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阶段.本文从实践角度考察新民主主义社会从抗日根据地的雏形初具到建国初的全面展开再到不久后的完全终结的历史过程,认为这一旨在为建立社会主义大厦而奠基的社会形态被过早地终结了;在充分肯定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历史必然性的同时,应深入思考新民主主义社会从创建到终结的历史因由,这有助于理解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是对新民主主义社会模式的继承与超越.  相似文献   

2.
建国初期的中国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而非社会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产物 ,也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国情所作出的正确选择。新民主主义社会有两个基本特征即必然性和过渡性 ,它既有社会主义成分 ,也有资本主义成分 ,是一种特殊的历史形态。 195 6年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过早地结束了新民主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3.
1956年底,新中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之为标志,中国开始进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就是说:新中国经过短短的七年(1949——1956年)就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正确认识这一转变的历史必然性,对于我们正确理解中国为什么必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改革开放,具有重要意义。一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共产党就从理论上论述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特殊历史前提决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必然性;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短暂和社会主义改造的急促导致了初级阶段的漫长性;企图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左”倾教条主义加剧了初级阶段的紧迫性;三者的关系及其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5.
从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新民主主义社会现实、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当时特殊的国际环境等不同侧面,阐述20世纪50年代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问题,批驳借口所有制改革而否定社会主义改造必然性的错误观点。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新民主主义社会在中国存在的必然性所做的论述比较充分,但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时限问题的讨论却并不充分,甚至认识还很模糊。“新民主主义社会应是一个长期发展阶段”,这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历史唯物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结论,“新民主主义社会应该长期存在”是中国国情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对国情的正确认识,具有合理性。新民主主义社会提前终结会对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不利于经济建设路径的选择,并导致对社会主义本质的错误认知。认真总结这一段历史经验,有利于我们了解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7.
民主革命成功后,是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完成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还是经过一个过渡时期再向社会主义转变?采取何种形式转变?这是当时摆在党中央面前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周恩来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有关理论,参照苏联的经验,结合中国的实际,提出了一系列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必须经过一个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阶段,才能向社会主义转变;二、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只能是和平过渡;三、完成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必须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四、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是要实现国家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多种因素合力推动的必然结果,其产生具有历史必然性:经典社会主义的本质呼唤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终结催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时代背景孕育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社会两太理论内容构成.新民主主义革命论主要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新民主主义社会论主要解决中国革命胜利以后应该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这两个理论前后衔接,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后者是前者发展的必然结局.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的理论起点,并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践提供了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中期,毛泽东在研究中国革命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必须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思想。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设想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统一的新民主主义中国,经过长期的新民主主义建设,使中国由农业国转变成工业国,然后再发展到社会主义。这表明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战略已初步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的前夜,毛泽东细致地分析了中国的具体情况,建构了和平地稳妥地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总战略。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标志着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战略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论”和“新民主主义社会论”两个密切不可分的组成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论”回答了俄国十月革命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东方国家应该怎样进行革命、如何进行革命的一系列问题,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的思想,解决了武装夺取政权的具体形式和策略问题。但从基本内容来说,它并没有超越马恩列斯所阐述过的理论范围。“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则是过去马克思主义著作中从来没有涉及的问题,它提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之后,可以通过“新民主主义社会”这样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形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找到了实现革命转变的具体途径,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形态理论的重大创新。“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在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有过初步的试验,新中国成立后在全国范围内有过成功的实践。 然而,从1953年开始,毛泽东改变了他原来正确的思想,转而批判“确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匆忙实行了“三大改造”,抛弃了“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犯了空想社会主义的错误;接着又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使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发生了严重的扭曲。究其原因,主要是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误读了列宁的过渡时期理论,其理论支柱是“生产关系决定论”、“上层建筑决定论”和所谓的“不断革命论”。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奇特的历史命运给我们的现实启示:一是必须弄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关系,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质上是新民主主义的回归和超越;二是要重新认识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与建设社会主义的关系,建立改革开放的话语权;三是要借鉴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经验,加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四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重新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主要原因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理论 ,新民主主义社会应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必要的历史阶段。但新民主主义社会只经过了三年的实践就被毛泽东放弃了。本文认为毛泽东过早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主要原因既不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本身的缺陷所致 ,也不是苏联的影响 ,而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在理论上没有弄清楚  相似文献   

13.
新民主主义理论除了革命论和社会论外,还包括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后者在新民主主义理论中所起的作用是重大的,决定了整个理论的形式;同时,这个理论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又是肤浅的,主要照搬了马克思主义的本本和前苏联的经验,进而造成了新民主主义理论的若干矛盾而最终导致了这一理论的解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新民主主义理论由于对社会主义的理解是不同的,因此,属于两种不同的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运用“资本主义因素”具有历史必然性,而这一历史必然性的理论依据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它是由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决定的;其次,它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文化的落后性决定的;再次,它是由当代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特征直接决定的。  相似文献   

15.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是中国共产党在我国社会主义必经的发展阶段问题上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贡献。本文在详细考察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历史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对两论之间的内在联系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从1949年到1952年新民主主义中国按照毛泽东的构想,运行良好,秩序井然.此后,毛泽东对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的判断出现了一定的偏差,过早地提出了向社会主义全面过渡的总路线,加快了所有制变革步伐,使过渡时期提前结束.分析其原因,总结历史教训,有助于我们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7.
建国后,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的面貌迅速改观,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实践只存在了3年。笔者认为,由于时代和历史的局限,毛泽东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认识存在着明显不足或偏差,这是他提前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本文对此进行分析,以求我们今天更好地理解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后 ,毛泽东根据当时中国国情 ,认为应先搞一段时间的新民主主义建设 ,条件成熟后才开始社会主义的全面改造 ,即向社会主义过渡。到 195 2年下半年 ,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毛泽东逐渐放弃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开始酝酿并提出了立即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设想。探索毛泽东这一转变过程中的思想认识轨迹 ,对于我们今天坚持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介绍毛泽东经济思想的基本特点、内容和历史地位。指出毛泽东经济思想具有时代性、全局性、探索性三大特点 ,包括新民主主义经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三大理论。我们应该辩证地对待毛泽东经济思想 ,充分认识其对当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从认清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到以苏为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从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到把握历史主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立足国情进行实践奋斗、理论探索和自身建设,从中国国情实际出发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革命、建设和发展道路,制定符合中国实际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展现出鲜明的国情意识。中国共产党的国情意识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以科学认识国情、高度重视国情、积极改造国情为目标导向,以社会主要矛盾及其变化为分析重点,以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为基本途径,体现了承认国情现实制约性与重视改造国情能动性的有机统一。新时代必须继续坚持国情意识,使这一科学的思维方式成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力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