广新式教育,兴办实业学堂;开展医疗卫生;改善城市交通;创设消防组织;改良社会弊俗。地方公益事业在近代社会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助力中国由传统向近代转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主要表现在推动政治近代化进程、促进经济近代化转型、助推教育由传统向近代演变、激发民族精神、改良社会风俗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慈善事业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在社会保障活动进入制度型时代之前,社会救济活动可以统称之为慈善事业。进入清末民初,中国慈善事业经历着从未有过的巨大变革,慈善思想在社会巨大变革背景下发生着深刻而持久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晚清义赈对近代中国灾荒救济事业产生了重大影响。它在晚清救灾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强烈地冲击了中国传统的救荒体制,使民间广泛地参与到灾荒救济中来,有力地促进了中外合作救灾新局面的形成,并最终促使中国近代赈灾体制得以初步确立。此外,它还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和参与社会公益救助的热情。  相似文献   

11.
按察使是清代省级主管司法的官员.晚清以前,按察使司法职能变化甚微.晚清时期,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国内农民战争的推动,中国开始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演变,清代政治制度随之发生相应的变革.与之相适应,按察使履行司法职能的方式和内容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从按察使司法职能的泛化到提法使司法职能的专业化的发展过程就是司法的现代化过程.  相似文献   

12.
晚清,在西方科学小说的东渐史上,大量经由日本输入的科学小说如何被移植是中日近代翻译史研究中不应回避的问题。从影响研究的视角,通过对凡尔纳作品的日汉译本对比,考察科学小说在日本明治及中国晚清时期的接受背景及接受态度,分析日本在晚清中国接受西方文学过程中起到的中介作用。并通过考察中文译本的取舍特点,找出中日不同文本内含的多元特征以及各个“文本”的文学性差异,探索凡尔纳在明治和晚清的传播、影响轨迹。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留学生是中国近代科技发展的主导力量,这是在晚清民国时期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必然.其中西方科技产品的引进是直接动力,社会行为的变革是关键,科技体制建设是制度保证,对科技价值的社会认同标志着中国近代科技文化体系的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中叶,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威逼下,清政府被迫参与了世界近代以来的第三次军事变革。清政府推行的一系列变革举措虽然也曾使中国军事的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但军事制度变革的滞后、军事教育的缺陷、军事理论的陈旧,导致晚清军事变革在低水平上徘徊,成效甚微,国家和民族也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相似文献   

15.
作为新闻出版事业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晚清印刷业对于小说事业的兴盛发生了重要影响。进入19世纪以来,由于西方机械印刷术的输入,我国的印刷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以活版铅印和石印为主要方式的近代化印刷体系已经开始建立。较之古代的手工抄写和木刻线装,规模化的机器复制方式在文化传播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有了近代化的印刷事业作基础,发行量一天天扩大的近代化报刊和平装书的大量产生才会成为可能,以报刊和平装书为主要载体的晚清小说事业才可能繁荣兴盛。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图从文本出发,通过对晚清到20世纪前半叶的中国小说中第一人称叙事脉络的探寻,追究中国小说叙事模式发生变革时期,人的意识的觉醒过程.从一个具体而微的角度寻找中国小说现代化进程中所继承与遭遇的传统和西方的渊源与陷阱.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中国晚清农业科技期刊传播的源头,通过原始文献分析考证,从传播学视角对创刊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的<农学报>的编辑出版宗旨、策略等作了初步研究.结论认为其首创中国专业科技期刊范式,填补了中国新闻事业史的空白;开辟了主要经由日本集中和大规模引进及传播西方现代农业科技知识的新型传播渠道,并形成了晚清中国农业知识体系的雏形.  相似文献   

18.
企业家的职责与传统思想、西方文化、改良理念熔于一炉,构成荣德生的慈善公益思想的渊源。企业家的实力支持荣德生创办公益教育、公益交通、公益文化及慈善救济事业,构成荣德生人生事业的另一华丽篇章。丰富的慈善思想、广泛的公益活动,体现着企业家特殊的良心与智慧,推动着社会变迁。  相似文献   

19.
基督教传教士在晚清时期西方人体生理知识在华传播过程中发挥了主要作用.传教士从传教需要和普世关怀的双重动机出发,在数十年的时间内系统地从事将两方人体生理学知识与其他两学知识一道输入中国的事业.在此过程中的代表人物有合信、柯为良、德贞、傅恒理、惠亨通等人.传教士不仪编撰了有关人体生理学的学术著作,而且写作并刊行了众多通俗性小册子,并在报刊杂志上发表大量文章,对大众进行知识普及.在长期传播过程中,西方人体生理知识逐渐进入中国本土知识体系,从清末开始对中国近代思想文化产生不同层次的影响,最终以进入国家教育体系为标志,确立了其在中国社会文化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20.
在跨国文化交流与传播中,一定时期的文化主潮流向是由强势文化地区流向弱势文化地区。晚清中西文化交流的主潮流向是从西方流向中国。但是,文化交流从来就不是单纯的单向流动,在西学东渐大潮下,中国文化也向西方逆向传播。同时,在对待西学和对待中国文化的主体意识上,中国与西方国家有不同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