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清代后期贵州教育迅猛发展。时任贵州的地方官员认为,贵州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的落后,主要原因在于文教不兴,应该采取措施教化当地民众。清政府多次议准在贵州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置官学、社学、义学、私塾、书院等以发展教育。道光时期花溪青岩书院以民间捐资义学的特点而成立,书院倡导教学相长、扬其所长的学风,奉行儒家的教育思想,让书院的人才辈出,闻名于世。  相似文献   

2.
清代苏南书院在传统的公共职能之外,又发展出一些全新职能。于政治而言,江宁府钟山书院曾一度充当赈灾领导机关,江宁府高淳县学山书院则长期成为七乡办公总所,履行公权力机关的部分职能。于文化而言,常州府宜兴县乡村民众兴建书院,奋力抵抗基督教深入传播,收到良好成效。于社会而言,苏南乡村书院以民间办学取代社学、义学成为基层教育主体;又举行读法、宣圣谕、讲乡约等普法教化活动,并开展文化交流,成为地方文化中心。苏南书院在学术与政治的相互塑造、中西文化的激烈对抗、公权力与私人领域的平衡发展中,自我发育,稳步成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其在当今文化复兴中也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书院教育集中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乃至中国传统社会的特点。传统书院是儒家文化的重要象征,书院教育中蕴含着许多优秀因子,突出之处即是注重仪式活动对士子的培养。传统书院仪式活动的显著特点表现为神圣性、表演性和教育性,书院士子的学习和生活也呈现出仪式化的特征。传统书院仪式活动中蕴涵着丰富的道德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当代高校仪式建设可以从传统书院的仪式活动中获得诸多启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科学筹划仪式,注重仪式的道德教育;精心设计仪式,关注仪式的文化属性;合理运作仪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4.
肇庆学院实施书院制改革,重视大学传统与书院传统的结合,在不断优化书院制建设、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发展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8种发展策略:创建高校德育工作的书院制路径;完善书院管理机构功能;提高书院导师队伍水平;发挥隐性教育力量,构建书院特色文化;构建书院“家庭式”学生社区;建构书院和谐的师生关系;继承书院优良传统,重塑中国大学创新精神;拓宽学生成长的多元渠道。  相似文献   

5.
封龙山地区在两汉时期就是皇家重要祭祀圣地,著名学者李躬和伏恭都曾在此讲学授道,推动了儒学和孝道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自唐代至北宋初年,封龙山孝道文化逐渐复兴。金元时期封龙山地区作为北方儒学和孝道传承中心盛极一时。明清时期封龙山孝道文化走向社会深层。封龙山孝道文化传承的主要特点是:奠基于汉代官方祭祀神明和祖先的传统;儒学发展和书院教育是重要推动力量;封龙山孝道文化以踏实笃行为根本;官方和民间力量共同推动封龙山孝道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书院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独特的教育组织。传统书院倡导个性自由,重视学术创新,强调人文情怀,为现代大学文化创新提供了许多启迪和参考。基于书院制建设的现代大学文化创新具有引领的作用,传承传统书院文化,实现现代大学文化创新,是中国大学的文化使命,有助于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  相似文献   

