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6 毫秒
1.
晚清四大词人之一的况周颐,其词学思想脱胎于常州词派。其词学论著《蕙风词话》在宗法取向、推尊词体、比兴寄托、意内言外诸词学持论方面,鲜明地体现出对常州词派词学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论张惠言     
张惠言是乾嘉时期“常州学派’的中坚,他对易、礼的研究既是清初汉学“经世致用”思想的一种回归,又是清末维新运动的一种先导。他的易学思想直接影响了“阳湖文派”和“常州词派”。作为“阳湖文派”的主将,他的散文朴茂劲健,于淡泊中见恨激,于平和中写忧患。作为“常州调派”的领袖,他主张词创作要尊词体,崇正声,重比兴,有寄托,发幽隐,导渊源。读词、说词要做到“义有幽隐,并为指发。”他的词作充分显示了该派“尔雅哀怨”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桐城派对湖湘派领袖王闿运文学思想的影响是隐势的。不管是在学理、地域、教育以及王闿运的交游上,都可以发现桐城派和王闿运之间的渊源关系。王闿运的很多重要思想都可以说是对桐城派的袭用和吸收。  相似文献   

4.
桐城派对湖湘派领袖王闿运文学思想的影响是隐势的.不管是在学理、地域、教育以及王闿运的交游上,都可以发现桐城派和王闿运之间的渊源关系.王闿运的很多重要思想都可以说是对桐城派的袭用和吸收.  相似文献   

5.
周济的词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出入说、词史说、南北融合说、浑厚说。前三说是对常州词派创始人张惠言词学思想继承基础上的提炼、发展和超越,后一说则是他自己的理论创新。周济建构了常州词派完整的理论体系,是该词派最主要的理论家。  相似文献   

6.
清代词学领域里,常州词坛可以说是独树一帜。早在清初,就出现了以邹祗谟为首的毗陵词人群,人员较多,词作颇丰,是开启清词中兴局面的一个重要地域性词人群体。他们为后来兴起的常州词派提供了丰沃的词学环境。另外,在词学理论上,清初毗陵词人已开启了尊体、寄托、重学的先导,对常州词派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7.
谭献是晚清一位词学大家 ,在继承常州派张惠言、周济词学理论的基础上 ,根据自己创作和整理词集的经验和心得 ,提出了新的词学观点 ,进一步完善了常州派词论 ,对中国词学理论有杰出的贡献。谭献的词论主要有 :一、继承常州词派的观点 ,继续推尊词体。二、在词的创作方面 ,提倡比兴柔厚。三、在词的鉴赏批评上 ,提出“作者之用心未必然 ,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的著名观点。  相似文献   

8.
某个文学流派在诞生之初的组织形态、存在面貌对该派文学风尚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在常州词派形成过程中,师徒传承是该派词学思想得以发扬和延续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将词人联结起来的重要纽带之一;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友朋之间的交往切磋,它从内部和外部共同影响着常州词派的形成和发展,甚至为常州词派的未来衍变埋下了具有预示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清人对稼轩词的评价与接受随词派理论的消长而变化,这些变化既彰显出辛词的丰富内涵,又折射出清代词学思想的某些新变。清人一方面将稼轩词推至"一时无两"的高度,同时又视其为词中变调之代表,这种看似矛盾的评价背后实则蕴含着清人"第当分正变,不当分优劣"的新的正变思想。周济的"退苏进辛论"不仅将同类词人的比较研究推至一个新的理论高度,而且显示出常州词派重性情、重门径、重统绪的词学思想。而陈廷焯由辛胜于苏到苏胜于辛的转变,反映出的正是自身词学思想在由对外部形式之美的取重转向对内部性情之善的追求。  相似文献   

10.
清代词学久成扞格的浙西词派与常州词派在近代能走向合流,既是词学发展的必然,也与一二关键人物的倡导有关.端木埰即堪称清代词学向近代转型的一个相当重要的过渡人物.他在创作方面兼师王沂孙与姜夔,旁涉苏轼,理论上远承张惠言和周济学说,近接金伟君、祁( )藻、周之琦及其尊人的词学观念,以"浙"济"常",以自己的创作、批点和选本,有力拓展了常州词派的理论格局,对"晚清四大家"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并由此而奠定了晚清词学的基本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清代词创作与词学理论的关系非常密切。其中又以阳羡词派领袖陈维崧、浙西词派领袖朱彝尊、常州词派宗主张惠言最具有代表性。三位词派领袖,创作各有成就,理论各有建树,体现出创作先行、理论自觉、双向互动、繁荣词派的共同特点。  相似文献   

