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包装是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运输,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的总称。在循环经济下,包装如果耗费了大量的资源,造成环境的污染,就扭曲了包装和商品的关系,违反了商品流通中的包装的价值规律,这就要求设计师在包装设计中遵循资源和能源节约、环境保护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2.
绿色包装设计--可持续性包装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色包装设计,是一种可持续性设计。其设计原则为:一是要使整个包装生产过程成为绿色系统,使其各环节成为无污染环节,以利于最终产品的绿色;二是在生产过程中要节约能源,充分利用再生资源;三是减少包装材料,使产品可重复使用,可回收再利用,可获得新的价值,可降解腐化。故绿色包装设计方法要点在于减量化、再生材料的利用、可重复使用化、能再生的再循环化、自然素材的有效利用及抛弃容易化等。研究、设计符合环保要求的包装材料、包装结构和包装装潢,是我国工业艺术设计今后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武夷岩茶包装存在着严重雷同和盲目追求豪华的倾向。在分析武夷岩茶包装现状、存在问题基础上,立于生态包装视角下提出了强化信息设计、减少包装油印面积、采用生态包装材料、精简结构、节省包装材料、提高设计师生态设计意识等生态包装设计与实施方法,并把设计作为人与自然宏观背景下解决人类生存环境的技术手段,解决人与产品包装与生存环境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绿色包装采用绿色包装材料,其中以各种天然材料为最好,既不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对人类健康也不造成危害,并且能循环利用和再生利用,各国设计师都在进行绿色包装方面的设计研究,尤其是日本。绿色包装在几十年前的中国就被使用过,时过境迁,绿色包装实现着在中国的回归。  相似文献   

5.
北极贮藏着丰富的资源,随着北极冰层的消融、全球经济的发展、国际政治环境的变化,北极地区已经到了资源大规模开发的前期。北极地区在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出现了生物物种消亡、垃圾污染、核污染与海洋污染等问题。环境伦理学说为北极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环境的保护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参照,可以该理论为视角分析北极资源开发所造成的问题,通过建立尊重自然价值的观念、克服代内国际间不平等、注重代际公平途径实现北极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中国可在遵守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下,加强与北极国家及相关国际组织的合作,促进北极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现代包装设计的材料与造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材料是包装的物质载体,造型是包装的表现形式。这两方面是包装的基础。本文对不同包装材料对包装造型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在包装设计整个过程中材料是所有环节的物质基点,用材料来定义设计语言,是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为根本,从设计到材料,从材料到设计的思维方式为我们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因此,现代包装材料与造型的研究对包装设计的发展将起到十分重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环境税的征收蓄势待发,对包装工业征收环境税是有效利用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必然。包装行业应对环境税的征收,必须尽快完善相关标准,大力发展绿色包装,加强包装企业环境管理。  相似文献   

8.
21世纪是绿色消费的时代,一种“无包装”运动开始在发达国家的商业流通领域流行。商品的过分包装,不仅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加大了生产成本,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在包装设计的初期考虑包装材料回收的可能性、回收处理方法等一系列问题,从而达到包装材料、能源的最大利用,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进入21世纪,人们更强调设计的环保、绿色和资源的节约,文章从包装行业中资源浪费的角度入手,分析了包装浪费的原因,提倡在包装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包装可能的新功能和再利用问题,延长包装的使用寿命和流动周期,减少资源浪费,实现包装设计的生态性和绿色环保。  相似文献   

