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认为,道德基点上的整体主义和道德归宿上的禁欲主义,构成了中国封建道德的大构架。在人文视野下重新审视这个大构架,可以断言:封建道德总体上是否定人格独立、对感性生命的“被动道德”,缺乏人文向度。当代中国道德文化建设显然不能像有些人所认为的那样应从中国封建道德中寻找理论资源。我们认为,当代道德文化建设恰恰必须从对中国封建道德进行人文解构入手,彻底实现传统道德理性向现代道德情感的还原。只有让人文精神融入当代道德文化建设之中,才能建立起充满人性的“主动道德”  相似文献   

2.
秦汉时期固然是奠定中国两千年封建道德基础的重要时期,但在婚姻道德生活领域,却存在着与伦理思想史著作不同的另一番情形:即一方面仍保持着先秦的开放遗风,夫妻关系具有相对的平等性,贞节观念较后世为淡;另一方面新的封建道德却在逐渐确立,从而使这一时期的婚姻道德生活在中国道德生活史上处于继往开来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梁启超是近代中国系统、完整地提出新民思想的第一人。他杂采中西道德,强调教育新民,意欲塑造一代资产阶级新型国民。但由于他没有把变革封建经济基础及其政治制度与新民结合起来,因此未能造就中国之新民,并最终向旧传统复归。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道德教育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思想精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春秋战国以后,儒家的"仁爱"思想占据了中国道德教育思想的主导地位,在沿袭儒家道德教育思想的基础上,以后相继演变出了汉代的"三纲五常"伦理学说,以及"存天理,灭人欲"为根本目标的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禁欲主义的出现,标志着封建伦理道德思想及其道德教育思想的成熟,同时预示着封建道德及道德教育思想开始走向没落.自明代中叶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新旧道德思想激烈交锋,封建道德及其教育思想开始走向崩溃.中国封建道德教育思想和观念,尽管有消极、落后的一面,但是也蕴藏着丰富的思想精华.  相似文献   

5.
袁盎和薛宝钗,一个处在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规范逐渐形成并确立起统治地位的阶段,一个处在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规范极度强化并风雨飘摇的时期;他们二人都是封建礼教道德的维护者、卫道者,同时又是封建礼教道德的受害者、殉葬者。他们的遭遇深刻地反映了维护等级尊卑、压抑人性、摧残生命的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规范,从它的开始,就预示着它的必然消亡。  相似文献   

6.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一大持点是对道德的关注。五四时期文学的道德关注主要体现了对封建伦理道德的全盘否定;救亡时期文学弘扬了民族优良道德;新中国成立后,对无产阶级革命道德的弘扬和对社会主义道德的倡扬成为文学的主流;新时期文学的道德关注既体现为对传统道德观念的重新审视,又体现为对多元文化碰撞中现代道德的探索和建构;后新时期文学则出现了躲避崇高、道德保守主义、世纪末情绪和寻找精神家园现象。  相似文献   

7.
董仲舒是我国历史上继孔孟之后鼓吹封建伦理纲常最大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伦理思想同他的哲学思想一样,具有“天人合一”的神秘性质,封建的伦理纲常、道德说教在他那里统统被戴上了神圣的光环,使其伦理学说表现出神学的特征。作为汉初儒家新思想的集大成者的董仲舒,在伦理思想中,将他的神学唯心主义做了充分的发挥,建立起了一个较为系统的封建的伦理纲常体系,为中国封建道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伦理思想的发展,因而在中国伦理思想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研究董仲舒的伦理思想对于我们了解中国伦理思想的特点、演变,发展及其规律是会有所禅益的。因此,本文试图对董仲舒的伦理思想做些探讨,以求教于学术界和广大读者。“善恶之性受命于天”的道德起源论早在先秦时期,一些思想家就已意识到人性不同于禽兽之性,并且认为人之不同于动物的根本属性就在于人的道德性。孟轲认为,仁、义、礼、智这些道德属性是人所固有的,人有了这  相似文献   

8.
胡安国对《春秋》的讲解和发挥有一个鲜明的特色——以天理与人欲的矛盾来解说《春秋》中的是非善恶冲突。他把《春秋》纳入理学的体系,立三纲以存天理,同时把"攘夷"提升到伸张天理的高度来认识,让人们在遵循封建礼仪道德的基础上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胡安国《春秋传》中的理欲观丰富和发展了理学思想,为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道德作了理论辩护。  相似文献   

