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将框架型媒介置于城市的空间信息传播的场域之中,从城市空间与框架媒介的关系、框架媒介的传播模式与传播形态、框架媒介的影响力三个方面进行传播学的解读。探讨了在城市空间信息传播中框架媒介的定位、属性及核心功能,表明了其作为城市空间的传播载体所体现出的“分众传播”的延伸建构;重点分析了框架媒介“固定-强调”的传播模式及其“强链接”复合动力系统的传播优势,即两者均体现出了框架媒介灵活化的拓展应用功能;解读了框架媒介对受众、社会及传播效果方面的影响力,即促进了媒介空间化与空间媒介化现象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将框架媒介置于城市的空间信息传播的场域之中,从城市空间与框架媒介的关系、框架媒介的传播模式与传播形态、框架媒介的影响力三个方面进行传播学解读。框架媒介在城市空间信息传播中定位于城市公共空间,其属性是城市"静止"空间的及时传播,其核心功能是"分众传播"的构建与延伸。框架媒介具有"固定—强调"的传播模式及其"强链接"复合动力系统的传播优势,两者均体现出框架媒介灵活化的拓展应用功能。框架媒介对受众、社会及传播效果方面的影响力,促进了媒介空间化与空间媒介化现象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梳理媒介融合与时尚传播发展路径的基础上,聚焦于二者汇流之视觉性特征的“多模态化的时尚属性”、“再疆界化的传播功能”和“非线性的社会意义”三个层面。从视觉修辞出发,反思媒介融合生态下视觉媒介的技术进步与时尚传播之关系,并讨论了时尚素养的培育,以期唤醒媒介融合生态下人们对于时尚的批判意识,以建构更加良性的时尚传播环境。  相似文献   

4.
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宁波传媒事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转型升级、增量提质的现实困境。传统媒体影响力逐渐减弱、报纸同质化竞争日益加剧、新媒体规模尚需进一步扩大等问题严重阻碍了的宁波传媒事业快速发展。加快媒介融合进程,实现全媒体传播;提升新闻传播质量,扩大媒体影响力;建立灵活的影视创作机制,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是宁波传媒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媒介环境学形成于20世纪末,是与经验学派、批判学派并立的传播学的第三大学术流派,因其独特的研究视角日益引起学界的关注。然而,从其孕育到形成,一直存在着争鸣,特别是在传播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了学派名称、学派关键人物归属等问题的争议,一方面反映了这一新兴学派发展面临的问题,同时也使媒介环境学在争鸣中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本世纪初北美Media Ecology引入之后,中国传播学界引发的一场"媒介生态学"与"媒介环境学"之间的论争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梳理、语义分析与文本分析的研究方法,对论争的缘起、发展以及两派学人各自的主张、论争的焦点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经过近十年的沉淀和思考,当下对于Media Ecology在中国的发展与思考,将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论文对于两派的关注,不仅注意到两派之间的差异,还注意两派研究的同一与涵容之处。希图为学界对媒介生态学与媒介环境学的认识提供新的视角与思考。  相似文献   

7.
融媒体是一种新的媒介生态环境,它集各家传统媒体之所长,融会贯通,优势互补,扩大了宣传的影响力度,实现了宣传效果的最优化。在当前融媒体时代,高校学报需要明晰自身的资源优势,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数字化出版、网站建设、微阅读的新媒介技术,让优质的学报信息资源搭乘融媒体传播渠道,实现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立体化传播,扩大高校学报的社会影响力,促进高校学报走出单一传播模式的发展困境,实现学报发展的跨越式提升。  相似文献   

