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中国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是现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史上两支难分难解的政治力量。经过八十多年的奋斗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逐步实现了两大转变,即从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夺取全国政权的政党,转变成为领导人民建设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政党;从领导人民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建设国家的政党,转变成为领导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国家的政党。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在当代中国政治体系中处于中枢地位。党的执政,决定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三个时期,已经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党的执政环境正发生深刻变化,执政方式也正随着新的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发生重大转变。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有利于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和党和国家建设事业的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文化也应该实现转型与创新:就政党立场而言,必须从强调政党的阶级性转变为注重代表的广泛性;就观念意识而言,必须从强调“人民”意识转变为强化“公民”意识;就变革原则而言,必须从强调革命转变为注重改良;就政治共识而言,必须从强调通过意识形态达成共识转变为注重通过诉诸常识来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4.
保持中国共产党的纯洁性就是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特征,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要把保持党的纯洁性作为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当作整个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永恒的主题,抓紧抓好,使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力量。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中国共产党已由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转变为领导人民掌握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随着党所处地位和环境、所肩负的历史任务以及党的自身状况的变化,党的民主政治理念也由革命性向建设性转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实践中,党的民主政治理念更是经历了由法制化到法治化,再到现代化的嬗变。在分析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任务的基础上,阐析了其民主政治理念转型的必然性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6.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的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党,是经受了长期斗争锻炼的坚强的党.为了胜利完成这次代表大会确定的艰巨复杂的任务,更好地担负起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责任,我们必须研究新的条件下党的建设的理论和实践,进一步转变不适应新形势需要的观念和做法,切实加强党的建设."由于中国共产党是执政的党,实行领导观念的转变,既是马克思主义领导科学中的  相似文献   

7.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的百年追求与梦想。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一个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建设成为初步繁荣昌盛的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取得的丰功伟绩,使其成为现代化建设事业不可替代的领导力量。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继续推进民族复兴大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8.
从1958年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开始一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夕,这期间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热情高涨的建设社会主义现实需要继续探索和思考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怎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历史时期。以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提出和发动为代表,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进行了不同寻常的艰辛探索。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创立起来的。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 ,中国走的是一条和平崛起的新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应该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推进中国和平崛起新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0.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历了从先革命后建设到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认识变迁;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是最大的政治,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并制定了实现现代化的三步走战略;以江泽民同志和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主要以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创新了党的现代化观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时代课题,提出实现现代化新的两步走战略,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同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从而极大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现代化思想。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闯关东”运动的特点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国以来,华北民众的"闯关东"运动持续发展,至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达到顶峰.然而,"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使整个人口迁移的形势为之一变.事变后闯关移民的年龄、性别、职业构成、地域分布等方面与事变前迥然不同,呈现出新的特点.通过对民国时期"闯关东"运动特点的考察,可以看出,"九·一八"事变前,华北向东北的人口迁移是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其性质属于中国人口自发的国内转移,是中华民族自身的客观调节运动.事变后,进入东北地区的华北人口,不再是自由流入谋生,而是被作为"苦力"招骗而来,其实质是为日本的经济侵略和殖民统治服务.  相似文献   

12.
华北事变后,日本侵略的不断加深对中国政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各股政治势力纷纷调整政策,两大政治集团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开始捐弃前嫌,一改敌视的态度,寻求对话与合作,使抗日救亡成为中国政治生活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3.
民国的西北开发及其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 ,民国和西北地方政府发动了一场西部开发运动。这场运动起于外寇入侵 ,终于内战爆发 ,虽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是成效不大。主要的教训是开发建设必须有一个稳定的国内外环境 ,良好的经济秩序 ,合理的税收制度 ,优质的人才资源。  相似文献   

14.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制定的农业政策使其社会动员能力发挥到极致,成功地调动了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的政治斗争热情,巩固了中国共产党政权的政治基础;其农业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发展了农业生产力,保证了战争条件下的军粮民食供给,奠定了革命胜利的经济基础;其农业政策改变了农村阶级力量对比,颠覆了传统农村社会秩序,完成了农村社会秩序的重建,奠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社会基础,最终夺取了全国政权。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梦的价值内涵之间具有内在的思想联结。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确认个体本位的合法性与个体利益的正当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人本理念的价值目标在中国梦的价值内涵中得到深刻体现。中国梦的价值内涵具有强烈的人本精神,这在基本逻辑关系上确立了中国梦与个体主体性及其利益正当性的直接关系。中国梦在价值内涵上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契合与传承。  相似文献   

16.
中国英语与中西文化交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英语”是英语语言在中国文化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种比较特殊的语言现象,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这种英语的存在不仅必要,而且有其合理的一面。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中英两种文化的差异与交流等方面来探讨这种英语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左派史学的形成过程中,国际左派的中国研究曾经发挥积极作用。中国左派学人学习国际左派的中国研究,组合、扬弃各种理论资源,建构了本土化的左派史学。中国左派史学对国际左派史学有承袭,也与它有竞争,并力图在竞争中获取本土史家的自主地位。  相似文献   

18.
中国当代史与当代中国问题研究——朱佳木教授访谈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关于中国当代史研究的学科范畴与特点孙庆忠(以下简称"孙"):中国当代史作为一段历史,至今时间并不长,而且还在持续发展;作为一门学科,登上学术舞台的时间更短,而且其中备受争议的问题颇多。您是党史、国史研究领域的学者,因此我想请您首先谈一些基本问题,例如,什么是中国当代史及当代史研究?当代史研究是否需要秉持一定的立场?当代史与当代现实问题是什么关系,当代史研究是否应该关注现实问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化以不可阻遏之势涌向中国之后,代表中国不同阶级、阶层利益的政治力量都力图成为中国现代化的主导力量。不同政治力量对现代化主导权的竞争角逐实质上是现代化对他们的主动选择。选择标准是:哪个政治力量主张的现代化发展范式最适合中国晚发外生型现代化的要求;哪个政治力量能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稳健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中国的现代化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这是党的性质和任务的要求.中国共产党是人类先进文化的结晶即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解决了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一切优秀文化传统、努力学习和吸收一切外国的优秀文化成果等三个问题.在新的世纪中,面对国际国内新的形势,中国共产党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所面临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