9.
研究深广影响中国封建社会的孝伦理,有助于判识孝道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生命力。在中国封建生产方式及其所造成的人的依赖关系下,存在着产生、发展孝伦理的深厚土壤。封建生产方式决定了孝伦理的基本内容。孝伦理保护封建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为推行、发展封建生产方式提供必需的政治、思想条件;从道德层面保障了封建社会农民群众实际利益需求的实现。中国古代的地理环境和血缘宗族聚居的人口状况也是孝伦理突出地存在于封建中国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黑旋风李逵的形象是多年来《水浒》评论中的中心议题之一。过去许多评论没有辨清《水浒》宣扬反动的投降主义和腐朽的封建道德这一主要倾向,同把这部小说看作“农民革命的壮丽史诗”相联系,认为李逵“是最深刻地反映了中国过去劳动人民(农民)的优良品质的一个人物”。当然,把  相似文献   

11.
青年毛泽东的经济伦理观是毛泽东早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对中国传统封建经济制度的研究与道德批判,二是对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研究和道德批判;三是对建立新的经济制度的尝试及其道德基础的初步论证。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道德思想的核心之一就是主张“天人合一”式的“和谐”,其主要实质还是在强调一种“天命”不可违,以抽象的共性和谐压抑人的具体的个性和谐,以相对封闭的、强制式的主观和谐代替主体性的自由式和谐。在封建皇权思想被粉碎的同时,这种传统的道德“和谐”思想结构同时被解体。重构一种符合科学和谐观的道德模式成为现代道德教育的主体。  相似文献   

13.
法治与德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 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在中国历史上,很多人都主张儒法并用。孔子就说过:“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中国封建社会繁荣时期的唐朝,统治者一面搞“贞观修礼”,制定了一套封建的道德体系,以“正家”、“定天下”;一方面又制定法律,形成了我国历史上最严密、最系统的封建法典——唐律,不仅把统治阶级的意志以法律的形式体现出来,而且以法律的形式强制推行其道德观念。目的是“制礼以崇敬,立刑以明威”,促进社会发展。道德不仅是行为规范,也是…  相似文献   

14.
道德理性是文明人的一种禀赋,文明与野蛮的分野即在于人心是否为文化之心和道德之心。中国以道德理性而称誉世界,儒家更把道德理性的高扬发展到道德理想主义崇拜。然而,中国文明的悲剧亦在于此:道德理想主义崇拜非但没有给中国人营造出真正的道德家园,相反的却是中国文明难以自新的根源。因为道德理想主义崇拜必然导致道德乌托邦的营建,而在道德乌托邦里,是最无道德可言的。因此,中国人哪一天跳出了道德理想主义崇拜的思想陷阱,哪一天也就有了真正的希望和灿烂。  相似文献   

15.
略论太平天国的文化礼仪改革沈红霞,刘洪英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都把文化礼仪看作是维系封建政治统治和伦理关系的重要手段。一切反抗封建秩序的斗争也就不可避免地要发起对封建文化礼仪的冲击。太平天国要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势必“要颠覆自古以来的民族迷信礼法和信仰...  相似文献   

16.
在十八世纪末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经济空前繁荣情况下,道德发展出现了新的矛盾,一方面是封建宗教道德观念的崩溃;另一方面人们把道德行为看成是追求金钱、物质利  相似文献   

17.
从中国的文化传统、社会制度、社会现状以及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来看,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时候,应当同步考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把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寻找法律和道德的和谐,妥善处理可能出现的法律与道德的冲突。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女性伦理观的基本内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奠定了中国传统社会男女道德人格的基础,成为处理两性关系的指导性原则,也带来封建女性伦理观念的形成。对中国传统女性伦理的演变过程进行梳理,可便于了解中国传统女性伦理观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19.
五四新文化运动捣毁保护封建制度的孔丘神像,批判以封建纲常礼教和封建道德为基本内容的儒家经学,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运动。资产阶级民主派的代表人物胡适,也曾经是文学革命的倡导者之一。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中国资产阶级,是个两面性的阶级,胡适在新文化运动后期就突出了他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从统一战线分化出去,最后转化为反动派。观胡适全人,有功有过。对于一个有过影响的人物,把他的名字从历史上抹掉,就会割断历史的联系;而简单化的片面批判,也不能说明历史。  相似文献   

20.
第五讲 探赜索隐 聚讼纷纭 明代,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转入晚期,各种社会基本矛盾进一步深化,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农民反抗地主的阶级斗争,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利斗争,使当时封建统治陷于不稳,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危机。为了稳定局势,明代统治者大力宣扬封建道德和王阳明的主观唯心主义,以作为维护封建秩序的精神力量,又极力想把文学创作变成歌功颂德、消遣享乐的工具,以作为宣扬专制统治、推行教化的教材,挽救当时封建统治的政治危机。明代陶学,就是在上述政治、思想和文学环境下,逐渐走上学术复苏的道路,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成果。成为整个陶学发展史上一个引人注目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