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论政策平等     
平等是服务型政府的首要伦理目标,民主政府必须致力于社会平等的建设.公共政策作为政府对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必须坚持平等优先、效益至上的原则,而不是将效率至于首位.政策平等主要内容包括平等分配权利与机会,通过制度供给,建立平等的利益表达机制、平等的利益博弈机制、平等的利益保护机制是实现政策平等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政策平等是政府对公共资源和社会资源进行权威性分配的必然价值取向,也是最基本的伦理道德标准。公民基于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平等地位而在公共政策中应该享有平等的决策权,受到平等的对待。制度供给是政策平等从理念到实践的根本性环节,建立健全利益表达、利益博弈、利益保护机制是政策平等实现的最关键性制度供给。  相似文献   

3.
关于公共政策分析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政策的本质不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分配,而是利益分配,政府通过选择、综合、分配、落实利益,实现政府目标;解决市场经济中的效率与公平,要靠两种机制:市场机制主要解决效率,(公共)政策机制主要解决公平;事实与价值的有机结合,是公共政策分析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合村并居并不是简单地拆旧村建新村,而是一个政府通过制定新的公共政策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权威性分配的过程。公共政策与性别利益之间具有密切联系,然而,性别利益往往被排除在公共政策的视野之外。通过对德州市合村并居中的公共政策进行考察,发现公共政策存在普遍的性别盲点。应积极推进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建立性别平等机制,保证具有社会性别意识的政策和方案得到实施。  相似文献   

5.
论消费者保护的政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格意义上的消费者和消费行为本质上是市场经济社会的产物。市场经济社会中的消费者意味着社会成员不仅是平等的,而且只能是平等的;消费者所实施的消费行为往往成为社会公众在经济—物质层面上对政府政策、政府行为和政府职能所进行的群体—个体验证;对消费者利益的漠视和牺牲,将会造成政府政策的扭曲和社会关系的混乱;仅仅依靠政府自身的力量很难达到保护消费者利益的预设目标;培育消费者意识和消费者群体,并逐步引导消费者群体参加到政府政策的制订过程中去,当然首先保护了消费者,但所引起的积极的社会政治反响是难以估量的;在我国目前条件下,要达到这一目标还需要付出艰巨的努力  相似文献   

6.
党的二十大强调,完善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收入分配秩序与社会公平和效率密切关联,学术界对上述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经历了由对立到兼顾再到互促的过程。完善的分配制度,应当在确保效率的同时,促进公平的实现,即实现两者的统一。就结果公平而言,收入分配必须体现责任履行与利益分享的对称性;就过程公平而言,收入分配必须体现竞争的公平性;就机会公平而言,收入分配必须体现机会的平等性,需要特别关注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平等性。就具体路径而言,收入分配必须保障底线,放开高线;坚持一次分配促效率,一二三次分配兜底线;促使低收入人群升水平,高收入人群强影响;确保实现机会面前人人平等;落实一次分配由市场主导,二次分配由政府主导;坚决管住非法,维护和彰显合法。  相似文献   

7.
市场转型过程中的社会政策的淡化和缺失是导致我国社会出现不和谐因素的重要原因。为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强化政府的社会政策意识和功能,重视政府在财富再分配和社会福利提供中的重要作用。而政府社会政策功能的强化,又必须与政府职能的转变结合起来。考虑到中国是人口大国,我们需要从人力资本的角度发展社会政策,发展积极性福利,把中国建设成社会投资型国家。  相似文献   

8.
在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虽有不同的开发模式,但其出现的问题多为利益分配问题。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产权不清晰,导致利益分配问题复杂化,由产权引发的利益纠纷成为突出问题。解决路径是:通过法律、政策明晰产权,赋予传统文化事实上的传承者、拥有者具有开发利用传统文化的事先知情权、同意权;协调旅游开发企业与当地居民的利益分配;培育内源性增长动力和共同富裕机制,减少社会摩擦;制度约束政府基层管理部门,构建旅游资源开发和经营的互信机制。  相似文献   

9.
影响公共政策合法性的主导性因素有两个:一是公共政策的心理取向,即社会公众对政策的认同、遵从和推行;二是社会利益的正义分配,即利益分配要凸显公平、正义、自由、平等、机会均等等价值。从综合经验主义和规范分析政策合法性内涵的基础上,对当前影响我国政策合法性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我国公共政策合法性重建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0.
罗尔斯第二个正义原则旨在解决经济与社会利益分配中的正义问题。该原则的适用范围是所有“社会合作”的参与者 ,不包括私人领域的女性。这一原则以男性价值为基础 ,只关注物质财富和利益 ,忽视决定分配方式的制度背景。所以 ,即使分配制度是正义的 ,女性仍无法得到真正的平等对待。女性主义要实现平等的目的 ,仅仅靠分配正义是不够的 ,必须改造罗尔斯的分配模式 ,把决定分配的制度背景作为正义的主题  相似文献   

