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对贵州高校进行分层分类随机抽样,抽取了4所高校600名学生进行环境意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多数学生对环保知识为浅层认识,多数学生接受环境教育的积极性高;不少学生的环保意识还有待增强,环保行为有待自觉。分析其原因,大学生的环境意识状况与社会经济、学校教育及个人修养等影响因素有关。针对问题,应增强大学生的环境意识,调整课程以加强大学生环境知识的学习,学校、社会应创造条件引导大学生积极开展环境保护活动。  相似文献   

2.
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自然环境的支撑。当代大学生是环境保护的生力军,对其进行环保教育是高校的职责。马克思环境伦理思想为高校环保教育提供了理论指导。通过德育主渠道加强大学生环保道德教育,其教育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环境伦理观、环境价值观、环境安全观、环境法制观、环境实践观,以促进学生环保道德的知行转化。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对高校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与引导对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文章对我国现阶段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现状及原因作了详细系统的分析阐述,进而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的若干有效途径及措施。  相似文献   

4.
公众的环境意识是反映一个社会道德水准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当代大学生的环境意识目前还仅停留在认知层面,高校的环境伦理教育应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新型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实现大学生环境意识由知到行的转化。  相似文献   

5.
面对生态危机和环境问题日趋严峻的新形势,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提到了相同高度。高校作为培养新时期人才的重要阵地,自然成为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领域,在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不仅能增强广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环保意识,还能改善民生和人居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剖析了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相关内涵,阐述了新时期高校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的紧迫性和必然性,并尝试从学科渗透、师资建设、生态文明道德养成、大学生生态实践等角度探讨在高校更好地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的方法途径,以提高广大青年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学习道德的培养与教育是当前大学教育中的一个紧迫问题。为此,要高度重视学习道德对于大学生良好学习行为所具有的意义,认识社会不良道德对大学生学习道德与行为的负面影响,在学校工作中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积极开展社会主义大学生学习道德的教育与培养,以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创造校园特定的道德环境,建立完善的道德规范制度,匡正和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学习道德与行为  相似文献   

7.
网络的流行使得网络诚信教育成为当代高校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新重点,如何在新形势下进行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之一。文中首先梳理了当代大学生的网络诚信问题:大学生网络信任危机、大学生网络诚信意识淡薄、大学生网络行为诚信缺失,然后分别从坚持学生主体性、实践性原则和开拓大学生道德意识培养的方法与途径论述...  相似文献   

8.
高校作为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对大学生道德观的影响是全面的、系统的和深刻的.高校从培养大学生的道德品质来说,就是要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养成其道德习惯,树立其道德信仰.从高校道德教育、教师、校园文化环境三个方面探讨了高校对大学生道德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在包含着生态文明理论的大众化。大学生接受生态文明理论,不仅表现为接受生态文明的理论形态,更主要表现为形成良好的环境意识。大学生的环境意识包括环保认知、环保观念和环保行为三个方面。高校要注意发挥学术场域、宣传平台、活动体验等优势来培育大学生的环境意识。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一个令人深思的严肃话题入手,指出大学校园里的道德建设刻不容缓及加强高校道德建设的几点思考,提出必须对大学生加强如下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和公民意识教育;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和民族文化教育;心理素质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及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内环境,大力提倡从我做起。  相似文献   

11.
网络化已成为大学生的一种生存方式,但网络媒介的双重属性决定了它对社会生活的负面效应不可避免,引导大学生适应媒介化社会生活势在必行。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逻辑起点在于:网络行为异化造成大学生社会角色迷失及其人格支离破碎;网络行为约束机制缺失冲击着大学生网络道德构建;网络媒介负外部性侵蚀着大学生身心健康。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构建立体化媒介素养教育模式,应着力于培育大学生的媒介伦理素养与主体意识,增强责任意识,理性使用网络媒介;大力强化教育管理者的网络媒介素养,提升实践育人能力,发挥协同效应;全力优化网络生态,降低网络环境对媒介素养教育的影响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生命教育是一个历久弥新的时代课题,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基于责任伦理视角分析,不难发现,新时代大学生生命教育主要存在教育主体责任思维欠缺、多元责任主体协同不足、个体责任伦理意识不强、责任伦理运行体系不畅等问题。当前,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责任伦理建构,应当充分遵循以认知理解为前提、内化认同为核心、外化践履为归宿的生命教育运行逻辑。  相似文献   

13.
浅谈舞蹈教育在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舞蹈教育作为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重要的育人功能。它不仅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的智力,而且还引导学生追求更高的精神生活,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文章对高校大学生舞蹈教育的作用、现状和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高校大学生舞蹈教育改革提出了对策和建议。通过正确认识舞蹈教育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作用,进而全面推进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意识形态安全是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与基本安全的生命线。高校作为人才培养与立德树人的重要基地,宣传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是贯彻和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与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方式。在媒介化时代,意识形态教育主体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媒介应用的异化加剧了教育生态的复杂化,媒介化环境中教育对象个体的迷失等对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构成巨大挑战。新形势下,教育者应淡化身份权威、强化职业伦理,学会用新媒体理论引导;加强信息媒介环境建设、优化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社会生态;强化大学生媒介伦理素养教育,强化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价值认同,增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实效,以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15.
医德教育在医科学生医德品质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学院校对医学生的道德教育,应侧重加强医德教育.根据医德品质的构成要素和社会化过程.医德教育应以提高医学生的医德认识为前提,以培养医德情感为中介,以养成医德行为和习惯为目的,从而使医学生养成良好的医德品质.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在此背景下,科技德育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科技德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发挥高校科技德育的比较优势;科技道德教育与生态文明建设人才需求具有内在契合性。当前,生态文明视野下科技德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教育主体素养水平欠缺、教育内容不明晰、教育方法单一、教育管理体系不完善。为此,要提高科技德育工作者主体素养,增强协同性;明晰科技德育内容体系;改进科技德育方法,实现多元化;健全科技德育管理体系。以此,通过多种途径合力提升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17.
人文素质在大学生素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以培养人文素质为目标的人文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人文教育的实质出发,作者结合当前高等学校人文教育的现状,探讨了新时期高等学校加强人文教育的具体对策。人文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完善个体的心性,提高人文素养,使人活得更自觉、更高尚、更高雅。但目前高等学校的人文教育还存在着片面地为实用和功利而教育、片面强调专业素质教育、高等学校学生社会道德失范现象严重、对人文教育的认识不够完整等问题,应把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把人文教育与创新教育相结合、把人文教育与学校人文环境的建设相结合、把人文教育与提高教师素质相结合,以加强高等学校的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18.
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校新工科建设融入工程伦理教育是我国由工程大国迈向工程强国的必要前提。当前,在高校工程伦理教育中,存在着工程伦理教育与我国工程大国地位不匹配、推进速度缓慢、教育中重技轻理、未形成工程伦理教育体系等问题。工匠精神源于我国古代工程伦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新工科工程伦理教育,强化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使之成为课程思政的重要抓手、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工程强国的重要支撑,可以构建以工匠精神为核心文化的高校新工科工程伦理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9.
加强对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是现代工程活动发展的需要,是新时期培养工程人才的要求,也是工科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针对我国工科院校工程伦理教育普遍缺失的现状,本文论述了加强工程伦理教育的必要性、现状以及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