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交通部离退休干部局党委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试点工作过程中,敢于创新、采用灵活的方式,受到老同志的欢迎。在思想准备上突出一个“真”字。局党委和各党支部按照领导小组提出的要求,学习“三个代表”要真正拥护、真正贯彻、真见实效,共  相似文献   

2.
3.
本文就日语词汇中三个较难区别的近义副词,通过对析大量的日文原文中的句子,详细说明了每个词的使用范围,以及在同一个句子中三个词或其中两个词可以互换使用的场合下,在语感上有何微妙区别。  相似文献   

4.
“意象”是中国美学的重要范畴之一,其进入学术话语体系的过程是偶然与必然的结合。作为中国美学学科化的副产品,“美学范畴”与“意象”实现了历史融合,这种融合既具有学理上的合理性,也不乏中西碰撞的偶然性。中国美学的“艺术美学”特征,使意象陷入了人为设定的“美学”与“艺术学”藩篱,这种划分的必要性有待商榷,“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体系”是意象研究的合理策略。意象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其中蕴含着艺术思维中超时空、超门类艺术的共性质素,因此开展意象创构与生理学、神经科学的交叉研究,是进行中国古代美学范畴现代转化,甚至确定未来美学研究走向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5.
启功老先生爱美食,对京味小吃一贯是爱不释“口”,尤其是对北京的招牌——“全聚德”烤鸭更是宠爱有加。启老是和平门“全聚德”的常客,每每“大驾光临”,却独爱“猫”在外面的散座上斟茶品菜,很少选雅间。散在热热闹闹的散座大厅里,人声喧哗,觥筹交错,老先生泰然处之,怡然自乐。启老用餐不张扬不讲排场,却绝非冷冰冰拒人千里之外。菜过五味,总有食客认出精神矍铄、鹤发童颜的启老,便兴冲冲凑过来索要签名。每逢此时,  相似文献   

6.
从时下流行的几种关于“待字闺中”的“字”的解释入手 ,从文化学和训沽学的角度给“字”一个准确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旧时江湖上结拜把兄弟,要互相交换一个帖子,上面各书自己的生辰八字,家族谱系,以此作为勾结在一起的凭证,这种帖子又称“兰谱”。王张江姚“四人帮”长期以来拉帮结伙,他们“互相呼应,联成一起,亲如兄弟”(《事情正在起变化》,《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四二四页),自然也是有“兰谱”可查的。  相似文献   

8.
孔子认为,人生处世有四种境界:"学""道""立""权","权"是最高境界。行"权"并非易事,有赖于人的年龄、学识和修养,关键在力行,志学、适道、立礼是其前提和基础。行"权"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无所必从,无所必违,"无可无不可"、"无适无莫"是行"权"的外在形式,"仁"为原则,"义"为准绳,内守仁,外行义,内外兼修,据时而权,做事合宜恰当,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  相似文献   

9.
吴之如 《今日南国》2006,(21):61-61
大清朝绵延267年,要找它的些许亮点当然不难。不过,若是将总体审视的时间跨度再加大些,谁也无法否认,这一封建政权给中华民族留下的历史痕迹,黑暗多于辉煌,屈辱淹没尊严,抱残守缺胜过开拓进取。它的残暴,它的冥顽,它的愚昧,不但让数以亿计的百姓蒙受无边的苦难,更让“中华崛起”的理想化为长久的破碎之梦。虽然时下的电视屏幕契而不舍喋喋不休地为这具早已朽烂的政治僵尸涂脂抹粉,它也根本成不了历史美人;为它动情地唱起“再活五百年”的颂歌抑或挽歌,它也无法复活。  相似文献   

10.
中国历史发展到公元20世纪的80年代,炎黄子孙之中,出了这么一种——“反传统的英雄”,他们把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描抹得一团漆黑,自诩要给中国文化“大换血”,要“使国人脱胎换骨”,“重建”人的生命本体”。其调门最高者,甚至扬言:“我无所谓爱国、叛国,你说我叛国,我就叛国!我就承认自己是挖祖坟的不孝子孙,且以此为荣。”如此“文化精英”的作为,不仅前无古人,大概也后无来者;即使有,恐怕也是无以复加的了。纵观历史,不可多得,实应深长思之。  相似文献   