10.
包装设计可持续性发展要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设计作为一种生产力,对每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也是整个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晶,是一个国家科学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注重设计所带来的产品附加值,但是在观念上,却存在很大的误区,造成了过度包装、环境污染、低级媚俗、盲目模仿等不健康的设计现象。如何把包装审美和产业价值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这是当今学术界关心的焦点,也是包装产业新的增长点。同时包装材料生产工艺、减少环境污染也成为全人类共同关心的话题,寻找新材料、新工艺,最大限度降低环境的人为污染,防止产品附加值对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也成为包装行业当前共同努力研究的紧迫课题。文章针对包装设计存在的上述问题,剖析了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着重从包装设计的民族化、人性化、非物质性、绿色化四个方面,论证了包装设计寻求可持续性发展应具备的重要条件,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应对方案,有助于树立健康的包装设计理念,有助于包装设计向着可持续性方向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中国环境资源与环境污染现状。通过与西方国家进行比较 ,分析了影响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资源制约因素。结果表明 ,中国是一个人均资源不足、环境污染严重、自然灾害频繁的国家。中国不能按欧美人均消费标准规划未来的发展 ,而必须走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发展道路。依靠科技开源节流 ,加强环境资源保护的立法、执法 ,采取环境治理、降低能耗、清洁生产的对策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国际社会高度重视生态环境,高度重视保护环境、建设环境为重要内容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我国对环境也日益重视,颁布了有关的法律法规,开展了一系列环境教育活动,但环境的法律法规执行堪忧,环境的破坏与污染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其原因在于,广大公民环境意识尚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决策者的保护环境与建设环境的素质与能力亟待增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理论与实践,都呼唤尽快对我国环境教育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教育法》的内容及其实施涉及到广大公民和各行各业等方方面面,它是隶属于我国宪法的独立法律,并非教育法的子法.  相似文献   

13.
继经济发展问题之后,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各国重视。拉丁美洲作为生态环境资源最丰富的地区,由于急于求成的发展思路和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现代化进程中造成了令人惋惜的生态环境灾难。森林大面积损毁、淡水资源紧张、土壤平衡破坏、空气污染、固体废弃物堆积等环境困境,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产生活。20世纪中后期,以人为本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拉美国家广泛形成。多渠道保护森林资源、精致型的城市化道路、把握全球化的正面契机为拉美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可能。中国与多数拉美国家一样属于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同样面临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拉美国家的教训与经验对于协调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商丘属于典型的黄淮平原农区,随着国家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农村经济发展迅速,但同时环境污染也开始显现。目前污染来源主要集中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乡镇企业和养殖业等方面,污染具有分散性、隐蔽性和渐进性的特征,治理难度较大,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必须从提高思想认识、健全制度政策、采取得力措施等多方着手,进行综合整治。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思想认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农村环境立法,健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政策;大力发展循环型农业,减少农业生产污染;全面深入实施中央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减轻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污染;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突出环境保护规划和实施。  相似文献   

15.
试论可持续发展观下的包装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社会人与环境的矛盾日益凸显,生态资源的不可再生和环境的恶化成为无法回避和必须解决的问题。可持续发展观赋予包装设计以新的内涵和历史使命,它不仅要求包装设计与环境协调发展,而且要求包装设计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科技发展的载体。  相似文献   

16.
不可再生资源、碳排放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Romer模型,将环境质量引入效用函数、环境污染引入生产函数,构建了一个带有环境污染和不可再生资源约束的内生增长模型。采用动态最优化方法,求解最优经济增长路径,得出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结果表明,较高的研发效率、充足的人力资本存量、严格的环境标准以及较高的技术清洁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资源与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电力工业环境学习曲线与节能减排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力行业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大量的资源且排放大量的污染物,在资源环境保护方面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责任。利用1991—200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选取万元产值能耗、水耗、SO2排放、COD排放等九个主要指标,建立电力工业能耗和大气污染、水耗和水环境污染随着人均GDP变化的环境学习曲线,并根据这些曲线分析了不同时段,我国电力工业的环境负荷和节能减排潜力。结果发现:我国电力工业资源环境九项指标均随人均GDP的增长呈幂指数衰减,不同时段电力工业万元产值环境负荷逐渐下降,同时节能减排的潜力也逐年下降,这是由环保意识增强和经济技术发展而产生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8.
渔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与其相适应的环境,切实加强农业环境保护,对保护渔业生态环境、促进渔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介绍了我国农业环境污染对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及其农业环境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农业环境资源与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