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实行城乡一元税制的现实基础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民负担沉重的根源是我国多年来形成的城乡有别的二元税制结构.要减轻农民负担,需从制度层面上调整城市偏向的国民收入分配政策,实行城乡统一税制.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从按劳动要素分配不能完全由市场供求关系调节出发,阐述了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注重效率需要公平的观点;从政府参与再分配的三大职能出发,阐述了国民收入再分配注重公平同时要考虑效率的观点;从公平与效率的内在联系的理论分析和我国近年来国民收入分配的实践考察出发,阐述了国民收入分配放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坚持公平与效率并重的政策主张和只有在公平与效率并重的前提下,实行"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税费改革成效、问题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自2000年开展的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并初见成效,但也反映出不少深层次问题;从长远来讲,当前的农村税费改革方案只是减轻农民负担的治标之策。农民负担过重的根本原因是城市偏向的国民收入分配政策以及城乡二元税制。因此,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必须建立统一的城乡税制,调整城市偏向的国民收入分配政策,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负担问题。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我国开展的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并初见成效,但也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农民负担过重的根本原因是城市偏向的国民收入分配政策以及城乡二元税制。深化我国农村税费改革,必须积极推行城乡统一税制,取消单独设立农业税制;调整城市偏向的国民收入分配政策,积极推行财政支出体制改革;加快乡镇机构改革;建立健全有效的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等。  相似文献   

5.
对当前我国初次分配公平问题进行研究,主要从宏观层面对GDP在政府、企业和居民三大部门之间的分配数额及比例进行分析,此数额与百分比直接构成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和利益结构关系.通过相关数据的具体分析,可以判断出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不均衡,主要是向政府部门倾斜,而以劳动报酬为核心的居民收入则偏低.这种不合理的初次分配格局对我国经济社会有多方面的负面影响,有损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原则,甚至会引发深层次的社会危机.社会主义初次分配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基本原则,始终把劳动报酬、居民收入放在初次分配的核心位置,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劳动者.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收入分配向企业和政府倾斜,劳动报酬和居民收入比重过低。就其实质来看,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是一个不公平的分配结构:它不是按贡献进行分配,其分配份额不是由参与分配者对生产的贡献而是由其地位所决定的。就其原因来看,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失衡根源于社会产权结构失衡:少数人(政府与资本所有者)为所有者、受益者,而多数人(劳动者与居民)为无产者、受损者。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劳动报酬与居民收入所占比重,就必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既要积极采取各种具体政策措施改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又要从根本上变革社会权利结构特别是产权结构,构造新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  相似文献   

7.
虽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是有关于收入分配领域的各种问题和矛盾也随之凸显、并不断加剧,具体表现为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下降、贫富差距加大、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及行业间收入分配不均衡。而罗尔斯的两个正义原则,即自由原则和平等原则,特别是后者中所包含的差别原则,对于解决收入分配领域中现存的问题、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收入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应是有机统一的。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提倡"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当前在注重提高效率的同时加大社会公平的分量,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具有其现实的必然性。我们应努力探寻公平和效率最佳结合的路径,充分发挥国民收入三次分配对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调节作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逐步实现收入分配中公平与效率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9.
制度变迁与“三农”难题的生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三农"难题的生成和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迟滞与政府政策行为偏好密切相关.传统二元经济结构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导致了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的滞后,引发了政府农村制度供给的严重短缺,加剧了农业比较利益的低下和流失;政府政策行为偏好表现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工业偏向,城乡社会运行中的城市偏向,国民待遇中的市民偏向.  相似文献   

10.
论国民收入市场性再分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经济学与社会学相结合的全新角度,透视并分析了传统国民收入分配理论没有论及和不能解释的一系列新问题,如赞助、捐助、赠予等。作者通过对这些社会现象的实证研究,将其本质概括为国民收入市场性再分配机制;接着着重将其与国民收入行政性再分配机制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国民收入市场性再分配机制的九大主要特点及如何缓解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外部性矛盾和更能体现国民收入分配的效率与公平原则的对策;从而指出,在当前新旧体制转轨的中国社会,应积极倡导国民收入的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相似文献   

