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不可再生资源、碳排放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Romer模型,将环境质量引入效用函数、环境污染引入生产函数,构建了一个带有环境污染和不可再生资源约束的内生增长模型。采用动态最优化方法,求解最优经济增长路径,得出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结果表明,较高的研发效率、充足的人力资本存量、严格的环境标准以及较高的技术清洁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资源与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源约束下的经济可持续增长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重要研究课题,为此将耗竭性资源纳入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并运用最优控制方法研究稳态的经济可持续最优增长路径。讨论模型的平衡增长解,并在平衡增长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实现可持续最优增长路径的必要条件,即物质产品消费的跨期替代弹性、人力资本的积累效率与时间贴现率之比应满足一定的动态关系。通过对影响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变量进行比较静态分析和模拟检验发现,消费跨期替代弹性、时间贴现率、人力资本积累效率和物质产品部门的产出弹性会对稳态下的经济增长率和资源消耗速度产生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我国开征利息税在一段时间内对家庭储蓄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并对利息税开征后的主导效应进行了考察,认为利息税产生的收入效应明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变利息税主导效应的诱导对策,目的在于进一步拉动我国的消费需求,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中国最优金融结构的演化路径,构建新古典增长模型分析了最优金融结构随要素禀赋结构的动态演化特征。基于中国1990—2015年30个省市的数据,运用面板分位数技术,分析了金融结构缺口对经济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边际效应的演化特征,并进一步研究了经济成长进程中银行和股票市场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的相对演化。研究结果显示:金融结构缺口与经济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皆呈负相关关系,表明最优金融结构存在;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银行的经济增长效应逐渐下降,而股票市场的经济增长效应逐渐上升,表明中国最优金融结构应向市场主导的方向演化。  相似文献   

5.
通过以向量自回归模型(VAR)为基础,把经济增长水平、民营银行发展水平、劳动投入水平、资本存量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作为模型中的变量指标,采用1985-2014年的数据作为样本数据,分析研究我国民营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认为:经济增长对民营银行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反馈作用,但民营银行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在此基础上,结合目前我国首批5家试点民营银行的运营情况,对今后民营银行的设立路径、发展模式以及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吕璐 《调研世界》2016,(4):42-45
缺乏可比较的资本存量数据一直是国际上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贡献实证研究的主要障碍.核算资本存量最常用的方法为永续盘存法,其实质是估算初始资本存量和折旧率.本文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估算初始资本存量和折旧率,并通过此永续盘存法估算了全球92个国家在1991-2010年间的资本存量总额,分析比较了各国资本存量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最优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最优财政分权模型对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比较静态分析发现,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之间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存在着使经济增长最大化的最优财政分权水平;最优财政分权水平与地方政府支出的生产效率正相关,与中央政府支出的生产效率负相关.对中国1982-2004年的实证检验发现,中国的财政分权已经超过最优比例,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增长.未来中国财政体制改革的关键是提高地方政府支出的生产效率,适当降低分权水平,实现最优分权,促进经济最优增长.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基于ARMA模型适用于小样本的最优预测的建模方法,来分析政府采购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政府采购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非对称、单向因果关系,即政府采购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而经济增长对政府采购具有促进作用。因此,从政府采购影响路径的角度分析认为,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应该采取一些可行的措施扭转政府采购对经济增长的不显著状况。  相似文献   

9.
鉴于中国劳动力无限供给和资本相对短缺的特殊状况,使用传统的方法来定义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状态存在一定的困难.文章选择潜在资本存量指标作为判断中国经济是否处于潜在增长状态的指标.通过确定一个基期的实际资本存量并估算出历年的潜在资金使用量,就可以得到历年的潜在资本存量.通过潜在的资本存量可以得到潜在的就业量,然后通过生产函数法就可以估算出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乡城迁移城市化是现代城市成长的前提和基础,而且研究乡城迁移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乡城迁移城市化模式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乡城迁移城市化模式有两种:政府主导的郊区城市化和农民自发进城务工的迁移城市化。基于两种乡城迁移城市化模式中的农民收入增长率使用拉姆齐模型研究了城市增长过程,研究表明:乡城迁移城市化之后的消费水平并不是农民的最优消费水平而是政府强加的消费水平,城市化中的最优路径是类似于使农民利益受损失的"圈地运动"经济增长路径,政府购买不会对经济系统的均衡路径产生影响。此类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城乡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采用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我国各地区健康人力资本存量及投资、教育人力资本存量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物质资本投资仍然是影响我国整体及各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人力资本存量及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具有地区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税收通过促进储蓄和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产生着巨大的推动作用.降低消费税和对个人利息收入征收所得税都会不同程度地刺激经济发展.现阶段,中国经济的低速增长和居民储蓄的居高不下,以及传统经济结构的局限性,促成了利息税的开征.  相似文献   

13.
自1999年11月恢复开征利息所得税后的近八年间,人们一直在观察和感受利息税所引起的各种变化.时至今日,宏观经济环境与八年前相比发生了很大转变,利息税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尤其是近年来,一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对开征利息税的得失引起了激烈争论.通过分析利息税的正负效应,深刻揭示了我国利息税产生负效应的因素,特别强调了利息税正在放大马太效应,慎重提出了取消利息税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人口压力能否转变为人力资本优势是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快慢的关键因素。本文分析了教育存量与我国劳动力资源开发的关系,并提出增加我国总人口的教育存量,是提高资本存量的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15.
公共投资政策的社会福利成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的公共投资政策对决定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水平起着关键的作用。本文研究了不同公共投资政策的福利成本。我们在一个存在基础设施资本和私人资本的内生增长框架内,给出了计算经济从非均衡状态过渡到平衡增长路径这个过程中的社会福利的方法,比较了不同公共投资政策相对于帕累托最优经济而言给社会带来的福利成本,并分析了影响福利成本的各种因素。政府的最优公共投资政策是使得福利成本最小的政策;在一定条件下,政府短期内可以采取推动型政策以有效地改变经济结构,从而为长期经济增长创造条件,改善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16.
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费尔普斯的主要贡献在于讨论失业问题,重塑菲利浦斯曲线及提出自然失业率假说和失业结构主义理论;探讨宏观经济学中涉及到决定最优资本存量的黄金法则;寻找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他的分析对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皆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东部人力资本配置和科技创新现状分析,结果表明东部人力资本存量年增长幅度明显快于全国平均水平,科技创新能力强的地区也是经济发达地区。运用现代计量分析方法,与我国东部地区的比较,实证分析1985-2012年福建人力资本配置、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影响。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区域人力资本存量、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福建人力资本、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作用低于东部地区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8.
安徽经济增长的人力资本存量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人力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的要素效应,并以安徽省17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通过2000-2006年的面板数据建立生产函数,实证研究了安徽省各市人力资本在地区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实证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存量在C-D函数中的要素效应高于物质资本存量的要素效应,人力资本对物质资本的互补弹性大大高于物质资本对人力资本的互补弹性.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很快,但是总体上讲,经济增长质量不高.笔者认为人力资本存量和质量不足是国家经济增长质量不高的关键性因素.本文在剖析我国经济增长质量和人力资本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人力资本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估算了我国在1978—2006年间人力资本存量和物质资本存量,并利用现代计量分析方法分析人力资本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GDP、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人力资本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为9.6%,人力资本明显是物质资本变化的Granger原因,也是GDP变化的Granger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