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翻译学术话语形成了由西方和中国传统译论构成的二元结构,产生了科学观和艺术观的对立.中国翻译的艺术观是中国传统翻译观的主流,是世界独特的译学模式,其中翻译绘画类比是理解中国翻译理论的关键.它构成了翻译史的框架,植根于中国文化的艺术性思维取向.只有理清这一类比历史脉络才能真正理解际遇中的西方译论并与之平等对话.临摹意义的翻译观被创造性绘画的翻译观置换,原文"现实"同原文一道成为翻译的参照,缓和了作者/原文与译者/译文之间的紧张关系,但真正消弭二元对立格局,建立原文与译文、作者与译者平等对话关系的前提是建立共享世界的历史视阈.  相似文献   

2.
中国翻译学术话语形成了由西方和中国传统译论构成的二元结构,产生了科学观和艺术观的对立。中国翻译的艺术观是中国传统翻译观的主流,是世界独特的译学模式,其中翻译绘画类比是理解中国翻译理论的关键。它构成了翻译史的框架,植根于中国文化的艺术性思维取向。只有理清这一类比历史脉络才能真正理解际遇中的西方译论并与之平等对话。临摹意义的翻译观被创造性绘画的翻译观置换,原文"现实"同原文一道成为翻译的参照,缓和了作者/原文与译者/译文之间的紧张关系,但真正消弭二元对立格局,建立原文与译文、作者与译者平等对话关系的前提是建立共享世界的历史视阈。  相似文献   

3.
英汉语之间存在大量的伪对应结构,也就是"假朋友"结构。因其貌合神离的显著特点,很多译者陷入误区,错误地把两个语义不对等的结构对等起来,直接导致译文偏离原文。通过例证,从词、短语和句法结构三方面探讨英汉翻译中常见的"假朋友"结构,期待译者在翻译实践中对此类现象予以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4.
德里达"解构"理论的最重要的概念是"延异","延异"指的是翻译时存在的时间、空间差异.由于两个文本和语言存在的差异,在翻译活动中形成了原文和译文的一种契约关系,这种契约关系使得翻译过程既改变了原文又改变了译文,因此也使原文及原语得以获生."解构"理论为翻译实践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不可译性"不意味着译者不应该翻译,而意味着在遵守经济性法则下,在译文中创造原文本的多样性是不可能的,因此在译文中保留差异就意味着对原文本的保护."解构"理论也存在其自身的局限性,在介绍中国文化时应尽量保留中国文化的异质成分,才是我们借鉴"解构"理论的真谛.  相似文献   

5.
翻译的语篇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的语篇观指建立在语篇分析基础上的有关翻译的认识.根据这种认识,实现原文语篇与译文语篇之间的整体语义对等离不开译者在原文接受过程和译文生产过程所进行的语篇分析.翻译的语篇观主要表现为整体观、语境观以及对比观.整体观强调语篇自身的有机统一,语境观重在语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对比观表现为对译文与原文语篇篇内及篇外因素的异同的认识,这三者贯穿于翻译交际的整个过程,共同制约着译者的翻译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6.
投射为功能语言学中的一种逻辑-语义关系,指的是“对语言表述的表述”,构式上表现为投射信号与投射信息的组合。其中,投射信号标记信息来源,它与投射信息的各种组合构建了多种投射类型。在翻译过程中,投射类型和投射信号呈现出结构上的不稳定性,具体表现为投射类型的改变、投射信号位置的转移以及投射动词的显隐性选择,对此类变数的不妥转换会造成原文信息的流失或错位。本研究表明,对于投射语言的翻译,应该在尽量遵循原文句法结构的前提下,根据不同的交际目的进行正确、合理的转化。   相似文献   

7.
从时空、因果、转折和推延四种主要的逻辑关系的角度,以TEM8(2007)英译汉试题和学生答题样卷为研究语料,讨论英汉语在语篇逻辑连接方面的异同及对翻译策略的影响。研究发现:以语篇内部逻辑连接关系为视点,准确把握原文的时空背景、确认因果关系、显性化处理原文语篇所蕴涵的隐性转折关系、在理清推延关系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意义增补,可为构建与原文意义和谐的译文语篇提供可资借鉴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讨论模糊语言与翻译的关系.以虚对实,以模糊语言翻译原文的准确语言;以虚对虚,以模糊语言翻译原文中的模糊语言;以实对虚,以精确语言翻译原文中的模糊语言等角度探讨模糊语言翻译的方法.在翻译文学模糊语言中,译者应当明确自己的角色和作用,使译文文本同原文一样呈开放性的结构,让译文读者介入其中,去解读,去阐释,从而获得共鸣.  相似文献   