11.
王玉龙 《南都学坛》2004,24(1):109-112
在我国国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已经开始并继续朝着有利于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方向调整的过程中,只靠国家出资、农民集资、农民部分集资加上国家财政支持等的乡村公共产品提供模式已不能适应农村的公共产品生产需要。只有通过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向农村倾斜、农业承包经营大户的资金注入乡村和农村小范围的集资等形式,才能建立共同向乡村提供公共产品的新机制,即"乡镇政府———社会经济实体———村民"三者有机互动的乡村公共产品提供新机制,即村民的适度参与、乡镇政府服务性功能和社会经济实体市场化的进入。提供公共产品资本收益和乡村公共产品时还应注意审批的规范化和全局性、工程招标的竞争原则、依法规定出资人的财产权和受益权。  相似文献   

12.
当前,相对于城镇居民而言,农民的经济弱势日益凸现。究其原因,主要是城乡产业结构不优、国民收入分配失衡、农村社会支持残缺、农民综合素质欠佳等因素所致。欲求得农民经济弱势之解脱,必须做到:优化城乡产业结构,拓宽农民增收空间;矫正收入分配格局,启动以工哺农机制;健全社会支持网络,加大扶持救助力度;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提升农民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3.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整个"十一五"期间,西南地区收入水平呈快速增长趋势。2010年西南地区的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此次调研的四个城市的人均收入名义增速几乎都超过10%,同比增速显著提高。然而,西南地区的收入水平仍然低于全国同期水平,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绝对值呈现出逐步"拉大"趋势。西部经济的快速增长拉动了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马太效应"和城乡二元结构却导致了区域收入不平衡状况、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等问题的凸显。我国应加快西部经济增长步伐以促进人民增收,通过政策倾斜缓解区域收入不平衡,以城乡一体化等手段缩小居民的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4.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格局看,山东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应该"减少农民,缩小农村(居民点),强化农业"。在农民收入增长问题上,不仅要追求农民收入绝对水平的提高,更要关注农民收入的有效增长。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2005-2009年陕西省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进程的测评,认为陕西省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正在不断加快,该省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城乡投资差距、城乡消费的结构和水平差异是影响其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为此,陕西省必须加快制度创新,进一步发展农业现代化,切实推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农业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送旧局、处变局、迎新局的压舱石,农业经济国内国际“双循环”是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的新话题、新课题。通过厘清农业历史逻辑、现实逻辑、理论逻辑发现,在历史阶段,农业曾扮演了工商业资本积累的来源、国民经济的蓄水池、战略市场后备资源的角色;“双循环”作为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需要把握工业与农业、城镇与农村、农民与市民、中国农业与世界农业四对关系,明确农业与工业服务业融合、农产品有效供给、农民收入分配、农业国际化四大战略任务;通过对农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四个环节的分析,从理论上梳理出农业、工业、服务业之间的产业链循环,农户、农业企业等经营主体之间的价值链提升,国内国际农产品的供应链稳定,农村市场挖掘与城镇农产品消费之间的关系。在路径选择上,要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建立健全围绕中国并连接世界的农业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衔接供需两侧,融合城乡发展,形成农业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7.
工业反哺农业的实质就是要改变农业和农村经济在资源配置和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处的不利地位,加大公共财政支农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已具备工业反哺农业的能力。该文以江苏、浙江、山东和广东四省为例,对沿海地区补农扶持政策、财政支农现状和乡镇工业补农等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8.
政府公共支出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基于VAR模型的检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国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日益扩大,对中国和谐社会建设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文章通过对政府公共支出与全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以及东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分析表明政府公共支出在1978-2007年对中国居民的收入分配起到了负面效应,并提出完善中国公共支出的结构和规模以促进城镇内部居民之间、农村内部居民之间、城乡居民之间、不同区域居民之间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90年代我国农民收入缺口形成的深层原因解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每阶段农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收入结构中潜在农民收入水平,与每阶段事实的农民收入水平之差,定义为农民收入增长缺口.90年代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缺口形成的深层次原因有三第一,传统发展经济学理论对农业的轻视;第二,改革前城市偏向超重工业化战略,改革后城乡无差异统一的工业化战略,而没有采取"亲农化"农村工业化战略;第三,90年代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利益格局变迁,政府--市场--农民三者间,农民处于弱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