8.
运用循证分析方法对“985”工程大学主题网站建设分析研究表明,“985”工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建设存在服务性专栏缺乏互动性、社会新闻建设力度不足、传播形式较为单一和网站链接缺乏实效性等问题,说明主题网站建设对现代化教育平台认识不足,建设理念存在一定偏差;方式方法缺乏创新,网络教育者队伍不稳定;教育者网络应用技能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陈旧;网站页面设计粗糙,教育结构功能简单;网站管理水平有限,信息反馈方式不及时.因此,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建设应重视主题网站建设内容,强化政府部门政策支持;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凸显网站教育服务功能;整合相关教育资源,提升网站教育影响力;加强真诚互动交流,鼓励学生广泛参与;优化网站结构设计,贴近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9.
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当代视觉逐渐突破传统媒介的局限,走向跨媒介传播的新阶段。该阶段呈现的范式创新、信息重构、传播多元化、跨界融合等新特征,表现了对传统媒介表达形式的传承与审美经验的现代转换。媒介表达的技术化、媒介界面的交互化、信息传播的互补化、视觉传播的消费化、用户参与的大众化等诸多动力模式共同构成了视觉跨媒介传播的驱动力,也成为视觉传播探究的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10.
异军突起的第三学派——媒介环境学评论之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中国传播学界思考传播学的危机、范式内容和学派,检讨北美主流经验主义学派的不足,认真研究正在崛起的第三学派——媒介环境学。本文论述媒介环境学问鼎传播学主流学派的势头,回顾国内学界对该学派的认识过程,主张深化对这个学派及其代表人物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农民日常生活信息来源倚重电视媒介以及村民会议传播,他们接触大众传媒的频度和时间形成了电视第一、报纸第二、网络第三、广播第四的模式。媒介功能认知方面,他们重视媒介传播新闻信息与引导公共舆论,但认为大众传媒最大问题是“与自己距离太远”,加之“虚假新闻增多”等因素,导致其不太喜欢大众传媒。媒介对农民阶层的报道和关注不够,只有少数媒介关注“三农”。媒介需要多关注进城打工农民,重视对“三农”政策传播。农民期待发展农村电视和网络媒介,加强对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的关怀,客观、全面、真实地报道农村情况,持续报道农村社会问题,禁止虚假、空泛的报道等等。  相似文献   

12.
文学活动是一定历史语境下的产物,文学作品的生成与传承受到多重元素的规约,其中媒介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现代媒介环境学认为,媒介作用于人类的感官,从而对意义世界进行不同比率的感官塑形和改造,口语、文字、印刷术的发展在赋予文学作品多元化传播的同时,也使得作品本身演化出多维度的审美转型。由口语到文字,再到印刷术媒介的演进,本质上是书面视觉媒介颠覆了文学作品传播既定的语言化格局,在推动文学文本视觉转化的基础上,对作品本身的生成途径、审美内涵、接受机制以及经典的评判模式,都带来了全局性的改写。这对于我们今天研究文学与现代传媒的对接,有着重要的历史传承意义,同时也对电子媒介语境下的文学研究有着现代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媒介形态变化看媒介文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迄今为止 ,人类经历了三次大的媒介形态变革 :印刷媒介、电子媒介以及现在尚未完全定型的数字媒介 ,口头传播—书面语言—电磁波语言—数字语言 ,是这几场革命的主要催化剂 ,正是它们带来了人类传播史上的三次媒介形态大变化。印刷媒介扩大了信息接收的时空范围 ;电子媒介以可视可感的形式传播信息 ,强化了人们对图形信息的接受能力 ;数字媒介几乎改写了传播的全部面目 ,网络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之一 ,对社会经济、文化都可能发生深远的影响。当前 ,我们正处于这种媒介并存的混合媒介时代 ,媒介文化也因此带上了“混合媒介文化”的特征 ,而且还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期。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凭借其以人为本的文化共鸣性在国际社会得以传播和发展,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新疆优秀民族文化传承,在对外传播中因低效的媒介赋能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的传播制约而存在一定困难,不利于向国际社会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新疆的人文风貌变化与发展。文章以促进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传播为目的,以保罗·莱文森的补偿性媒介理论为理论基础,提出了利用新疆非遗匠人、自媒体“网红”、新疆高校留学生共同拍摄具有故事性的新疆非遗文化系列旅游宣传片,并借助新疆高校与中亚国家共建的孔子学院为平台进行对外传播,打造“新疆非遗系列旅游广告+中亚孔子学院媒体平台”的媒介补偿传播模式,进而在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传播中实现以国外受众为对象的媒介补偿。同时结合“智媒体+教育”的媒介融合理念,面向来疆留学生开发以新疆非遗文化为核心的国际中文教育交互式数字教材,推动新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媒介融合中的教育价值转化。  相似文献   