11.
"的"、"地"、"得"是三个不同的结构助词.虽然历史上它们合用,但分用体现了语法发展的趋势,是规范化现代汉语的要求.今天,社会上混用"的"、"地"、"得"的现象广泛存在,这种混用毫无疑问是不规范的.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本文认为“我参加打仗,是敌情逼的”(邓友梅《朱彤心》)这类句子,从结构上说,是一种“得”字句,,句尾的“的”用的是个假借字,其本字应当是“得”。它与通常说的“得”字句的极为明显的不同之处是“得”居于句尾,其后不再出现补语。为了行文方便,我们把这类句称作无补“得”字句。本文用的主要代码:Sn代表主谓短语(小句),Nn代表名词性词语,Vn代表谓词性词  相似文献   

13.
中国历史发展到公元20世纪的80年代,炎黄子孙之中,出了这么一种——"反传统的英雄",他们把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描抹得一团漆黑,自诩要给中国文化"大换血",要"使国人脱胎换骨","重建"人的生命本体".其调门最高者,甚至扬言:"我无所谓爱国、叛国,你说我叛国,我就叛国! 我就承认自己是挖祖坟的不孝子孙,且以此为荣."①如此"文化精英"的作为,不仅前无古人,大概也后无来者;即使有,恐怕也是无以复加的了.纵观历史,不可多得,实应深长思之.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要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政治课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部分教师仍然采用“我讲你听、我问你答”的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教学气氛平平,教学效果淡淡。难怪有人说:“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如同沙漠里种树,栽得多,活得少。”这些都严重影响着政治课主渠道作用的发挥,妨碍着学生各方面能力…  相似文献   

15.
“そうだ”主要表示说话者根据眼前的具体情况 ,也就是对事物外观的观察作出的主观推断。“ようだ”表示说话者在没有足够的客观根据的情况下 ,作出的主观推测。“らしい”表示说话者在有一定客观事实根据的基础上作出的极其客观的推测  相似文献   

16.
旧时江南有句谚语:“不痴不聋,难作阿家翁”。意思是说,当家的老先生,要想把全家人拢在一块,平安度日,就得装痴装聋,换言之就是要装糊涂。倘若家里事无巨细,丁是丁,卯是卯,都要讲“认真”二字,就有可能招来诸多麻烦,弄得家无宁日。这句谚语已是老掉牙的旧话,然而至今还有其朴素的道理在。现如今在家里熬到“阿家翁”或“阿家婆”地位的老年同志都可以从中学到点治家之方。  相似文献   

17.
<正> “章“字无论从字形结构或者从它最早的词义来说,都是一个还没有弄清楚的问题。历代的学者,绝大多数都沿用了许慎的说法,“乐竟为一章。从音从十;十,数之终也”。他们没有想到,所谓“从音十”只是小篆写法的“想当然”的分析;没有想到、是“章”借为“乐章”字后,字形经过修改才变成“从音从十”的。金文所有“章”字完全排除了“从音十”的可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他们也没有觉察到,“从音从十”这种说法同“帝”字下的说解“辛,示、辰、龙、童、音、章皆从古文上”(实际上,这七个字都不是从古文“上”)互相矛盾,因为从“上”与从“音”是排他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近两千年来众说纷纭、迄无定论的“秃”、“充”、“失”、“佴”四个从人的字进行考释,指出“秃”是籀文“(毛几)”的变体;充非省声字,本义为“充壮”:失的本义是“用鞭子打”;佴的本义为“强牵引”。  相似文献   

19.
“拭”“揩”“抹”“擦”“搌”是一组表“擦拭”的同义词,它们历史层次不同,意义范畴也有所不同.自先秦到明代,书面文献中一直以“拭”为主,清代开始萎缩,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拭”则只保留在古语或个别成语中(“拭目以待”).而“揩”自魏晋以来,一直在缓慢发展,但从没占居主导地位.“抹”“擦”作为后起之秀,明代以来就非常活跃,至今天二者平分秋色.“搌”作为方言词没有多大变化,始终居于次要地位,文献用例甚少.  相似文献   

20.
关于"杏"文化内涵丰富。"杏园""杏林""杏坛"虽然都与"杏"字有关,但其之间几乎没有任何关系。杏园早在唐中宗神龙年间,凡新科进士及第,先要一起在曲江、杏园游宴,然后登临大雁塔,并提名塔壁留念。时人称进士为"杏园客"。唐宣宗时,刘沧在《及第后宴曲江》中提到:"及第新春选胜游,杏园初宴曲江头。""杏园"在唐代指的便是新科进士游宴之地,"杏园游宴"是唐代文人的雅趣活动之一。后来,"杏园"便被赋予了庆贺金榜题名的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