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2015年《巴黎协定》的达成标志着全球气候治理正式步入"3.0时代"。在3.0时代,国家行为体面临着"集体行动的困境",导致其所发挥的作用受到一定限制,而次国家行为体因其坚实的理论基础、现实基础和实践基础而愈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在全球气候治理中,次国家行为体已不仅仅是国际气候谈判中国家形象的具体呈现者、国家气候政策及立法的坚定执行者,它还是全球气候治理理念的实际引领者、全球气候治理规范的潜在创新者与积极扩散者和国家自主贡献预案目标的主要落实者。为了实现次国家行为体的这些功能,我国城市可以从积极开展地方气候外交、深度融入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创新管理地方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和主动开展地方应对气候变化的先行立法等四个方面进行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2.
王凯 《国际论坛》2013,(5):8-13,79
"布鲁塞尔化"这一概念较好地描述了冷战后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相关行为体不断向欧盟总部聚集的现实。建构主义赋予了"布鲁塞尔化"更加宏观的分析视角,诠释了欧盟如何在一种"社会化"的动态进程中逐渐改变主权国家的偏好和行为方式。通过改良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的法律基础、组织运作,塑造联盟集体身份,《里斯本条约》推动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布鲁塞尔化"趋势不断强化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亚国家独立后,我国西部边界增加了五个主权国家,其中与我国直接接壤的有三个。这些国家的政治走向、社会稳定程度、外交政策以及外交战略的选择与我国的西部安全休戚相关;美国是当今全球最强大的国家,它在世界各地的外交取舍深刻地影响着相关国家的内政与外交。本文...  相似文献   

4.
朴槿惠执政以来,韩国政府东北亚外交战略出现了显著变化,深化韩美战略同盟关系、探寻韩朝关系"新路径"、推进韩国与中俄战略合作、策略性"制冷"对日外交是其战略调整的突出表现。此项调整主要受国际体系、国家和决策者三个层次性动因的综合影响:东北亚地区权力结构的渐变、信任性国际机制的缺失、韩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发展现状、国家利益的现实需求、国家行为的舆论驱动、朴槿惠决策集团的外交理念及朴槿惠个人的文化情结等因素共同制约着韩国政府东北亚外交战略的最终指向。总体来看,朴槿惠政府正在探寻韩国东北亚外交的"黄金分割点",以使韩国获取更多的政治、经济及安全利益,其对东北亚地区尤其是中国产生的影响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5.
无论喜欢与否,《里斯本条约》之后的欧洲联盟已经成为了一个国际行为体.它现在面临两大外部挑战.首先是为新兴的、或许混乱动荡的多极世界制定一套战略方案.欧洲理事会2008年12月出台的《执行情况报告:欧洲安全战略》承认,在过去的五年中,欧盟面对的威胁已“日益复杂”,“我们必须为改革作好准备,这意味着更具战略性的思考”.第二个挑战是帮助推动其他主要行为体走向一种多极的全球大协议.这种协议将是由二战后美国主导下的自由主义世界秩序转向一种顺应崛起国并对南方国家需求更加敏感的21世纪新秩序的必然结果.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全面的、具有合作性质的协议,新兴的多极世界将会充斥着紧张关系和高度的冲突倾向.  相似文献   

6.
当前,关于石油安全与战略储备问题已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中国石油安全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来自多个方面。石油安全涉及我国的根本利益,开展对外能源合作不是单纯的商业行为,而是一种国家行为,能源外交是中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外交工作的目的是维护国家利益,为国内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和周边环境。因此,中国外交政策的取向应整体考虑。中国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和政策,维护国家的石油安全和战略利益。  相似文献   

7.
摩洛哥自1956年独立以来一直谋求非洲大国地位。在摩洛哥外交战略中,撒哈拉以南非洲政策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核心内容保持了相当大的延续性。进入21世纪以来,摩洛哥国内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为其扩大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影响力提供了良好条件。摩洛哥结合双边外交与次地区组织外交,推动经济外交和和平安全合作,加强了与中西非传统友好国家的关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此过程中,摩洛哥也面临着包括自身综合国力提高在内的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8.
奥巴马“巧实力”外交战略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奥巴马政府上台后,与小布什的"单边主义"划清界线,推出"巧实力"外交战略,调整反恐战略,修复与伊斯兰世界的关系,修补、重塑美欧关系,重树美国的道德形象及全球领导力,加强与"敌对"及"异见"国家的接触与对话。但"巧实力"外交战略仅仅是美外交策略、手段的调整,其最终目标仍是维持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战略是围绕着社会它义国家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的目标,经过科学的民主化的决策,选择并制定出一定对外国际、政策、措施和实施步骤,是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和规划性的对外政策的谋划。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它的存在和发展无不受国际条件的影响,尤其是各社会主义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更离不开和平与发展的国际环境。围绕着社会主义国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和国际形势关系的特点,制定出一定的对外战略是十分必要的。一、社会主义和平外交战任的基本目标社会主义和平外交战略的基本目标包含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外交战略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国为应对西方的和平演变、维护国家安全、并谋求自身发展的外交战略;随着安全概念的多元化,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相互交织和我国安全形势的复杂化,中国仍然需要奉行"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战略。现阶段我国安全领域面临三个层次的安全威胁,即美国对我国的现实威胁以及由此带来的安全困境;周边国家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直接威胁我国安全发展;非传统安全的复杂多变,造成我国安全环境的恶化。因此,中国仍然要采取"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外交战略积极应对,解除我国的安全困境。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美国确立以对伊拉克出口绥靖政策为明,"贷款换武器"等"秘密行动政策"为暗,来达到政治、经贸、外交甚至国家安全上的战略目的的外交决策思路。通过宏观纵向解析美国对伊拉克政策推进中的三点原则,可以看到美国对伊拉克出口绥靖政策最终破产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外交政策的模糊原则与政策实践的逻辑冲突。  相似文献   

