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统一整体.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建设中凸显出的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应从本体论、认识论、唯物史观论和价值观论这四个方面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蕴涵进行全面而系统的阐释.从实践价值的角度来说,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建设提供了“生态化”保障.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提出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走向成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对中国古代传统"天人合一"思想的超越,批判地吸收了西方生态伦理理念,是中国实现文明发展的现实诉求,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丰硕理论成果,必将为解决中国乃至世界的生态环境问题提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十七大报告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生态文明"首次载入中央文件,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的又一个重大理论创新。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建设生态社会主义的方向。它将包括世界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转变,政治体制、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变。生态文明为中华民族复兴提供重要的战略机遇: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抓住和运用好这个战略机遇,走中国人自己的道路,加快生态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用生态文明点燃人类新文明之光,以生态文明引领世界的未来。这是中华民族伟大的历史使命,将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新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经济"话语体系建构及其实践,不仅需要逐渐设想出并在现实中引入具象化的新型绿色产品产业、技术工艺和生活消费,还必须创建并践行一种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政治经济学,从而提供整个社会向这些新经济样态或生产生活方式转型的现实可能性与进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提供了创建或走向这种"生态经济"或"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经济"的现实舞台和未来可能性."经济的生态化"(生态现代化)和"生态的经济化"(绿色发展),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背景和语境下展开的、逐步创建支撑与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更高阶段或形态的经济创新尝试,或是这一绿色经济创新的两个主要进路和模式.秉持绿色发展理念的党中央与职责明确的各级党委和政府,逐渐提升的国家环境治理制度架构和治理能力,同时受到制度性激励与约束的绿色市场、资本和技术手段、有序扩大的环境社会组织动员与大众性民主参与等四个主要元素所组成的特定构型组合,则构成了一个特色鲜明的发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经济的社会支持性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5.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所处的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方位,从人类文明发展的生态转向的总体视角,根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社会主要矛盾的转换和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基础,通过对西方生态文明理论的超越和对中华传统生态智慧的创造性转换,实现了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在此基础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作出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战略地位,并以“人民至上”和“以人民为中心”为价值取向,强化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在思想上、法律上、组织上、体制上、作风上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战略举措,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效率、效果和效能。“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要求“五个文明”协调共同推进,是一种有别于西方人与人、人与自然异化的“中国式现代化”,必然造就人类文明的新形态。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所实现的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当代价值在于:一是能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美丽中国建设,提升中国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国际话语权;二是它所蕴含的“中国式现代化”和创造的人类文...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思想极具鲜明的系统性特征、突出的时代性特色和浓郁的民族特性,其丰富的思想内容不仅凝结在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五位一体"的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主体架构里,还集中体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的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布局中。只有将习近平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思想置于"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才能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习近平治国理政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相似文献   

7.
从逻辑向度和价值维度的视域, 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面”指向以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核心”所在, 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更好地实现两者的有机契合和协调推进。同时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 进一步明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逻辑关系, 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理论支撑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应从三个层次理解:一是要认识到建设生态文明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态文明观强调自然的有机整体性、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性、发展的可持续性。二是要明确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属性。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包含生态文明的基本内容但又有新内涵和更高的要求。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坚持唯物辩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把美好的生态环境看作社会主义题中应有之义;保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发挥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三是要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体现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吸收了世界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理念,体现社会主义精神,但又有其独特性。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基本内容:党的领导和政府的主导作用;根据人口、环境和资源现实的国情考量;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统一;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观。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科学论断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紧密交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本质上体现了注重和保护人民群众由经济权益、政治权益、文化权益、社会权益、生态权益交融在一起的"五位一体"的总权益,而生态文化建设、生态制度文明建设、生态产业建设、生态公民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理性人建设则构成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总任务。三个"五位一体"形成的强大合力推动着美丽中国建设和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百年来,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治理主要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历史时期,积累了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科学完备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坚持统筹协调的系统思维方法等一系列宝贵经验,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为坚定不移走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打下了坚实基础,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设更加成熟定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实现美丽中国的伟大实践.从纵向和横向双重视角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以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为理论基石,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为文化积淀,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思想为理论传承,以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态批判理论为理论镜鉴.深入研究并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理论逻辑,对于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理论基础,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叶剑英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到邓小平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再到江泽民提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再到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即"四个文明",最后到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生态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今天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发展变化,对于新时期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彰显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主题。马克思主义生态消费观的宣传与践行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因此,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生态消费观教育的必要性、可能性和现实可行性进行探析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4.
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并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新的“五位一体”总体战略中。首先分析了目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问题与任务,并在我国已取得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基础上,从推进法治建设、提高科学技术水平以及社会转型三个视角解析了如何进一步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以更好的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进行融合。  相似文献   

15.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应对国内国际社会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作出的战略新思维.党的十九大特别强调,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本文从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等方面,总结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演化历史和系统性特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作为一个巨系统,结合系统科学“老三论”“新三论”,分析了“四个全面”战略指导并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思想,认为全面深化改革是系统发展创新驱动的核心“序参量”,全面从严治党和全面依法治国是系统安定有序的两个轮子,健康快速地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双百”目标,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正确方向演化发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治国理政的总体性战略,不但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科学思想,而且还创造性地将系统科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结合,丰富了系统科学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16.
自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战略构想以来,中央积极部署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拥护和响应。对于如何贯彻落实中央的生态建设方针,实现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合理保护和利用,一个关键性的要素就是要提升社会公民的生态文明建设自觉,并上升为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通过对当下中国公民生态文明建设践行情况的分析,得出我国公民存在着责任认知不足、履责能力不强以及生态行为失序等诸多责任缺失问题的结论,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推进。为此,提出在理念层面、行为层面、立法层面以及制度层面等四个维度加强公民生态责任建设,这对于构建生态型的"美丽中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先进的生态文明理念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内生力和驱动力。科学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念,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念,不仅是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前提,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保证。从中华民族传统生态智慧、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伟大实践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念进行文化基因、理论基石和实践基础等进行三维解读,是我们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和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必须面对的一项重大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8.
人与自然之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核心内容,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曾明确指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同时,要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1〕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要努力专研科学文化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健康、文明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生态观,从而使自身在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指导下,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一方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需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另一方面,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激活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为人类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战略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中国化。建设生态文明战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内涵,呈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过程性特征,凸显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