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0 毫秒
1.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人们的主体性意识越来越强烈。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者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其主体性的发挥和实现是促使高校学生主体性实现的重要基础,因此必须从网络环境下自身的变化出发,以虚拟空间的互动与现实社会中的研讨相结合、工作主体的工作目标与教育客体的网络兴趣相结合、正确的舆论导向与网络舆评热点相结合、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与网络新技术的应用相结合这四方面为要旨增强自身的主体性,从而有助于激发高校学生的主体性,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与落实。  相似文献   

2.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生成是网络文化发展规律、网络环境下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三位一体的过程。文化与科技的融合、现实与虚拟的共生、人与网络的互动共同推动着网络文化的发展。从知、情、意、信、行矛盾转化的角度看,网络环境下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表现为认知的“选择性扩张”、情感的“蝴蝶效应”、意志的“从众流瀑”、信念的“涨落突变”和行为的“群体极化”。科学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持网上与网下相结合、网络传播与网民接受相结合、主体性与主导性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文章探讨新闻认识论的演变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对“数字新闻”做出符合逻辑和经验的定义。文章认为,从“数字性”出发形成的数字新闻认识论同时在三个方面挑战传统新闻认识论:新闻实践主体不再以人为绝对中心;新闻产品与叙事的边界模糊化;新闻的社会效应脱离“合理性假设”。据此,文章将数字新闻定义为“由数字媒体生态所培育的,旨在对社会现实进行再现、建构和介入的信息关系网络”。基于此,未来的新闻学研究或将以“关系”和“互动”为基本分析单元,探索适用于新闻生态分析的混合方法,并持续关注各种类型的另类媒体与新闻运动;未来的新闻教育则将实现从职业教育到素养教育的转型。  相似文献   

4.
媒介传受双方通过网络互动交流,孕育了新闻传播的一种新型表现形式,这就是网络互动新闻。网络互动新闻以其超越时空限制、瞬间传播、信息量大、即时交流等卓越性能备受广大受众的青睐。随着网络技术的日臻完善,互动新闻逐渐显现出其鲜明的个性特征。 首先,互动性新闻具有传统媒体不具备的即时双向交流的特点。在网络出现之前,新闻传播大多是单向式传播,即媒体播出什么,受众就被动地接受什么,即使通过电话、信件等方式即时反馈意见,也避免不了周  相似文献   

5.
网络教学中教学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网络教学尤其是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学,将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并将成为新世纪的主流教学形式。本文从信息时代对人才素质结构的要求、教学模式在教育中的地位、传统教学及网络教学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在网络环境下构建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进而构建了以"主导-主体论"为教学指导理论,传统课堂教学与"纯"网络教学相结合,多边互动,网状互补的集成式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前高等新闻教育总被人诟病为太过宏道抑器、重学轻术,使新闻专业学生就业率屡创新低。本文以宏观视野与具象问题相结合、以理论阐释与实例举证相统合的析事手法,通过对社会整体就业状况、新闻专业在高校就业中所居实景、新闻界存在的主要问题、大学新闻教育的价值旨归等诸方面的剥笋式诠释,试图达到对高校新闻教育问题的实质性体认,以图为未来新闻教育改革不知失“轨”提供警示。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等学校新闻教育超常规发展,带来了人才培养的同质化问题。以美国、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的新闻教育各具特色,形成了差异化复合培养新闻人才的格局。各具特色的新闻人才来自于人才培养理念与模式的差异化,其结果必然是新闻教育与传媒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新闻人才的同质化根源于人才培养理念与模式的同质化,其结果必然造成某一类型的新闻人才严重积压,其他类型的新闻人才严重短缺的畸形状态。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新闻人才培养的经验对于提高我国新闻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加强网络编辑专业是当前新闻教育的一个突破点,网络编辑专业应该培养掌握相关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知识、具有扎实的新闻传播专业知识、具备熟练的多媒体整合能力、具备敏锐的新闻观察力和驾驭网络互动的能力和具备良好的新闻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意识的综合型人才,并据此制定网络编辑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原则和设置内容。按照科学原则,制定合理的课程结构体系,并应用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才能够真正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具有真才实学的网络编辑人才。  相似文献   

9.
网络人际互动是以电子邮件、博客、微博、微信、QQ、飞信、论坛等交互工具为载体的新型交往实践形式,以其平等互助的人际交往模式、即时有效的信息传播方式、多元丰富的海量信息等优势使得网络互动平台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成为可能。应分清网络人际互动的主流与支流,破除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因素,以此平台作为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导作用、实效性和育人功能的载体。  相似文献   

