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薛昂夫是元曲后期重要的维吾尔族的散曲名家。早年深爱中原文化,汉学修养极为深厚。其散曲风格以疏放豪宕为主,又不失华美之风。题材多为咏史怀古、叹世叙志、游宴乐闲之作,其咏史怀古的散曲多表现出对传统儒家道德观念的叛逆色彩,是叛逆思想最强的元曲家之一。薛昂夫的散曲颇受时人瞩目,赵孟頫、刘将孙、张可久、虞集等对其赞誉颇多。  相似文献   

2.
贯云石是元代散曲成就最高的少数民族作家,晚期豪放派的主要代表,被誉为当行之冠,一时之捷才。其散曲豪放俊逸、率真洒脱,又不乏清新典雅、婉转含蓄之风。贯云石的散曲创作不仅在西域少数民族作家中大有声望,与中原作家相比也毫不逊色。  相似文献   

3.
《全元散曲》收遗山十一首。其《人月圆》二首亦词亦曲,属变词为曲之作,《骤雨打新荷》是自制曲,其牌名《小圣乐》及对宋康伯可《大圣乐·初夏》的效仿,也属变宋词为散曲之作;其余《后庭花破子》二首、《喜春来》四首及残套二首皆属为当时俗曲作的歌词,与宋词的渊源关系较少或全无。商道、王恽等同牌散曲更接近原生态的民间俚曲,很有可能比遗山散曲出现得更早些。"变宋词为散曲始于遗山"之说不够妥当。  相似文献   

4.
元代中州籍散曲作家有作品流传的共8人,其中前后期各4人,且不乏像王恽、姚燧、钟嗣成这样的大家。他们不仅在中州本土参与了散曲的创作,寓居他乡时又将这种创作传统带到了寓居之地,对散曲艺术南北创作个性的交融起到了推动作用。中州士人的遭遇,是华夏民族在蒙元时代悲惨遭遇的缩影;他们以散曲写景咏物、言情抒怀、交际祝颂,而借散曲发抒其不平之鸣,则代表了元代散曲创作的主要倾向  相似文献   

5.
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与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升华;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题中之义;以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应对新形势,经受新考验.  相似文献   

6.
元散曲家史书有传者寥廖,有《年谱》者益鲜,故散曲之作年及背景大都不明;而系年较之诗文尤为难矣。此固“微观研究”中之“微观”,雕虫小技,壮夫不为,然“微观”不明,“宏观”失据。因于读《全元散曲》中,对稍有线索者,或稽之史传表志,或旁证别集诗文,推论求证,得五十六首,兹分列于下。  相似文献   

7.
元代散曲家张可久描写杭州西湖的作品很多,前人论其散曲,多从艺术风格、文学地位等宏观方面着笔,或就单支散曲作赏析式的评鉴,忽视了其作品中强烈的地域色彩。结合张可久的西湖情结,分析其西湖散曲特有的文化内蕴,将可从相对微观的层面了解他的独特思想和主观情趣。  相似文献   

8.
对功名仕途的鄙视,对隐居生活的赞美,在元代散曲中满目皆是,这类题材的作品数量之多,中国文学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朝代的文学能与之比肩。由于我们向来视隐逸为消极思想,所以影响到对这些隐逸散曲的评价,或闪烁其辞,或毁多誉少,没能给予应有的评定。  相似文献   

9.
萧自熙先生是当代散曲创作大家。他的散曲嬉笑时评中富含幽默意趣、至情书写中包蕴赏爱之情,呈现了鲜活的个性风神与地域印记。其儒丐、诗魔、渔樵三位一体而自叙行游、素心立世的创作心路与审美取向,为当代散曲创作注入了写生的意趣和民间的力量。其存续与融变散曲精神意脉的努力在当代散曲创作的多元格局中具有标志性意义,值得我们悟读与省思。  相似文献   

10.
张可久是元代著名的散曲家。他的作品雅俗互融互渗,雅俗相宜,形象生动,诙谐有味,对元代散曲的表现力有开拓之功。其曲清丽蕴藉,引领了一代曲风潮流,对散曲文学的发展有相当大的贡献,对后世的影响是很深远的。  相似文献   

11.
“元人散曲,作者至多,其词清新俊逸,与唐诗宋词可以鼎足。”(《吴梅戏曲论文集》第137页)然散曲研究,起步既晚,诚不若杂剧倍受青睐,更遑论与唐诗宋词并重。之所以如此,要在资科匮乏。元之散曲选本,流传至今者仅有《乐府新编阳春白雪》、《朝野新声太平乐府》、《梨园按试乐府新声》、《类聚名贤乐府群玉》四种而已,曲之别集而流传者亦仅有张可久、乔吉、张养浩、汤式四家,且后者已属明人。殆至今之治曲名家隋树森先生殚精竭虑编成《金元散曲》,读者始知元人小令竟存3853首,套数457套之多。是谓元人散曲之蔚然大观。然而作者意在“冀得元代散曲之全”,并无注释,一般读者仍难甚解。有鉴于此,不少学者亦曾尝试选注元人散曲,付梓问世者并非罕见。诸如《元人散曲选注》(王季思)、《元人散曲选》(羊春秋)、《元散曲选析》(傅正谷)、《西湖散曲选》(吴战垒)、《元人小令选》(卢润祥)、《元人小令二百首》(王瑛),亦各具特色。对  相似文献   