7.
在东亚这一广阔视野下,对书院这一文化传统进行了综合考察,揭示了朱熹在这一地区教育文化中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及书院在其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并对东亚书院研究视角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书院是儒学知识生产、创新、积累与传播的机构,是儒家文化的代表与重要象征。书院在一个地区的发展状况,是影响当地文化地理格局的重要因素。一方面,书院建立数量的多少,反映了儒家文化在一定区域中空间拓展的情况,另一方面,书院的发展,又可以改变该区域内主流的儒家文化与佛教、道教及其他民间宗教等非主流的文化形态之间的力量对比,使地区的文化格局也随之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9.
书院是中国古代最具特色的教育组织形式之一,是保存文化经典,延续文化命脉的重要途径。处于书院教育发展鼎盛阶段的宋代书院教育在教师选任、教育方式等方面独具特色,其独特的文化功能对现代教育的发展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莆田书院文化历史悠久,享有盛誉,是中国书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莆田书院文化始于南北朝,发展于唐代,鼎盛于宋朝,衰败于清末。莆田书院文化的创立与发展,在当地营造了一种从师习儒的良好氛围,为官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对科教文艺的繁荣昌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莆田书院教育方式颇具特色,藏书丰富,为国家和地方培养了大批人才。莆田书院文化的蓬勃发展,为“文献名邦”、“海滨邹鲁”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试论清代两湖地区书院的刻书业及其兴盛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代书院刻印的图书,在版本学上称为"书院本"。其版本价值较高,历来倍受文士学者重视。清代两湖地区的书院兴盛且日益官学化,书院刻书业比较发达,留下大量作品。究其原因,主要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学术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宋、元两代,广西文化教育的发展呈明显的落差现象.宋代是广西文教发展的兴盛期,科举考试、学校与书院教育取得较大进展,这跟当时政治、经济与文化的空前发展分不开.元代是广西文教发展的中衰期,科举不盛,学校与书院教育处于近乎停滞的状态,这与当朝的民族歧视政策及广西地区社会局势的动荡不无关系.尽管发展情况各异,宋元时期广西的文化教育在整个古代广西文化教育发展史上均应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3.
词学教育是清代书院文学教育的一项内容,从生徒的词学课艺、掌教者的课艺评点以及书院藏书目录等诸多内容可知,清代一些书院对词学教育给予了积极支持.除了练习作词外,清代一些书院也从事词学研究.学海堂中谭莹与梁梅的论词绝句是清代书院词学研究的重要代表,他们对历代词人、词作以及词风做了许多鞭辟入里的论析,为中国词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清代书院词学教育中存在着一个普遍现象,很多掌教者对淫词艳曲进行过口诛笔伐,这既是清真雅正规范清代书院词学教育的重要反映,又是道德教化主宰清代书院词学教育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4.
北宋时期,西京洛阳的文化教育一度十分发达,是京师开封之外又一重要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中心。悠久的古都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良好的教育传统、文教设施和师资以及开放自由的学术风气,使洛阳成为四方文人士大夫荟萃之地,无论其官学还是私学都取得了巨大发展,开创了洛阳文化史上又一个辉煌时代。西京文化教育的兴盛与藏书丰富、人才荟萃等因素息息相关。学术创新无疑又增进了其文化教育的吸引力,促使藏书量进一步增加,从而实现了西京文教事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5.
书院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教育组织,始于唐,成于宋.宋代书院的发展和兴盛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经济关系的改善、生产效率的提高、政治层面上的支持以及文化发展的推动都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书院的兴盛.宋代书院不同于当时的官学和一般的私塾,其选址的超然避世、办学经费的相对独立和学术交流的自由自主使它获得了千余年的持续发展,在中国教育文化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千年学府石鼓书院是入清以后最早被允许恢复的一所书院,但此后其影响力不断趋弱,以至沦降为一般性的地方书院。相关研究认为这是清政府推行书院官学化政策等“外因”导致的结果,但是通过对书院祭祀变迁及其与学术风尚关系分析发现,清代以后石鼓书院对学术风尚的疏离,讲学风气日益沉寂,是造成书院逐渐式微的内在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7.
义学是清代中国乡村基础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晚清山西,义学逐渐取得国家、绅士以及乡民的支持,破除寺庙文化的阻碍,在乡村社会不断扩展。在义学取代寺庙成为乡村重要公共事业的过程中,透过绅僧冲突、僧民冲突诸多事例,可以看出义学的发展推动着山西乡村社会文化与社会关系的调整和重构,促使其朝着近代化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18.
明初统治者在健全科举考试制度的同时,将官学纳入科举体系之中,形成了科举-官学的人才选拔与培养的运作模式。在官学能够满足科举应试需要的时期,书院被排斥在科举-官学模式之外。然而,当官学的教学功能日渐式微,在官方的认可和扶植下,书院再次承担起了教授科举人才的重任,科举-官学模式转变为科举-书院模式,书院因此而兴起,其数量与规模都远逾前代。  相似文献   

19.
图书馆学的兴起及其对民国学术研究之促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图书馆学是伴随着在清末民初传统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转化过程而逐渐引入并创建起来的。图书馆学兴起后,各地图书馆为学术研究提供和编写的各种目录、引得、索引等,极大地方便了学术研究者;图书馆学界编撰的各种辞典、索引等基本工具书,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必要的辅助工具。图书馆学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现代学术之发展,成为中国现代学术研究必要的辅助学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