10.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567体系是指以提高认识理性对待、建立网络安全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567体系长效机制、建立完善的567体系绩效评估体系等5个保障;实效性原则、自律性原则、平等性原则、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疏导与堵截相结合的原则、网上与网下相结合的原则等6个原则;海量信息、多媒体技术、渗透性、信息素养教育、网络自我培育、互动性、学生为本等7个核心为教育体系主干,以互联网为载体,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目的,通过多途径、多技术、多手段、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1.
网络新闻是因特网与新闻结合的产物 ,具有时效快、信息量大、互动性和关联性等特点 ,但也存在可信度低、信息污染和重复雷同等不足 ;应尽快建成一批权威性网络主流媒体 ,严格网络新闻业的管理 ,同时积极培养具有网络素质的新闻人才 ,以促进我国网络新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浅谈当代大学生的网络德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网络是20世纪的一个发明,而它在21世纪爆炸式的发展则是一个奇迹。它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内容,互联网上的黑客、垃圾信息、色情网站、暴力新闻,“西化”思想等许许多多的引诱将矛头指向当代的大学生,给高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所以网络德育走进了大学生活,它指引着大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网络心态,以科学的思想武装自己,抵御网络上的种种诱惑,使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陈振海 《南都学坛》2010,30(5):126-128
在海量的新闻信息平台、即时快速的信息发布、多媒体化的信息接触方式以及人性化的媒体互动等推动下,未来网络新闻媒体将朝着单项—互动—共动、单媒体—多媒体方向发展。网络新闻媒体发展走向为:网络新闻的来源日趋多样化,并推动网站形成采写特色;网络新闻媒体将快速分化,实现精确的市场定位;新闻网站的业务将进一步拓宽,其内容凸显多媒体化的优势;新闻网站在运营上将会逐步实行"付费"形式。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互联网以其迅捷性、多媒体化、交互性、自由性、个性化的特点深深影响着当代大学生,我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一些高校已经基本形成比较成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但是要想取得长远的发展、进步,必须进行创新突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结合时代要求,改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网络教育的吸引力,提高法律约束能力和监管力度,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体制,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相似文献   

15.
网络新闻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揭示网络新闻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网络新闻“即时性双刃剑”,追求商业化的弊端,提出了网络新闻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应学习人民网的经验,做到三个结合,以发挥网络新闻原创性、即时性、服务性等优势。  相似文献   

16.
计算机网络对学生有负面影响,但不能采取简单制约式管理。虚拟社区类论坛对学生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和亲和力,我们应加以研究利用。我们应该在网络化前提下构建一种崭新的教育模式:从显性网络教育模式到隐性网络教育模式的突破,将现实激励和虚拟激励相结合,建立新教育模式下的教育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7.
第四媒体的崛起与传统媒体的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传播领域 ,因特网继报纸、广播和电视之后 ,作为第四媒体正异军突起 ,对传统媒体造成巨大冲击。同传统媒体相比 ,因特网具有多媒体、个性化、双向交互、实时传送、极大丰富、全球传播等特点 ,这正是它优于传统媒体的品质。传统媒体面对因特网的挑战 ,必须顺应形势 ,改革创新 ,扬长避短 ,争取自己在网络时代的生存和发展。传统媒体的改革创新 ,关键是调整心态 ,把自己由信息发布者变为信息提供者 ,真正确立为受众服务的观念 ;核心是运用现代技术 ,革新传播方式 ,积极拓展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广度 ,不断提高新闻产品生产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新闻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网络新闻在蓬勃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传播特征,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主要有两个方面:从网络媒介自身来看,网络媒介应自觉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关注传播的个人化,完善网络新闻人才的培养计划;从外部环境来讲,则要提高受众的媒介素养,适当放开网络媒介的采访权,完善网络新闻的法律规范。这些措施不仅能够使网易新闻健康成长,而且可以使网络新闻行业跃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9.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医院预约挂号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动互联网的浪潮正在席卷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新闻阅读、视频节目、电商购物、公交出行、产品营销等热门应用都出现在移动终端上。而微信公众平台是腾讯公司在微信的基础上新增的功能模块,通过这一平台,个人和组织可以打造一个微信公众号,并实现和特定群体的文字、图片、语音的全方位沟通和互动。本文正是研究如何利用这一移动应用开发技术,应用在医院的预约挂号系统中,作为传统的电话预约和桌面终端互联网预约之后的新一代交互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