12.
北宋中后期,词学理论家大致可分为两派:曲词派和诗化派。前者沿袭晚唐五代以来的观念,从音韵角度强调词体的特殊性,更多承认词体娱宾遣兴的功能;后者借助传统诗学,构建词体诗化理论,拓展词体的表现功能,使词体向诗歌反正。在词体向诗歌反正的历史进程中,诗化派以其杰出的理论建树,起到了引导和促进的作用;而曲词派也自觉不自觉、或多或少地接受了诗化派的影响,在情趣、意境、风格、结构、修辞等方面流露出来,对词体诗化理论的成长有襄助和补苴之功。  相似文献   

13.
清末民初常州词派的情感流向李慈健一清末民初常州词派,以谭献、王鹏运、朱祖谋、况周颐、陈廷焯、郑文烨等人为代表,主盟近代词坛。他们继承前期常州词派词学传统而有所发展,使常州词学理论日臻系统完整;在创作上依归前期遗风,伤时感世,托微兴寄,传达了封建末世文...  相似文献   

14.
清代一些批评家以诗或词的形式表达词学思想或进行词学批评,一些著名的论词诗和论词词成为词论家的代表性的词论文献,成为词学理论的载体,对当时乃至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浙西词派的厉鹗、常州词派的宋翔凤均有《论词绝句》,晚清四大家王鹏运、朱祖谋也写有论词诗词,有些表达了对词体特征、词史发展、词坛利弊的看法,有些评议了历代词人、词作风格特点、渊源、影响等问题,颇具理论色彩。这些论词诗词是他们词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临桂词派崛起,主盟晚清词坛,推动清词中兴。其领袖王鹏运、况周颐传承发展常州词派"意内言外"及"比兴寄托"传统,标举"重拙大"词学之旨,形成临桂词派创作、评论、理论核心及其风格特点,《蕙风词话》的实践总结和理论阐发,夯实其词学基础和理论基础,进一步深化、扩大其作用、传播与影响,具有词学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清初词论家们努力恢复词的雅正传统,因此他们着重强调词曲之辨。在强调辨体的同时,清代词论家们愈益强调推尊词体,由浙西派朱彝尊到常州派张惠言周济再到晚清诸词论家,他们的词学观经历着较明显的由辨体向尊体的理论批评转向过程。这一转向不仅促成了清代词学的成熟,它同时也是清代词创作繁盛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孟子"以意逆志"说对中国古典诗学阐释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并辐射到词学阐释学领域,清代常州词派的词学阐释理论就是导源于这一阐释传统的.通过考察常州词派的词学阐释理论,发现自其创始人张惠言至谭献等人之间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他们逐步完成了将"以意逆志"之"志"由"作者之意"向"读者之意"的转换,最后将阐释的主动权完全交给了读者,给读者理解文本以充分的自由,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学阐释学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陈廷焯的师友交往,是他后期词学思想转向的重要动因。他由庄棫导引逐步脱离浙派而向常州派靠 拢,对自己以往的创作和清初词坛的创作进行反思,最后走上批评浙派,弘扬常州派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宋翔凤继承了张惠言以"比兴寄托"为核心的词学思想,并在一定程度上作了修正与发展.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论词的着眼点由读词时挖掘"微言大义"转向作词时的抒发感情;二是比较注重词的体性特点.在常州词派的发展过程中,宋翔凤起了承前启后的中继作用.  相似文献   

20.
晚清民国时期的津门词人高毓浵,奔走南北,参与上海、南京、北京、天津各大词社的唱和活动,与于当时主流词坛。其词以咏物、题画、酬唱、闲情为主,体物幽妙传神,格调清丽深婉。论词受常州词派词学思想影响甚深,尊词体,以清丽婉约为宗;重声律,以能入歌为准绳。博观慎取,不受时俗拘囿。出于敬乡之情和阐幽表微之义编纂《燕赵词征》,其规模虽小,却是燕赵词和词学研究的重要文献,对深入研究晚清民国词坛活动和词学思想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