15.
纵观艺术发生、发展和传播的历史,可以说一部艺术发展史就是一部媒介演进史。但是传统的媒介理论和艺术理论对于作为媒介的艺术和艺术的媒介之维都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当下对此研究最深的当属媒介环境学派。艺术的媒介之维不仅是媒介环境学派长期关注的焦点之一,而且是其传播研究的一条重要线索。从静态/本质的角度看,艺术媒介的讯息本质问题、环境与感知问题等是媒介环境学派探讨的重要议题;从动态/历史的视角看,媒介环境学派研究了媒介演进与艺术发展的辩证关系等问题。正是因其对于作为媒介的艺术的研究,才使其构建了一套独特的媒介理论和艺术观念,进而形成了一种既区别于经验学派又有别于批判学派的艺术传播研究新范式。这种新的研究范式不但拓展了媒介研究和艺术研究的理论空间,而且丰富了人们对媒介的人文内涵与艺术的媒介本性的理解,对我们研究多媒体时代纷繁复杂的艺术传播现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高校媒介对高校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提供了平台,对于高校学风校风、学术氛围、人文素质的提高,乃至高校的全面发展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调查分析高校媒介功能、资源配置、内部管理、受众接受程度等现状,研究高校媒介资源优化的途径,使其传播功能发挥最大化优势,从而更加积极地作用于构建良好的高校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17.
网络小说与纸质传统小说形式上没有明显区别,无非依赖的媒介不同,因此要谈网络小说,就必须关注互联网的媒介属性,然后才能分析媒介转换会给小说造成什么后果.从媒介环境学的角度看,互联网主要表现为一个多线程思维的分心机制,具有强交互性和强刺激性.互联网思维带给网络小说的,就是二次编码既往的通俗经典文本、情节的快速推进以及文化口味上的鄙俗化.  相似文献   

18.
影响力与影响力经济是新闻传媒的本质属性。媒介权力使影响力成为新闻传媒的客观职能,影响力不仅是传媒在特有传播过程中所打下的"传媒资讯渠道烙印",也与传媒公信力和权威性互为条件;新闻传播本身也是一种经济行为,媒介所具有的传播力使广告的传媒"寻租"成为必然,它和媒介组织的公共服务性质一起促使出售影响力成为媒介经营的固有法则,"利益——控制"的二元格局是影响力经济的本质体现。  相似文献   

19.
“被看的女人”——媒介传播中女性形象的符号学批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符号学的方法 ,通过对传播事实中女性形象符号的分析 ,可以看出 ,当前媒介传播中对女性形象的处理存在着视觉化、简单二元化的趋势 ,很大程度上抹煞了女性在社会生活中作为独立个体的自主性 ,而媒介所标榜的“男女平等” ,无论在传播现象中还是在媒介内部都未能真正贯彻。在以上批判的基础上 ,提出关于女性传播定位的思考 ,力图营造两性平等参与、共同发展的多元的传播空间 ,全面反映女性形象 ,在差异中寻求平等 ,在平等中彰显个性 ,以期建立两性之间和谐的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20.
学术的生产传播受到宏观层面的机会结构、中观层面的社区资源,以及微观层面的个人获取资源机会的影响。美国媒介社会学发展深受芝加哥学派和哥伦比亚学派学术中心变化的影响,社会学抛弃了传播与媒介研究的“遗弃说”忽略了众多社会学理论对媒介社会学研究的作用。媒介社会学的机构性发展状况与其日益重要的社会影响力不成比例,该学科应成为一个由问题驱动的网络跨学科领域,允许学者利用学科间的结构洞进行综合研究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