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十二五"规划的新时期,农民工群体的利益诉求会越来越受到关注。新生代农民工具有新的特点,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利益诉求,要从农民工所具有的新的特点出发,全面分析我国利益表达机制的现状及问题的原因,通过实现利益表达的制度化、组织化,拓宽并畅通利益表达的现代化渠道,达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表达机制的建立完善是保护利益的源头,使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有利于构建服务型政府、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经济的健康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2.
从网络媒体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同产生影响的角度分析了网络媒体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同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并针对消极影响提出应对措施:政府应加强对网络媒体的监督与建设,网络媒体应努力维护新生代农民工的切实利益,新生代农民工应不断提升自身的网络素养等。  相似文献   

3.
调查研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对基层组织机构及管理者、组织能够维护工人利益等方面的信任度较低.相对而言,新生代农民工对高层组织机构及管理者、组织能够维护自身发展能力和工友利益等方面则信任度较高.个体状况与生活经历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组织信任状况有较大影响.企业可以从加强农民工组织参与、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建立和谐组织互动机制、加强企业信任文化建设、提高农民工文化素质等方面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组织信任.  相似文献   

4.
政治参与是新生代农民工实现其政治权利所依托的最重要路径。然而,身份的双重性、地位的边缘性以及生存的半城市化性,使其在政治参与和利益表达上仍属于社会弱势群体。因此,扩大新生代农民工有序政治参与,是我国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关乎我国经济发展、政治民主、社会稳定与和谐。文章从制度设计方面提出扩大新生代农民工有序政治参与的基本思路,对进一步优化其政治参与的广度、深度、频度和效度,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采用"2009年福建省X市农村流动人口调查"数据,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政治表达意愿及影响因素的性别差异。研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表达意愿高于第一代农民工,且女性的政治表达意愿高于男性;社会经济地位、社会资本和社会化经历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表达意愿;高中教育程度的男性农民工更难具有政治表达意愿,而劳动合同则有助于其政治参与意愿的形成;女性农民工政治表达意愿形成的障碍则来自城市经历的增加,而社会网络规模和市民网络规模的扩大均能够有效提升女性农民工的政治表达意愿。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农民工问题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数量庞大的农民工利益问题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农民工问题的实质是农民工的利益保护问题,农民工的利益表达成为解决农民工利益问题的关键。面对农民工利益表达意识缺失、表达能力弱、表达组织不健全以及表达渠道狭窄与表达方式非理性化的现状,结合我国现有制度化农民工利益表达机制存在的问题,健全人大、政协、工会、信访以及大众传播媒介等农民工制度化利益表达机制,完善法律法规、提高农民工自身素质对于我国制度化利益表达机制的构建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农业转移人口中数量日益增长的群体,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国家和社会政治生活中表达利益要求的基本途径,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问题已经引发了学界日益密切的关注。在界定或认可新生代农民工基本概念的前提下,2010~2014年学界从不同的研究视角,采用规范或实证研究的不同方法,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参与现状、困境、困境原因以及解决对策进行了多样化的研究。对上述研究成果有必要进行全面综述,为日后研究的深入进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新生代农民工的“边缘化”困境及其对策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中国,新生代农民工的人数越来越多,他们在城市化发展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与父辈农民工相比,他们在价值追求、受教育程度、行为方式、消费观念、敬业精神、心理压力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性.由于城乡二元体制的影响、就业服务体系不健全、“话语权”组织缺失、文化教育存在差距、社会关系资本存量不足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在经济利益、政治生活、文化交往等方面陷入“边缘化”困境.因此,探究建立社会公平机制、加强就业服务、拓宽政治参与渠道、促进文化交往、健全教育培训体系等措施,保障新生代农民工享受平等待遇、得到就业创业帮扶、增强“话语权”、增进与市民的理解与沟通、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这对破解新生代农民工的“边缘化”困境,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与社会进步和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产业工人的主体,是推动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职业生涯管理迫在眉睫。新生代农民工职业生涯管理理论假设:职业是农民工生涯中工作的延续;农民工职业生涯管理主体双重化;农民工职业生涯管理的利益一元化。受内外双重因素影响,可将新生代农民工职业生涯划分为职业成长阶段、职业探索阶段、职业建设阶段、职业退出阶段。  相似文献   

