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本文在<理论声音表义>论证基础上,进一步从声音运动上,分析说明探求语言现象产生的根源,诸如音语特别是声语的出现、四声、押韵、反切等现象产生的渊源,从更深的层次上,阐述声语优于音语之处及道理.  相似文献   

2.
佤语的前置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孟高棉语族语言中 ,佤语前置音的现状、变化、来源等特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在词的结构中起构词、构形的作用 ,与亲属语言比较没有严格的对应规律。其变化分简化、脱落、合并、衍化为两个音节构成连绵词几种。其来源一是由非弱化音节发展而来 ,二是复辅音声母分化的结果。佤语的前置音有逐步消失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南北朝时期多族杂居,南北割据,通语与方言相互激荡,母语与外来语交互竞争,是我们观察双言双语的绝佳窗口.南北朝时期是典型的双言双语社会:南朝以双言为主,北朝以双语为主.南北方之“雅言”同出一源,这个“雅言”,是以首都方音及读书音作标准语音而形成的一种语音系统.南朝和北朝均同时存在“书、通、方”三种语言或语言变体.“书”即读书音,“通”是通语,“方”是方言或“方语”.  相似文献   

4.
纳西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和其他汉藏语系语言一样,纳西语里有比较丰富的四音格词,按其音节重叠关系可以分为AAAA、AABB、ABAB、AABC、ABAC、ABCB、ABCC、ABCD八种形式.并列式是纳西语四音格词构词的最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5.
语篇理解研究与跨文化交际研究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几年来,跨文化交际研究在我国方兴未艾,成绩斐然。但多数研究都是从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社会语言学入手,探讨语言的人际功能。受语篇语言学、(认知)心理(语言)学、人工智能等科学研究的启发,我们将着重讨论语言的组篇和表义功能,探讨语外因素在语篇理解,特别是跨文化语篇理解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并以此为引玉之砖,开创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6.
对格里格"a小调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和声手法进行了详细分析,包括调性布局、各种转调手法、持续音、和弦外音的使用以及变和弦等。通过分析,频繁的转调、综合使用各种调式以及半音化的和声语言是这部作品的重要技术特点,同时,这些和声手法的运用,又使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和色彩,既继承了古典时期的力度性强功能和声语言,又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通过对这部作品的分析,对这位伟大的作曲家的和声语言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对理解作曲家的创作风格也提供了一定的和声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模因论,特别是对等模因(equivalence), 源语-目的语模音(source-target)为理论指导,研究在感召类文本英译过程中,在确保源语信息传递的基础上,采取合适的翻译策略可以最大程度的引起目的语读者共鸣,完成感召类文本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8.
考察西夏文献《番汉合时掌中珠》,夏汉对音和汉夏对音中西夏文几乎没有四品舌上音类字,而《五声切韵》和《同音》中却都列有“四品舌上音”类。这并不是一个完全简单地“直抄”,而有可能是实际语音的反映,也说明 12世纪的汉语舌上音类正处在一个变化时期。西夏语的四品舌上音应该是客观存在的,只是不完全等同于汉语的舌上音。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20世纪70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为限,以目前能够收集到的的相关理论研究著作和同时期国内主要期刊作为参考,试图对70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的西方现代和声理论中重要的十二音和声理论在中国的发展情况进行阐述,并做出简单的述评。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初以来的苗瑶语研究,基本是“口耳之学”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这些研究成果中发现了大量与中国境内诸语言共有的共性,也发现了苗瑶语不少较为特殊的个性。“口耳之学”发现的苗瑶语特殊个性的性质不易确定,需要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进行实证,以验证“口耳之学”的判断与语言事实的关系。这些特殊个性包括鼻冠音、浊闭塞音、鼻塞音、塞边复辅音、内爆音、清化鼻音边音、送气清擦音、长短元音、连读变调韵律、弱化音节元音和谐等。对特殊个性性质的研究有助于推动苗瑶语研究领域的拓展。  相似文献   

11.
英语语音教学之英汉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语音系统的音位、音调、节奏和词语衔接方式的比较,并结合对英语教学中学生常犯的语音错误的分析,得出母语与目的语语音系统的差异以及母语发音习惯的影响是造成学习者语音失误的主要原因的结论,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建设性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2.
同一句子用不同的重音或语调可以表达不同的、有时甚至截然相反的意思。重音或语调的变化能使同一短语或句子产生歧义,说明重音和语调都具有表意的功能。一般说来,句子或短语的重音在表意方面起突出重点的作用;在节奏方面起核心作用。语调是用来表示说话者的态度,意图和感情的。说话者的态度、意图和感情不同、则调型也不同。  相似文献   

13.
语调是话语情态意义体现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通过对不同的语调及语调的不同组合的研究,发现语调正是从这些方面实现着话语的情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大学英语语调交际功能的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不能只注意学生英语语音,更重要的是在语音的基础上掌握语调及其功能。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角度来说语调的教学比纯语音教学应该更重要,因为同一个单词或句子用不同的语调在同等交际背景下传递出的含义就会不同,有时还会是相反的含义。以语调的交际功能为出发点,运用语用学的相关理论,设计并分析了基于语调交际功能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探讨了这种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引起大家对语调教学的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15.
非音质音位的教学与辅导是普通话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本文首先界定了非音质音位的涵义,从对方言与普通话的简单对比中介绍了非音质音位的一些基本特征及现象;并提出在非音质音位教学方面可以采取的一些措施方法。[  相似文献   

16.
汉语成句理据再思考——以“鸟飞”“鸟飞了”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常认为只要主谓俱全、意思完整,句子就能成立,这是值得商榷的。通过对"鸟飞"和"鸟飞了"的比较和辨析说明,主谓俱全、意思完整既不是成句的必要条件,也不是成句的充分条件,而语调等语用因素才是成句的充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英语语调隐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调在传统语法理论和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中都是韵律成分,其分类大致有7类。语调的非结构成分特征使得语调使用更加灵活,因此让句子理解产生了多种可能,起到了人际意义功能。同时,语调还可连接句子,起到了语篇功能。这两种功能被成为语调隐喻。  相似文献   

18.
语言本身的模糊性是造成语义模糊的重要原因之一。同音异义词引起语义模糊,重音、语调、停顿等导致歧义现象,都是英汉两种语言的语音共性。两种语言中导致模糊现象的语音成素也存在差异性:汉语的轻音承担着与英语的重音大致相同的辩义功能;英语的语调变化集中在调核,汉语的声调变化却以字调为基础而主要体现在调尾;除改变句意和句法结构之外,汉语句子中停顿的变化还能改变词性和词义。  相似文献   

19.
英语语调模式与口语语篇的信息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语语篇中信息的传递主要是通过语调来实现的。作为一种音系手段,英语语调模式与信息表达密切相关。人们借助语调特有的模式将信息内容组成信息单位,确立信息中心,从而达到传递新信息的目的,并通过语调的不同变化来调节语句的信息意义。语调模式对信息意义的影响可以从语调单位与信息表达结构,语调类型与信息功能,调核(核心重音)与信息中心等三个方面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20.
功能性是英语语调的基本特征之一,在研究领域,英语语调功能分为语法功能、表态功能、重音功能和语篇功能四类。基于语调功能对国内大学英语听力教材中的英语语调应用情况进行的归纳和数据统计显示:英语本族语者倾向于借助语调实现交际意图;降调的使用频率最高;语调与句型之间没有规约关系,其选择依赖交际语境。基于语调功能和EFL语境的三种英语语调教学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