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人肉搜索"涉及到道德问题,利用"人肉搜索"扬善惩恶体现了积极的道德追求。但"人肉搜索"也产生了一定的道德困境,原因在于部分网民缺乏道德责任感、转型期道德缺位、网民的权利、义务分离。为了从道德上规制"人肉搜索",网民们应加强自律,网站和传统媒体也应恪守其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2.
"人肉搜索"这种由人工参与解答,通过机器算法获得结果的搜索机制,在利用现代科技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人肉搜索"对社会产生了广泛影响,一方面起到打击违法犯罪,监督政府官员,强化道德压力和为民排忧解难的社会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存在侵犯隐私的隐患和暴力性风险。借助道德的力量和法律的控制手段规约"人肉搜索",可以避免其可能产生的隐患,发挥人肉搜索的积极效应,促进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互联网的大发展,网络正把人类带入一个以信息网络为核心资源的信息网络时代。网络如同一柄"双刃剑",在促进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现实道德难以应付的伦理问题,其中"人肉搜索"导致的伦理问题尤为突出。首先分析了"人肉搜索"的发展及成因;根据当前出现的网络热点事件,阐述了"人肉搜索"带来的一系列伦理困境;进而对"人肉搜索"的利弊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提出"人肉搜索"是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其内在动力源自于现实社会伦理道德的失范、其存在强化了人们对社会的认同等观点,促使人们对"人肉搜索"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人肉搜索"是近年来在互联网上兴起的一种主要以搜索人为主要目的的网络搜索方式,它体现了人们对社会公平、正义和道德的追求。然而,伴随着这种搜索方式的盛行出现了愈演愈烈的"网络暴力"以及对个人信息和隐私权的侵犯,产生了极大的消极负面影响。为何"人肉搜索"在维护社会道德的同时,却用了"反道德"的行为;在捍卫道德的旗帜下,却给被搜者造成不道德的伤害?面对中国式"人肉搜索"的悖论,我们希望从圣经故事里耶稣对待罪人的原则中学习如何在进行网络道德审判时,将爱和公义相结合,做到面对违反道德的人,不仅要有道德审判,还要有人性的救赎。  相似文献   

5.
"逼捐"是社会中一直存在,而在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捐款中凸显的社会现象。笔者对"逼捐"的原因及主客体进行了分析,认为合理"逼捐"是道德评价的合理反映,是社会正义的合理体现,是对企业和个人道德义务的合理诉求。"逼捐"所应该遵循的伦理原则有求实原则、自愿原则、平等原则、无伤原则和人道原则等。  相似文献   

6.
危害行为的犯罪化需以伦理基础为支撑,不具有伦理可谴责性的行为不可能构成犯罪.人肉搜索具有整合信息资源、监督社会和引导社会道德发展的正价值,但同时也具有侵犯公民隐私、导致网络暴力的负价值.从目的价值的角度,大多数人肉搜索的动机具有伦理基础;从功利价值的角度,人肉搜索利大于弊.结合我国当前的社会发展状况及信息社会的特征,无论从信息社会的角度,还是从人肉搜索的工具价值角度、目的价值角度,人肉搜索都不构成犯罪.  相似文献   

7.
发源于网络世界的“人肉搜索”,是网络技术应用下的新型传播现象,其作为网民的道德讨伐利器,起到了维护社会公平、匡扶正义的积极作用.然而,“人肉搜索”也是利弊双生的,需要看到它带来的诸多负面效应,如“舆论霸权”下的迷失、“人肉搜索”下的自由失控、侵犯他人隐私、道德观念紊乱、道德人格扭曲等.大学生作为我国重要的青年网络群体,无疑是“人肉搜索”背后的重要力量,通过对“人肉搜索”带来的伦理问题的理性反思,提出了高校网络伦理教育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人肉搜索"作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特定产物尽管存在着诸多不足,但其维护正义及公益性本质为其自身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目前我国对"人肉搜索"还没有明确的立法,因此对其加以理性的法律约束与道德考量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借助法律的控制手段规约"人肉搜索",可以避免其可能产生的隐患,发挥其积极效应,促进其健康发展。"人肉搜索"的出路一方面在于提高网民自治,另一方面有赖于对我国现有法律体系加以解释,提高现有法律对"人肉搜索"的适应能力,完善网络法规对"人肉搜索"进行规范和引导。  相似文献   