11.
社会文明发展至今 ,大部分国家已将男女平等的政策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然而 ,现实中女性与真正的平等仍相差甚远 ,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文章试图借助后现代主义的部分观点解构传统固定的平等模式 ,以期在承认社会性别对男女影响的基础上 ,对其实行有差别的平等 ,对由于实行“有差别”的平等给女性 (或男性 )造成的损失或对多承担义务的一方 ,国家可从法律、政策、经济等多方面给予补救 ,以此达到女性平等权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2.
出生性别比升高与妇女社会边缘化的关联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出生性别比升高是社会转型过程中女性在公共生活领域乃至日常生活领域被某些特异的社会因素推向边缘化的一种自身地位下降或自我和群体价值缺失的显著标志。因此,综合治理出生性别比问题,其关键是要真正地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政府决策主流,大力形成男女平等的社会氛围和道德规范,逐步扭转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以保证实行有利于女性健康发展的社会政策,改善女性的生存环境及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有关高等教育公平内涵的争论屡见不鲜,对公平、平等、均等、教育公平、高等教育公平等概念的界定不清使相关政策的实施效果不佳。作为社会公平的一部分,高等教育公平事关国计民生,是中国现代化改革顶层设计的重要一环。实际上,高等教育公平是一种仅包含机会均等、过程均等的相对公平,是遵循补偿性原则、普遍性与特殊性共存原则和个性化原则的差异化公平。政府作为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的主要力量,需要通过政策手段保障公平理念的贯彻执行,即保障公平政策的连续性,以高等教育分流为重要手段,配合就业引导,最终实现高等教育的实质性公平。  相似文献   

14.
美国社区学院具有独特的社会功能与教育价值,体现了平等、进取、自尊、自强的"美国精神"。随着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社区学院经历了三次繁荣。奥巴马政府为重振当前金融危机中的美国高等教育,推出了重金打造社区学院的教育计划,这项政策必定推动社区学院的快速发展,出现其发展历史上的第四次繁荣。  相似文献   

15.
民族优惠政策之所以被制定与实施,并不是简单地给予少数民族的社会救济与社会福利,而是本身就具有证成其正当性的法理依据,即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理论、民族区域自治理论、政治哲学中的公平正义理论和少数民族权利的特殊保护理论。正当性的证成有助于理性回应质疑和否定民族优惠政策的观点,但这并不等于民族优惠政策可以一成不变了。实践中,应不断完善创新民族优惠政策,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6.
无酬劳动是居民为自身及其他家庭成员的最终消费而提供的没有货币报酬的劳动,具有较强的正外部性和溢出效应,但由此会导致劳动性别歧视以及收入差距加大等问题,政府需要通过社会保障对无酬劳动的主要承担者(女性)实现权益的保障和促进男女性别的收入平等。欧盟在无酬劳动者社会保障方面居于世界前列,具有丰富的经验值得借鉴。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分析了欧盟无酬劳动者社会保障对收入平等的作用机理,研究了欧盟无酬劳动者社会保障的运行主体,总结了其实施的经验。最后,提出了加大社区护养扶持力度,增加育儿津贴及日托服务,完善陪产假、育儿假制度等福利政策改革建议,拓宽中国社会保障改革维度,促进不同性别之间的收入平等。  相似文献   

17.
追求教育公正与公平是人类社会古老的理念,在现代社会,教育的公正与公平显得更加必要.教育的公正与公平的实现,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需要国家公共政策的强有力的保证.笔者从我国高校"扩招"政策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在这一政策过程中所呈现出的教育的不公平的现象,并对如何实现教育的公正与公平做出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我国社会政策经历过一个建构与重构的过程,但排斥性是一以贯之的主基调.随着人类从工业社会逐步迈入后工业社会,基于差异承认与平等实现而形成的二维正义观登场.而现行社会政策既无法体现对差异的尊重,也无法保证平等实现,从而呈现出对正义的偏离.只有建立起包容性社会政策,尊重个体差异,同时保证多元主体享有共同福利的机会和水平,才能实现正义.  相似文献   

19.
作为保障教育公平的手段,中国高校招生对部分考分较低的少数民族实行照顾政策,从影响学生成绩的社会、学校、家庭等外部因素分析,实行这项政策具有内在合理性。根据各民族教育情况,中国高校招生的民族优惠政策逐步具体化,并呈现出不同类型。这些政策在取得较好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今后还应继续完善这项政策。  相似文献   

20.
我国入世以后农产品贸易政策的取向成为政府、公众和学界关注的焦点。如何选择合适的贸易政策兼顾效率与公平,是一个既具有理论价值又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本文试图从贸易理论的假设出发,从要素流动性的角度来探讨贸易政策选择的依据,分析要素流动的不充分性及其对贸易利益的影响,验证要素流动不充分时最优的贸易政策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