12.
张可久是元代著名的散曲家。他的作品雅俗互融互渗,雅俗相宜,形象生动,诙谐有味,对元代散曲的表现力有开拓之功。其曲清丽蕴藉,引领了一代曲风潮流,对散曲文学的发展有相当大的贡献,对后世的影响是很深远的。  相似文献   

13.
张养浩是元代第一个大力创作山水散曲的人,他的山水散曲,是其山水情怀的结晶。传统山水文化的涵泳、故乡山水的陶养、经历仕宦后的彻悟,共同促成了他的山水情怀;在云庄别墅的经营、赏会以及山水游观中,他抉发出自我精神观照下的山水之美,发为词翰歌咏,成就了他的山水散曲;其风格清丽俊逸,与其他作家的山水散曲相比,要宁静、率真、旷逸、超然得多;他的散曲的"雅化"特征,即与其脱俗的山水题材、懿雅的山水情致、怡然于山水的清妙天机和适意忘怀的审美境界、驱遣灵妙的属词达意、山水之作的清雅意境等,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4.
著名曲学家卢前于1930年受聘于国立成都大学中文系讲授散曲,其讲义《散曲史》于1931年由国立成都大学排印出版,此为中国第一部散曲史著作。此著作以现代文学史的观念论述了散曲的发展过程,对散曲史进行分期,分别以艺术风格和艺术表现为标准评述了各时期的作家作品,并对重要的曲学问题发表了精要的见解,同时介绍了同门师友的研究成果,提供了学术线索。此著作简要、全面,结构谨严,论述深刻,为现代最早的专体文学史之优秀著作,至今仍有其学术光辉。  相似文献   

15.
始盛于元的散曲,是与唐诗、宋词鼎足而三的新诗体。自元迄清,散曲的创制经久不衰,作品逾万,作家近千,实在是我国古代艺苑中一份珍贵的遗产。但历来治曲学者寥若晨星,治曲著作则大多在内容上涉及不广,或在时代上包举不全,而加以综合论述的只有任中敏先生《散曲概论》一书。是书成于本世纪三十年代后期,仅两卷、六万字左右,其开创之功自不可设,但存在着过于简略  相似文献   

16.
贯云石为元代散曲创作成就最高的少数民族作家。其散曲的风格是以豪放直率为本色而又多格并存,其情采的艺术建构也呈现多姿多采的风貌,语言以通俗自然为本色而又不乏雅炼精整之风韵。  相似文献   

17.
金莲川幕府文臣是古代散曲史上最早进行散曲创作尝试的一批曲家,对散曲的形成和发展,有开创之功,并完成散曲从典雅到通俗的艺术演变。元好问与刘秉忠,皆以词为曲,词曲一体,以雅为胜。元好问与刘秉忠自度曲的出现,加快了散曲的艺术演变,渐至由雅变俗,散曲艺术日渐成熟。至商挺与杨果,散曲渐至雅俗一体,以俗为胜,散曲完全走向艺术成熟。  相似文献   

18.
《全清散曲》(增补版)是迄今为止搜集和辑录清代散曲最多的版本,它不仅对保存一代散曲文献意义重大,而且嘉惠学林,亦功德无量.由于清代文献资料浩若烟海,遗漏之作无法避免.缘此,其成“全”之美,仍需时日,致使学人至今难睹清代散曲全貌.笔者现将平日翻检所得之“散金碎玉”,作整理辑出,以备将来修订采择之需.  相似文献   

19.
周潇 《东方论坛》2012,(3):102-108
诸城丁氏为明清望族,明末清初名人辈出,其中以文学巨匠、《续金瓶梅》的作者丁耀亢最为杰出,其诗文、戏曲、小说等无不带有浓厚的遗民情结。散曲为丁氏家族之所长,丁纯、丁綵、丁惟恕、丁耀亢皆工散曲,饶有文名。近年学者又提出,丁耀亢祖父丁纯、父丁惟宁与《金瓶梅》的创作还有着微妙的关系,或即为该书的作者。丁氏堪为明末清初的文学世家。  相似文献   

20.
诸城丁氏为明清望族,明末清初名人辈出,其中以文学巨匠、《续金瓶梅》的作者丁耀亢最为杰出,其诗文、戏曲、小说等无不带有浓厚的遗民情结。散曲为丁氏家族之所长,丁纯、丁綵、丁惟恕、丁耀亢皆工散曲,饶有文名。近年学者又提出,丁耀亢祖父丁纯、父丁惟宁与《金瓶梅》的创作还有着微妙的关系,或即为该书的作者。丁氏堪为明末清初的文学世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