9.
目的决定方法--功能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兴起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以"译文目的论"为基础,主张译文的交际目的是决定一切翻译行为的总原则,从翻译的指导原则和评价原则两个方面突破了以原文为中心的等值理论,给翻译实践带来新的启示.它使我们不再片面要求译文与原文的对等,而是从更加宏观的层面-译文在译入语文化情境中的交际目的来确定翻译原则和对译文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0.
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决定了我们在研究和从事翻译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文化因素.随着翻译对文化的重视,"文化翻译"一词应运而生.译者要增强文化意识,面对原文文本时及时析出文化形态表现;处理文化形态表现时尽量保留原作的原汁原味;以及在转换具体的文化信息时要进行原文与译文双向变通三个步骤.  相似文献   

11.
国外意义协商研究三十年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义协商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在国外已经有30年的研究历史。意义协商的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1)定性描述阶段(1980-1984年);(2)理论创建阶段(1985-1995年);(3)理论修正阶段(1996年至今)。本文分别对三个阶段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和归纳,指出其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意义协商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对性质命题的定义、种类、性质命题与性质命题形式、性质命题的对当关系做了全新的研究和解释。性质命题的定义不能以"性质"为种差,以"命题"为属概念;单称性质命题没必要与全称性质命题合并;性质命题与性质命题形式必须严格区分;主谓项分别相同的性质命题之间不存在真假不定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明确法律移植主体问题既是我国法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也是法律移植秩序化和我国法律体系完整性要求的基础上 ,从狭义的法律移植角度和宽泛的法律移植角度对法律移植主体构成进行阐述 ,认为法律移植主体应依法拥有法律移植权 ,而法律移植权属于立法权的范畴 ,故法律移植主体应具有专属性。就我国法律移植的现状而言 ,我国应尽快在法律中明确法律移植权的归属 ,使法律移植主体合法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4.
法治层次论主张法治由治理方式、制度形态、秩序状态和价值理念等4个高低不同的层次组成,这4个 层次,从宏观上又可分为制度法治和观念法治两大部分。法治建构论强调的是制度法治的建立方式,进化论针对 的是观念法治的衍生过程,二者不仅不相互排斥,反而是紧密相连的依存关系。  相似文献   

15.
科学界定信息范畴,必须着眼于本体论,着手于认识论,并使二者相辅相成。从认识论视角看,信息是物质在相互作用过程中表达出来的内在逻辑的时空序,表现为实体态信息、运动态信息、基因态信息、反应态信息和思维态信息等五个层次。从本体论视角看,信息是标志物质间接存在的哲学范畴。信息与物质具有对等性,信息是全面的、浓缩的,是潜信息与显信息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民事诉讼证明责任分配规则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我国当事人取证能力的薄弱,法官倾向于将客观证明责任转化为主观证明责任来加以使用,笔者得出客观证明责任的重要性更多地体现在对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取证方向的指引。而由于我国证明责任分配规则在法律中规定的极为不明确,导致二审改判率的上升,因此笔者主张在实体法的制定过程中,要注意将证明责任的分配规则规定得更为明确,给法官以明确的指引。  相似文献   

17.
对研究型教学理念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研究型教学模式进行了对比,阐述了做一个研究型教师的条件以及学校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制定标准.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等学校经过60多年的发展,在管理体制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这种管理特色在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我国政治、经济、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影响,高校的这种特色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制约着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必须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着力提升高校党委的法治能力,积极推进高校章程建设,努力培育现代大学法治文化,以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法治制度。  相似文献   

19.
针对我国税式支出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总结国际税式支出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就如何加强我国税式支出管理提出了若干对策和建议,如加快完善税收立法,特别是税式支出管理法;建立税式支出分析评估制度,加强税式支出的监督与管理;适时将税式支出纳入国家财政预算等.  相似文献   

20.
借鉴国际经验加强与改进税式支出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税式支出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在总结国际上税式支出管理的主要经验及做法的基础上,就如何加强与改进我国税式支出管理,提出了若干对策和建议结合我国财政职能的转换及国情,重新界定税式支出的范围与活动领域;加快完善税收立法,特别是税式支出管理法;建立税式支出分析评估监督制度;逐步把税式支出纳入国家财政预算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