10.
受教育程度、时代变迁和文化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农民工内部产生了巨大变化,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在务工目的、流动范围、职业选择、劳动条件、生活方式和利益诉求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了解和正视这些差异,能更好地把握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针对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指出庞大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是融人城市的最积极力量,也是城市化的主力。新生代农民工有其自身的特征。构建符合现代社会基本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根本标志。应当对建立新生代农民工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予以战略性安排。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通过对北京、上海、广州、湖北和四川五个省市2 000名进城新生代农民工问卷调查和100名农民工实地访谈,尝试探讨新生代农民工生活基本现状、社会期望和社会公平感等问题对社会稳定的影响。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公平偏低,缺乏社会归属感;社会期望日益提高,社会提供给他们的生存发展空间相对滞后等问题,力求采取提高新生代农民工自身技能,增强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归属感和幸福度等措施来实现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3.
保障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权益,加强新生代农民工文化工作,建设新生代农民工精神家园,是实现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基本途径。目前,新生代农民工缺少基本的文化设备和文化活动场所,生活较封闭,文化活动范围较小,业余生活单调枯燥,文化活动内容比较单一,文化消费水平较低,开展户外文化活动的时间较少,文化生活的满意度不高。为了保障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权益,常住地政府应该成为责任主体,城市社区成为主要平台,用工企业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各级政府部门、用工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要注重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特殊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权益提供强有力的工作保障。  相似文献   

14.
新生代农民工的归宿不仅关乎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更关乎当前我国城乡融合与一体化进程。根据对新生代农民工意愿和实际归宿的调查分析,尝试把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细化为三种不同类型的亚群体:落地生根型、落叶归根型、漂泊无根型,而三种不同归宿类型的内部又富有层次区分度。新生代农民工的归宿不仅是他们自己意愿的表达,更是他们面对现实的抉择,是社会结构诸因素与新生代农民工行动主体交互作用的结果。从总体上看,被调查者对归宿仍处于不确定者居多,漂泊无根型是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当前归宿的典型。  相似文献   

15.
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引导是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具体实践,也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文章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中价值观的阶段性状况,剖析了其矛盾冲突特征,提出了通过利益调节、价值观引领机制建设等实现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现代转型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现状、制约因素与政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存在显著差异,在文化程度、打工目的、城市认同感、生活方式、工作期望等方面与第一代农民工迥然不同。基于此,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成为新时期推进城市化的重点、难点和突破点,但由于受当前的制度政策、社会管理等因素的制约,使得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缓慢。为此,应重视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政策,重点推动以新生代农民工为特征的制度改革,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完善教育培训制度。  相似文献   

17.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产业工人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体制和制度等原因,新生代农民工不满情绪压抑在内心深处,形成怨恨。造成新生代农民工怨恨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社会分层理论看,新生代农民工属于社会下层;从社会身份理论看,新生代农民工属于“边缘人”;从社会交往理论看,新生代农民工仍是初级交往为主;从受教育程度看,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怨恨感的压抑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危害:伤害农民工自我心灵,阻碍社会进步;引起农民工思想混乱,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降低政府公信力,削弱社会的整合能力和动员能力。在此提出化解农民工怨恨感的对策建议:提升农民工的社会政治地位,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人文关怀;进一步提高农民工的工资待遇,切实保障其合法权益;完善农民工就业培训,增强其社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用人单位“用工荒”与新生代农民工“虚就业”、用人单位岗位空置与新生代农民工低就业、用人单位低待遇与新生代农民工高期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探索困境。对此,党和政府必须进一步改革就业制度,强化宏观调控,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入手,切实推行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成长与发展的就业援助政策,注重规范就业市场秩序,强化部门就业指导,培育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素质,引导和帮助新生代农民工实现良性就业,进而更好地维护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权益,推动整个社会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新生代农民工呈现出"不甘向下、追逐向上"的既非农民也非工人的边缘化局面。他们在发展的道路上遇到发展空间、竞争力、归宿感的困境,必然要求寻求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发展问题的现实理路,因此,需要为新生代农民工营造公平的发展空间、提升发展的综合能力、重视人文关怀,使新生代农民工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