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3 毫秒
1.
鲁迅作品在海外的翻译和传播研究是鲁迅研究的重要内容。在近百年的历史中,鲁迅作品在英语世界的翻译和传播取得了较大成就,相应的研究也涌现出丰富的成果。纵观鲁迅作品在英语世界的翻译与传播研究现状,不难看出中外学界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展开了讨论:将鲁迅作品在英语世界的翻译与传播作为鲁迅海外翻译传播研究的构成部分,从整体上对之加以甄别和梳理;对鲁迅作品的英语译本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其中的语言和文化意象的翻译策略;从文学翻译活动的角度观照鲁迅作品在英语世界的翻译和传播情况,分析其中的得失与价值;专门分析鲁迅作品在英语世界的传播,揭示出文化语境对鲁迅作品海外传播的影响。相较于鲁迅作品在国内的出版和研究而言,鲁迅作品的海外翻译和传播研究仍是一项有待拓展和深入的领域。  相似文献   

2.
Perlmutter(1978)明确提出了著名的非宾格动词假说之后,语言学家对非宾格动词和非作格动词的语义和相关的句法现象作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回顾了转换生成语法学派对作格现象的分析和国内对作格的研究,用转换生成语法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理论、从句法/语义的角度探讨汉语存在着作格小句.  相似文献   

3.
模糊逻辑是一个新的逻辑分支。本文试图对模糊逻辑的一部分——模糊概念作一具体的分析研究,从以下几方面展开了论述:从哲学认识论、语义和语用等方面对“模糊概念”作了界定;运用模糊数学集合论方法对模糊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作了具体的描述研究;对模糊概念的论域和系统作了区分,并研究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对模糊概念在种类上不同于一般概念的特殊性作了具体描述。  相似文献   

4.
对于2005年度鲁迅作品研究的论文,有必要进行系统的梳理。笔者按照鲁迅作品的各分集、各文类,作出介绍性、综合性评述。述中有评,评述结合,既为读者提供了按图索骥的方便,也在评述中显示了笔者的观点。本综述共分两大部分:鲁迅作品各分集及文类研究和鲁迅作品整体研究(各种视角和层面)。第一部分意在对鲁迅作品的各个分集(如《呐喊》、《彷徨》等)和诸种文类(如杂文、诗歌等)进行汇总整理,共分9小节。第二部分意在从各种视角和层面透视对于鲁迅作品的整体研究,这一部分发文数量不多,笔者精选了其中5种较具代表性和颇具新意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该文对英诗的音步、诗行、诗节的内涵作了全面的介绍,对音步的种类和格律用实例作了精确的研究和分析,对英诗的押韵规则作了详细的归类,并以名诗名段辅以佐证。  相似文献   

6.
鲁迅笔名研究是鲁迅作品研究和鲁迅思想研究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本文研究了鲁迅笔名的修辞艺术的特点、规律及其杂文式的语言风格;并从修辞学的角度,结合语义学的方法和鲁迅作品的内容、时代背景,将鲁迅作品全部笔名(共129个)中的126个的涵义作了诠释,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一部分鲁迅笔名的涵义作了更深入的探讨和更确切的考证  相似文献   

7.
作格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但由于不同流派或者同一流派的不同学者对作格有不同的理解,导致了术语混乱。通过对类型学派和形式学派中的作格以及作格语言、作格性、作格动词、非宾格动词等概念的系统梳理和分析,明确其在各自学派中的内涵,进而对比了两个学派对这些概念的不同理解和研究侧重点。研究表明,类型学派和形式学派中的作格概念并无太多的相关性,惟一的共通之处是都使用S=P≠A这一原则确定作格性(非宾格性),但是适用的范围却不相同。中国国内学者对非宾格动词和作格动词的理解也不一致,相互间的讨论往往不在同一理论体系中。  相似文献   

8.
国内对跨境民族的研究方兴未艾。作者对跨境民族的状况作了类别的划分,对跨境民族的研究方法作了新的剖析,对跨境民族研究的性质和意义及有关的民族理论,在新的视角上作了概括。作者指出:跨境民族研究的实质是民族研究或民族问题研究;其方法是比较研究;其目的在于通过比较,推动我国的民族团结和经济发展;跨境民族研究的中、近期主题应当是处理好民族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酶学研究的关键历史事项作了简要论述,对酶的研究过程的新进展和新概念及发现RNA具有酶作用的意义作了扼要说明.  相似文献   

10.
李清照其人其作的研究历来是古代文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九十年代以来 ,对其人其作的研究有了新的变化 :研究观念不断提升 ,女性意识成了研究界的热门话题 ;研究方法也日趋多元化 ;以现代文化为基点 ,确立古典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最佳契合点 ;关注的内容日趋细密 ,微观研究别具特色  相似文献   

