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全纳教育是当前国际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大课题,民主、平等和尊重个体的差异是全纳教育的实质.云南省“爱生学校”建设项目的实践反映了全纳教育对民族教育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其民主与平等的观点、参与与合作的理念、多元的文化融合、个性化的培养方式保障了民族地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充分体现了民族教育的特殊性,推动了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利于培养各民族学生自信与互助的品质,促进了少数民族学生的特色成长.有效实施全纳教育需要从教育观念、教师培养、资源配置和社会支持方面做出改进.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甘肃藏区传统基层组织"盖布甘苏木"为例,考察了作为地方性知识的传统协商民主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创新,分析了其在新形势下发挥社会治理功能的积极性和局限性,指出在民族地区社会快速转型的背景下,要从发展现代民主的视角出发,以法理依据为根本,以合作、互利、共赢为社会治理目标,合理汲取民族传统协商民主的积极要素,在传承中积极创新,建设符合民族地区时代发展需要的基层协商民主。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西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性、自然地理环境的特殊性、知识发展的特殊性、民主政治的特殊性、民族关系的特殊性和多元文化的特殊性6个方面对西北民族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了初步的探讨,并简明指出了西北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概述了面向21世纪民族地区民主发展的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具体措施。文章认为,民族地区民主的制度化和法律化应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的重点是进行民主规范和制度建设;第二阶段才是制度化和法律化的民主正常运行阶段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进程对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赋予了新的时代性,随着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少数民族在教育和文化上的发展意识、民主意识和平等意识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本文对加强我国民族地区的双语教育的重要性,如何加强民族地区的双语教育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6.
自2005年以来,我国贫困人口逐渐向民族地区集中,且贫困程度更重,脱贫难度更大.民族地区的产业构成是决定性因素之一.与东部地区相比,民族地区处于工业化前期,产业结构不能富民,导致贫困人口逐渐集中于此.在当前科学发展理念下,民族地区产业选择和调整的难度加大,决定了贫困集中趋势将持续下去.地方政府要以富民为目标取向,科学选择和调整地方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7.
论民族地区现代乡村法治秩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乡村法治秩序构建的内涵、民族地区构建乡村法治秩序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分析了民族地区乡村民主建设及村民自治制度化建设的现状、问题和原因,提出了加强村民自治制度化建设的建议。作者认为,乡村法治秩序能否真正形成的关键在于制度建设,即创造性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完善。在民族地区,当前的关键是加强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建设。  相似文献   

8.
发展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应有之义。由于我国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特别是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水平发展的特殊性,因此在以国家为主导的村民自治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民族地区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民族地区发展水平的深入研究,阐释了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进一步拉大的内在原因,并指出现有的民族优惠政策不足以弥补这种不断加速的差距扩大趋势所带来的负面效应。科学地提出了进行制度创新来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以缩小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要分析了民主制度的发展历程和民主模式,指出当前世界民主有只注重形式、丢弃本质、不顾道德的趋势,提出道德民主的概念,认为社会主义民主本质是道德民主,只有道德民主才能保障和谐社会及和谐世界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中国以村民选举为主要内容的乡村自治的改革经过30年的发展,乡村民主逐渐从自发性民主过渡到现实性民主,在国家权力的推动下,乡村社会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有法律保障的民主权力。村民选举能够在乡村逐渐推行,主要得益于四种力量的推动,即各地农民的实践、民政部门的总结、中央高层的推动和全国人大的立法。乡村民主的每一步发展,都和行政力量的推动紧密联系,可以说村民选举是民间智慧和国家权利相互配合,共同寻找到的一种新的乡村社会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
当前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村基层民主选举是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调动了广大农民的政治热情,推动了农村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发展。但是,在当前的村委会选举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危害着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影响着农村社会的稳定。文章探讨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存在的问题,分析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对策。研究这些问题,对于完善农村基层民主选举,促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公选村支书从局部试点并在全国推广,标志着公选村支书已经从个别地方的实践成为选拔村支书的一种重要的制度安排。从发生机制上来看,公选村支书主要由地方主动创新,并由地方党政领导精心设计、直接组织的。公选村支书创新了村干部的选任方式;提高了村干部队伍素质;扩大了党内民主,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推进了基层民主的发展;深化了乡镇机构的改革。  相似文献   

14.
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意义及其现实困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村基层民主是我国最广泛的社会民主,加强以村民自治为主要内容的农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我国民主化进程中的一个伟大创举,是中国农村政治体制改革的重大实践.当前,此项工作正面临着乡镇政府与村委会关系不顺畅、村党支部与村委会之间权利边界模糊、宗族势力、贿选现象以及村民素质低下等诸多现实困难,这些不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制约此项工作健康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5.
孟子的民本思想和平等倾向在晚清的凸显与局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子突出的民本思想和平等倾向在晚清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和发扬。这主要表现在:(一)宋代《孟子》在人经过程中一度出现的尊孟疑孟的争论在晚清有复活的迹象。(二)孟子的民本思想和平等倾向在清禾时常被发挥成为西方近代的民主理念和代议制度。尽管如此,孟学依附于孔教之下的地位没有变化,《孟子》作为儒家经典的地位也没有变化。可见在儒家经典中《孟子》的确以其突出的民本和平等精神存在一定程度的游离倾向,但是孟子的思想总体上是与封建等级社会相适应的,而与近代的民主精神有实质差别,《孟子》无法真正作为从西方输入的民主思想和制度的本土性经典支持。我们应以子学精神而非传注精神来对待传统和经典。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时期,冀中(本文主要指沧州部分)党组织在加强根据地建设中,贯彻民主,组织、动员全民抗战,建立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村级民主政权的建立、改造和健全进行了伟大实践且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中国村级民主主要是一种选举民主,但在相关制度建设未跟上的情况下,村级选举民主在实施过程中易出现贿选、家族势力参与等情况,从而使选举的公正性受到质疑,引发乡村社会的分裂。应此,在发展中国基层民主过程中,法治民主应优先于选举民主,因为只有法治民主才能真正制约乡村公共权力,保障村民的经济权利、社会权利等。  相似文献   

18.
环境问题的产生 ,与人类如何对待环境的态度有关 ,而决定人类在环境问题上的态度与行为的是人们所具有的文化模式 ,也即稳定的文化价值倾向。目前世界上的两大文化模式———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 ,对待环境问题的态度是不一样的。西方文化由于其内在的人类中心主义和对环境的掠夺性倾向 ,成为人类环境的一种巨大威胁 ;而东方文化由于其非理性和反人性的特征 ,既不能有效地保护环境 ,也不能抵挡西方文化的冲击。只有强调人与人合作、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主义文化模式 ,才是人类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所在  相似文献   

19.
胡庆东 《南都学坛》2004,24(6):100-104
随着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之间的关系即乡村关系在原有深层体制矛盾的作用下其对抗性特征逐步显现,并通过乡村两个层面表现出来。究其原因主要有规范化的制度供给短缺、乡村既得利益群体的阻扰、国家农村发展战略及其矛盾、乡镇功能的特殊性、村委会双重角色的失衡以及乡政村治拥有资源的不对称性等六个方面。在原因明晰的情况下,如何调适乡村关系并实现其良性互动是当前农村基层民主发展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