9.
“人肉搜索”现象之伦理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肉搜索"是近年来在互联网上兴起的一种主要以搜索人为主要目的的搜索引擎方式,它体现了人们对社会公平、正义和道德的追求,但伴随着这种搜索的盛行出现了愈演愈烈的"网络暴力"以及对个人信息和隐私权的侵犯,产生了极大的消极负面影响。我们应当从伦理道德的视域去考察它、分析它产生的原因、探究其健康发展的路径,这样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才能让游走在法律和道德的夹缝之间的"人肉搜索"在社会道德和公共事务领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网络搜索是人们网络生活的日常行为方式之一,人肉搜索的出现是网络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许多研究者从法律、道德以及传播的角度对人肉搜索做出了褒贬不一的评价。然而从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和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理论角度来看,人肉搜索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新的社会关系的演进和人的现代化发展的途径,不管是从本体论意义、认识论意义还是发展论意义来看,人肉搜索都表达了信息时代人类本质的不断发展和社会信息状态下人的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人肉搜索”的法理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网络新兴事物与现象,根据其对象和涉及事件类型的不同,可分为公众人物涉公事件型、非公众人物涉公事件型、公众人物涉私事件型和非公众人物涉私事件型四种类型.从法律角度而言,四类"人肉搜索"对个人隐私的侵入程度,呈依次递增趋势.同时,"人肉搜索"事件中涉及的网络信息发布者、网络信息传播者、网站三方,各主体责任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2.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搜索的手段和工具,在其表现出对人类社会积极方面的同时,亦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应当从伦理道德的视域去考察、剖析“人肉搜索”所带来的问题,并思考其健康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教育的网络化是当今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消解网络化教育过程中所可能产生的道德问题 ,使教育网络化始终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就必须对整个教育网络化过程给以明确的道德引导 ,需要设定三个方面的道德要求 ,即分别对教育者、受教育者和网络管理者的行为作出相应的道德规定。  相似文献   

14.
网络“双刃剑”及其伦理调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实生活中,网络的运用呈现出技术上的“双刃剑”特征,其实质是技术规范与社会规范、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冲突。在现实社会,网络道德就是人们对于一定的网络环境和网络利益关系的反映,网络伦理也不是先验的。在网络社会,网络伦理作为人们在网络社会场景中交往关系的制约因素,在技术环境中被逐步消解,使网络伦理对于网络社会的关怀和调节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15.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尤其是"人搜搜索"引擎被广泛运用后,网络环境下的个人隐私状况已成为人们极为关切的问题.在网络环境下,公众知情权和监督权的行使与个人隐私权的保障的立法平衡是一个难题.在诉讼管辖和法律责任承担等方面的重构有助于完善网络隐私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智 ,是中国古代基本道德规范之一。它要求人们明辨是非 ,不受迷惑、蒙蔽 ,能见于未萌 ,正确决断 ,趋利避害 ,能知人知己。而这些要求都离不开一个“明”字 ,中国古代哲人用“明”来解释“智” ,意谓明理睿智 ,称之为“明智” ,是十分精当的。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 ,弘扬明智品质 ,对于稳定社会秩序 ,协调人际关系 ,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平等”是西方历史上,尤其是近代以来最重要的道德价值之一,在当代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从道德平等、政治和法律的平等、经济和社会的平等几个方面来观照“平等”学说,从而揭示出当代平等理念的核心,以及存在的理论难点和道德难题。并分析指出平等的限度,认为它是一种基本价值,却不是最高的价值。它应该在经济或者福利的基础上强调关切和尊重,同时,平等理念只有成为公民美德的一部分,平等主义者的诉求才真正可能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8.
先秦儒家“忠恕之道”的伦理精神透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作为“仁之方”的“忠恕之道”,以其情感互动的伦理意蕴,关系定位和换位思考的伦理原理,忠信、宽容、相互尊重和人格平等的伦理前提,揭示了“内圣”何以能够“外王”的逻辑推理理路,解决了家族情感能不能、应不应该、可不可以推及社会公共伦理的难题,提供了与儒学思想、中国文化乃至中国社会结构相适应的独特道德论证方式和道德思考方式,凸现了“忠恕践仁”的伦理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