11.
当前高校学风建设出现新情况,表现出新特点,需要构建“以体制引领学风、以德育端正学风、以管理促进学风、以教风带动学风、以队伍支撑学风、以学术激活学风、以文化滋养学风、以典型示范学风、以考评激励学风、以叻学保障学风”的,各方协调、全员参与、师生互动、保障有力的学风建设长效机制,来保证高校学风建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冯天瑜著《新语探源》,在博稽史料、微观考据基础上,由文字而文化,使新语研究见其博大;由术语而概念,使新语研究就其精深;由史而学,使新语史生出新语学的胚芽,近代汉字概念史的研究因之得以提升。至于在宏大与精微之间腾挪自若,上下求索,使宏大自精微出,精微因宏大显,则更为是著之特色。  相似文献   

13.
《周易》研究,在历史上分象数、义理两大学派,因而形成《周易》研究的象数易和义理易两大领域,但由于不重视语言文字,造成了“狐不守丘,叶不归根”的局面。《周易》的现代研究,应当接收历史的教训,以语言文字研究为基础,包括象数、义理、语言文字三大内容。针对《周易》语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帛书《易》、竹书《易》语言研究的现状,目前亟需解决与语言文字有关的版本问题,《周易》语言文字的性质特点、时代性问题,《周易》语言的口语性、社会性问题,古音通假问题等,以纠正《周易》语言文字研究中一些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男女群体学业成绩差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大学生男女群体学业成绩差异问题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首先设计了测度指标用以测度男女学生群体学业成绩差异,检测结果显示指标较好地反映了学业成绩差异情况;然后实证了学习时间与学业成绩的正相关关系。并发现男女学生学习时间的不同。在此基础上建立并实证了学习时间影响因素模型,结果显示:高中学习习惯的保持程度、学生对学业重要性的判断、学生对课程安排的满意程度、寝室学风和学生对电脑的兴趣是主要的影响因素。通过分析男女大学生在各影响因素上的分值表现不同解释男女群体学业成绩差异现象。  相似文献   

15.
有效学习是个体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成功的前提和最终目的。笔者分析了有效学习的重要性,指出教育者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习者,通过优化学习环境,提供完全的学习内容,选择有效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过程的有效性,构建有效学习的舞台,促进个体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禅宗语录语言风格独特,禅宗语录对于汉语史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禅宗语言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有关禅宗语言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语法的研究、词汇的研究、修辞的研究。通过对禅宗语录语言研究概况的了解,有助于禅宗语言的进一步研究,有助于汉语史的研究和构建。  相似文献   

17.
论赛博空间中的学习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和网络迅速普及为人类创造出一个新型的虚拟生存空间——赛博空间。其独特性质和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引发了一场新的学习革命 ,导致了学习时空、学习基石、学习形态的重大变革。这必将产生新的学习理念 :开放学习 ,个性化学习 ,终身学习 ,虚拟学习 ,学会学习 ,学会创造。新世纪的学习者应积极迎接这场新的学习革命 ,努力培养自己的“电子学习”的能力 :学好计算机和网络的有关知识 ,提高信息实践能力 ,重视英语学习 ,提高信息免疫力。  相似文献   

18.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理论在要素、本质、属性、职能、基本矛盾、发展规律方面正在发生变化并受到冲击。相对而言,高等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存在层次偏低,研究泛化、无序,基础理论研究薄弱,理论指导实践吃力等问题。对此,必须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建设科学的高职理论规范,创新研究方法,实现理论研究学术化,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实践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的西学研究,大致呈现出“以西格西”、“以西格中”和“以中格西”三种形态.本文以西方经典研究的典范——荷马研究为例,具体分析国内学界在荷马研究领域对上述三种研究方法的应用.透过中国的荷马研究,中国学人深入认识西方、最终回归本土、复兴国学;乃至运用国学传统阐释西方经典的努力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20.
叙述学是研究叙述作品的一门学科、是在语言与文学的交叉研究中形成的新的文学研究方法。这个在小说创新的高潮中诞生的理论包涵内向性、抽象性的封闭系统 ,并注重叙述作品深层次的研究。蒙古族拥有丰富的民间文学遗产 ,它给叙述学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材料。在蒙古族新时期文学“内转型”现象中出现的叙述模式的转变更是叙述学的研究方法渗透于蒙古族文学研究领域创造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八九十年代 ,蒙古族文学界利用叙述学研究叙述作品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这无疑是发出了在蒙古小说研究中诞生叙述学系统研究的信息。但是 ,我们的研究还存在一些缺陷 ,鉴于这种情况 ,利用叙述学的方法深入蒙古族叙述作品研究时还应注意形成系统研究 ,从实践出发 ,扩展狭隘范围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