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实践美学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指出了美感和美是社会历史实践的产物。它是一种凸现了人、人的活动、人的自由活动的美学。在理论上,实践美学顺应历史的潮流,宣告了形而上学的终结,走出了古典主义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在现实上,实践美学针对时代的虚无,高扬人的旗帜,为美学研究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2.
美是什么?这是一个具有共时性和历时性的世界性难题.实践美学的狭窄性在于把美仅仅归结为人的物质实践活动;后实践美学把美学变成了人学,其狭窄性也是显而易见的.美是和感觉相联系的,是人的一种愉悦体验.  相似文献   

3.
新实践美学既要告别传统实践美学,又要告别后实践美学,走自己的路。新实践美学根据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原著对于实践概念本身进行了开掘,但是,其核心仍然是物质生产。物质生产制约着精神生产和话语实践,审美活动就是在它们之中超越出来的。新实践美学要建设的是审美的家园,而不是历史的或审美的乌托邦,因为它立足于现实的实践,而不是主体间性的精神活动。新实践美学揭示了,人之所以需要美,是实践使人的需要由实用需要上升为审美需要,美是实践之中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必然产物。新实践美学在运思上是回到现实的生活本身,在方法论上是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元方法为基础,充分运用各种学科方法和各种具体方法,建设以马克思主义实践唯物主义为指导,以中国传统美学为本根,综合西方美学精华的,中国特色的当代美学。  相似文献   

4.
美学乃人类美化之学,因而美学的研究对象便不是传统美学所说的美或艺术,而是人类的美化实践.美便是人类美化实践的产物.美学研究的范围大致应包括:人类美化实践的经验和规律;美化意识的生成与发展;美化实践的历史等.由于美学的实质是关于人的一门科学,所以美学研究的任务从根本上说即是为了更好地美化世界、美化人生.  相似文献   

5.
美是什么?是人们始终围绕着美学进行探索的问题。美生成于自然,还是生成于主客体的关系,抑或是生成于人类的社会历史实践活动?正是基于这种思考,从美是客体的价值属性、美是人的自由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美是主客体关系的自由与和谐、美以实践为中介生成与发展的历时性变量等方面来综合考察美究竟是什么,这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蒋孔阳是实践美学的总结者,但是,蒋孔阳不是实践美学的终结者,而是实践美学的创新者。蒋孔阳提出的“从审美关系出发”研究美学的思路,不仅是整个世界美学的发展趋势,而且也是对西方美学的主客对立二分思维方式的超越;蒋孔阳吸收古今中外的优秀美学资源,正好显示了蒋孔阳美学思想的开放性和创新性;蒋孔阳关于“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美在创造中”、“美是多层累的突创”、“人是世界的美”等命题也体现了蒋孔阳对于实践美学的创新发展,不仅在结论上,而且在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上。蒋孔阳对实践美学的总结和创新是新实践美学的宝贵财富,新实践美学将沿着蒋孔阳先生的创新之路不断前进和发展,创新出中国特色的当代美学。  相似文献   

7.
刘纲纪的实践本体论美学在美学界独树一帜.其以实践本体论取代和超越认识论美学,有力地推动了实践美学的发展.他既重视社会性又强调感性和人的个性,重视人在审美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将美看成客观必然性与人的自由性的统一.他认为实践的自由是通过创造来实现的.从审美活动的角度,他将劳动理解为自由自觉的创造性活动.在具体的论述中,他对西方现代美学有批判、有继承,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尤其能有所肯定,主张中国的实践美学应当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进行认真的对话和交流.他还结合具体的创造等问题对实践本体论美学加以阐释.刘纲纪的实践本体论美学观值得我们珍视、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蒋孔阳《美学新论》明确提出了“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命题。这个命题经过新时期以来的历史实践检验,是实践美学和新实践美学的正确命题,对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这个命题揭示了美学的人文学科的性质,揭示了美的本质与人的本质的内在联系;其次,这个命题对于自然美这个千古之谜和“啊喀琉斯之踵”给予了科学的解释;第三,这个命题有力地回应了反本质主义,给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9.
价值美学亦称为价值论美学,是美学的一个分支。它的核心概念是价值及审美价值。价值就是在人类的客观历史实践活动中所产生和形成的客体对于主体的意义。肯定性的意义就是正价值,否定性的意义就是负价值,无意义就是非价值或无价值。从学理上说,审美活动与价值活动、审美现象与价值形态同形同构,审美活动属于价值活动范畴,美(审美现象)是无数价值形态之一种。以往美学有两大误区,一是在价值形态之外找美,一是认为审美无功利。如果把美(审美现象)看作是一种价值形态,那么,我们就要从美学的误区中走出来。  相似文献   