12.
“9.11”事件打破了美国坚不可摧的神话,促成了美国对外战略的调整,然而美国对外战略的根本目标并没有发生改变,在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的同时,加强了对传统安全威胁的关注,以防范中国作为地区性大国崛起的挑战。美国战略重心东移亚太地区,在地缘战略上不断经营中国周边地区,挤压中国的生存空间,对中国形成“三面围堵”之势。美国欲借“反恐”之名,行霸权之实,使中国的地缘安全面临极大挑战。为此,中国必须妥善应对,积极营造周边安全环境,加强我国战略纵深依托。  相似文献   

13.
台港地区长期以来对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外交前景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会愈以减弱,外交前景暗淡无光;一种则认为中国大陆将成为新的“世界超级大国”,甚至有“中国威胁论”的奇谈怪调。两者都颇有辨析之必要:一方面,50多年来,新中国已经成为对世界政治经济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国际声望日隆,外交舞台日益开阔;另一方面,不管是从文化渊源、对外政策抑或是国家实力上看,中国都不会致力于成为一个“超级大国”,亦难以成为“超级大国”,“中国威胁论”大可休矣。  相似文献   

14.
"9·11"事件的发生使美国受到强烈震撼,美国本土的安全受到严重挑战.在恐怖主义上升为头号威胁的情况下,美国从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开始重新考虑自己的安全战略.新<四年防务评估报告>的出台,表明美国已经开始对其安全战略和对外政策作重大调整.与此相适应,美国外交政策上的单边主义色彩有所减弱,开始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这不仅将对国际关系产生一定积极影响,标志着国际关系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而且也为中美关系的改善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5.
李欣 《国际论坛》2012,(3):40-45,80
伴随着中国国家利益在海外经济与能源领域的扩展与延伸,能源领域国有企业在中国外交有关经济、能源、投资等海外利益决策中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并日益成为中国外交新的参与者。本文即以中国三大国有石油企业在中国外交政策中的角色与利益为问题导向,通过引入"组织化利益"概念对国有石油企业与中国外交政策之间的特殊复杂关系进行探索。国有石油企业在与具体的国家利益代表机构发生联系时,需权衡类似国资委、发改委、国家能源委员会,以及外交部、商务部等涉外职能部委的利益需求,从而可能形成各种导向不同的"组织化利益"。  相似文献   

16.
高刚 《国际论坛》2020,(1):116-128,159
《政事论》是印度古典现实主义代表作,它阐释了一系列国家治理、巩固政权和实现霸权的方法,其作者考底利耶也被称作“印度的马基雅维利”。其中代表性的国际关系思想有:区分敌我、寻找盟友的曼荼罗国际体系观;分析综合国力的国家构成七要素理论;曼荼罗体系无政府状态下的现实主义安全观;依据敌我实力对比而选择的“六种对外政策”。它们指导着征服国发展自身力量、寻找合适盟友、运用有效策略削弱并战胜对手,最终实现本国发展壮大和霸权崛起。考底利耶思想构成了当今印度外交战略和安全理念的重要泉源,也逐渐影响和塑造着印度的外交政策。目前国内尚无《政事论》完整中译本且相关研究仍相对滞后,学界对此应加以重视并加快推进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7.
西化、分化社会主义中国,是国内外敌对势力长期的战略图谋,更是他们当前的共同战略目标.我们在坚持改革开放、加强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同时,必须把警惕和防范西化、分化作为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既要有清醒的思想认识,树立长期斗争的战略思想;又要认真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制定和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应对之策,并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处理好改革开放与反西化、分化的辩证关系.同时更应注意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牢固占领思想文化阵地,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加强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冷战结束以来中国经济增长迅速,同时采取了正确的外交战略,中国在政治、经济、安全等方面的外交利益得到了较好的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和中国外交利益实现之间存在互动关系.经济增长对外交利益实现的作用表现在:有利于中国和世界各国关系的发展;有利于维护政治自主;有利于祖国统一大业;有利于国际地位的提高.外交利益实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表现在:和平的国际环境有利于经济建设;良好的国际关系有利于开展国际经济合作,参与经济全球化;正确的对外开放政策有利于维护经济安全.同时,中国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9.
和平解放西藏与"一国两制"的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央和平解放西藏的指示 ,邓小平拟定了实行“一国两制”政策的“解放西藏公约十章”。中央政府以此为蓝本同西藏地方政府谈判签订了”十七条协议”。总的原则是 :西藏和平解放 ,中央统一管理国防与外交 ;西藏地方的政治制度不变。这一政策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促进了西藏的发展 ,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创造了条件。但西藏上层分裂势力于 195 9年发动叛乱 ,“一国两制”政策被迫中止实施。  相似文献   

20.
1939年苏联对外政策转变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39年初德国灭亡捷克和波兰危机爆发后,欧洲局势急剧紧张,苏联的安全观同以往有了很大的区别,不再是缔结一般意义的互助条约,而是要取得对周边邻国的控制权。英法虽有联苏抗德的意向,但无意把东欧的利益交给苏联。而德国为了实现其战略计划,愿意满足苏联的安全利益。苏联领导人权衡利弊,决定把对外政策的重心转向德国。从本质上讲,苏联外交政策的转变是苏联的安全政策和德国的战争政策出现的暂时的接合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