10.
1993—2005年中国当代美学界的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展开的一场争论,是一个转折性的历史事件,对于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的争论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大好形势下,中国当代美学界在西方后现代美学思潮的直接影响下所产生的,它有力地推动了实践美学主导流派的发展,把实践美学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出现了新实践美学流派。在争论中,新实践美学从许多方面引用、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美学著作,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美学奠基之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观点、立场、方法,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美学的开放性和生命力。在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争论中,新实践美学非常注意把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原理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优秀遗产结合起来,争论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历史哲学将历史认识论、历史价值论、历史审美论统一起来,在历史观领域实现知、情、意,真、善、美的内在统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党新时期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从历史哲学的视角来看,"三个代表"内蕴着真、善、美的内在要求,我党践行"三个代表"的行为本身也就是求真、求善、求美行为.在新时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新的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三者的真正的统一,是马克思的历史哲学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美学以“和”为美的实质是以“中和”为美。蕴含诸多文化意蕴的中和之美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的根本精神,是古代中国人生实践和艺术创造的最高理想,其内在特征是刚柔相济,外在表现是文质彬彬。中和之美的理想和追求渗透着古代社会对人的、道德伦理的、社会政治的理想,是“天人合一”的至美。  相似文献   

13.
认定"美来源于实践"是实践本体论美学逻辑上的必然,把美的来源"归之于人的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是生命本体论美学立场的言说,把美的来源"归之于人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则属于存在本体论的话语。"人与自然的和谐"的含义,在实践本体论美学、生命本体论美学和存在本体论美学的不同视域中有所不同。而科学技术发展所促成的人类生产能力的提高,具有作为基础性条件使人的存在的审美化得以日渐加深和拓展的潜在功能。  相似文献   

14.
生态学视野中的当代美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时期以来,人的问题是中国当代美学的核心问题,但对"人"的过度重视却导致了"自然"在美学研究中的长期缺席.在当代美学中,传统意义上的自然已因过度的"人化"而失去其固有的审美属性,成为仅仅为人而存在的感性形式.在这种背景下,只有承认自然的生命属性,将自然美看作生命的样态之美(生态美),将生态价值看作自然的第一价值,才能防止人学的美学进一步退化为人类自我中心论的美学,并使人与自然的平等对话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5.
李泽厚美学理论研究五十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鉴于李泽厚的美学思想往往融合在哲学、中国思想史研究之中,因而其关学思想显得颇为庞杂,运用文献分析法分析了李泽厚五十年的关学历程。分析认为,尽管其关学思想比较庞杂,但是主线比较清晰:以主体性实践哲学为骨架和灵魂,通过“自然的人化”、“人的自然化”、“美是自由的形式”、“积淀说”等命题或范畴的论述建立自己的实践美学体系:李泽厚以马克思主义为支撑,以中国文化传统为家园,以康德和黑格尔为营养,构筑了他独具特色的美学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16.
生命美学是一种靠对生命的体验和直观、直指本心的美学。健美操是表现美的人类活动,它的起源、发展及其自身特点与生命美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健美操的生命美学特征首先体现在蕴含着健康美和形体美的人体美当中;其次,健美操的运动过程也展现着精彩飞扬的生命活力美,具体体现在健美操的动作造型美、节奏韵律美和自由创造美之中。  相似文献   

17.
无论是从逻辑思辩还是经验实证的角度看,美都是可以被区分为历史的和现实的两大类;而对历史的美的把握又主要是通过形象再造的方式来实现.至于美学和历史学一旦能予此以正视,就会发现,这不仅能使自己具获到以往不能具获到的学术成果,而且还能促进自身学术形态的完善.  相似文献   

18.
古代中国女性美容文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文物资料和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古代女性容颜审美活动的有关记载出发 ,勾勒了中国女性美容习俗的形成过程 ,分析了蕴涵其中的美学特征 ,阐释了古代女性对于容颜美的审美特征 ,从一个方面展示了中国古代审美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基于人作为自由存在者的哲学人类学前提建构了一个从人的本质到人的异化再到人的解放的政治理论。美学的维度在这一理论中被突显了出来,因为在马克思的论述中,人的自由只有在其依据美的规律所进行的艺术创作活动和审美体验之中才能得到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就是人能够在自由的创造性活动之中全面充分地发展其本质能力的理想的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