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感性教学论中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感性教学"是运用美、美感和艺术的方式展开的教学活动方式。"感性教学论"则是关于美与教学、美感与教学或运用美、美感及艺术的方式来进行教学的一种实践与思考的理论。感性教学论中的主要理论问题是:感性教学的本质;教学中理性与感性的关系;关于"感性教学法"等。  相似文献   

2.
本文作者认为,形象与语言的关系问题,语言在形象思维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是以往美学理论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为此,本文从语言作为美感对象的内部机制入手,结合文学创作、文学欣赏、文学批评的实际,着重探讨了语言意义的功能指向、言语逻辑和美感逻辑、美感反应的语言反馈等问题,从中描述了美感反应中语言与形象相互转换的过程和规律.  相似文献   

3.
研究美感是审美心理学的中心问题,它是直接研究审美主体普遍而复杂的审美心理现象的。李泽厚在五十年代写的第一篇美学论文《论美感、美和艺术》中,首先就重点地探讨了这个问题,并以此作为他研究美学的前导。他在后来的一些美学论文中又作了深入的研究。这里,我们主要就美感的来源、特性以及美感中的移情现象等方面来看李泽厚的美感观。  相似文献   

4.
美感问题,是美学理论中有待深入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近几年的美学讨论中,这个问题已经得到了比较广泛的注意和研究。从讨论情况来看,存在着一个如何看待认识论在美感探讨中的地位问题。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谈我们不成熟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中外文化的差异、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的不同,导致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极易导致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困惑。文章归纳了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几个普遍问题,并提出教师应不断地提高自身教学修养,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使英语翻译具有中文般的美感。  相似文献   

6.
美感是感性认识还是理性认识?或者兼而有之?这个问题乍看起来似乎没有探讨的必要了。但事实并非如此,从美学这门科学建立以来,就如何解释美感的特征和性质,仍然是长期争论不休没有解决的难题。本文打算就当前关于美感性质的论述,作一些评说和探讨,以期得到教正。 一、美感纯属一种感性认识吗? 从审美的角度出发,有的学者提出,美感是审美者对审美对象的美赋予的一种情感反映。只要审美者看到审美对象的色彩,形状、声音、容貌,就能立刻判断事物的美或丑。美感是审美者在瞬时间内对审美对象作出的一种不加思索的动情反映。因此,它不能和认识判断、分析理解相提并论,否则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探讨了翻译汉诗词的美感追求:节奏美感、形体美感、音韵美感、意境美感、风格美感。分析后得出结论,在汉诗词英译的过程中就必须字斟句酌,最大限度地保持和再现原诗的节奏、形体、音韵、意境、和风格等诗歌美学价值,创造出形神兼备的译品。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中,能否有意识地、完美地再现原作的模糊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者的识解方式。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识解理论,以中国古典诗歌及其英译为例,围绕汉诗英译中的模糊美感再现的问题,阐释了识解方式对模糊美感的磨蚀作用,并探讨了模糊美感再现的一些技巧。  相似文献   

9.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並为将来参加祖国建设奠定体质基础。而体育教学是实现上述目的与任务的基本途径。因此,如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一直是体育教师不断探讨的问题。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方法是多方面的,本文仅对体育教学中的美感教育,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教师不仅要传授科学知识,教会学生正确掌握各项运动技术,通过锻炼增强体质。而且,要在教学中注意美感教育,以促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品质,提高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0.
近50年来,高校中国画专业的素描基础课没有充分分析中国画专业的自身特点,素描基础课与专业主干课严重脱节,教学中走了许多弯路.本文指出了高校中国画专业素描基础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针对中国画自身的专业特点,从分析美术作品基本要素入手把素描基础课放在中国画专业的整体教学中去把握,初步得出结论:中国画专业的素描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在教学内容重合最多的是作品的形式美感,所以在素描基础课中应以培养学生对"形式美感"的理解和实践能力为教学的核心目标.  相似文献   

11.
美感教育在器乐教学中有着特殊的作用。器乐教学中,演奏技术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如何把娴熟的技术巧妙地运用到乐曲中,这就需要美感的培养。本文从创造性的练习、聆听及欣赏、提高表现力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培养技巧的同时进行美感教育。  相似文献   

12.
认识观是马克思美感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观点。马克思认为,美感是一种认识,是对美的认识、反映;美感认识是包含有情感的认识,是认识与情感的统一,理性与感性的一致;马克思肯定艺术和审美中的认识作用,但对艺术中的真挚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也是极为赞赏的。当代中国美学尤其是在20世纪50、60年代到80年代中期以来,对美感问题的研究与探讨,主要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范围内进行的,是对马克思美感认识观的继承、运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欣赏美、创造美和传播美的能力,这其中最重要的是美感。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教学,核心目标是对幼儿教师的美感教育,也是与非师范美术专业教学的不同所在。  相似文献   

14.
该文运用原苏联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关于大脑高级神经活动的“动力定型”学说,全面、系统、深入地分析了美感产生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机理,科学而缜密地解释了美感的个别差异、美感的发展变化、美感的加强与减弱的中枢生理原因,从而将心理学和美学中关于美感问题的研究推向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5.
论美     
美学热悄悄地沉寂下去了。但美的本质问题仍然顽固地困扰着美学界。因此,本文愿意趁着眼前的这种不再受热情和投机干扰的冷静气氛仍然占据优势的机会,对美的本质问题做一反思,以期抛砖引玉。一美和美感是相互规定的。这种规定表现为:1、美是从已往美感中发现出来的普遍概念,或是美感的共性。因此,美感规定了美。2、美作为已成立的概念,又规定了美感的发生,或美感就是美的概念在遇到符合于自己的东西时所引起的主体感受。  相似文献   

16.
继汪济生的《系统进化论美学》之后,近来鲁晨光的《美感奥妙与需求进化》和肖世敏的《有动物有美感论》又从进化论角度谈到了美感的起源及相关的美的本质问题,读了之后颇受启发.肖世敏批评了我们美学界普遍存在的将人与自然截然区分开来的二元论倾向,否认可能存在的美感的生物性本源.我以为这个批评是中肯的.在美感起源的问题上,历来有许多不同看法.不少朋友倾向于普列汉诺夫的观点,认为美感与美都起源于生产劳动,也有一些朋友认为应将其它社会实践包括进去,比如巫术、游戏之类.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美感思想在中国当代的研究,从20世纪50-60至80年代初的美学大讨论,主要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有关美感思想的阐释与运用,从总体来看,这一阶段美学研究者们是重在从哲学的层面来探讨美感的本质,并在唯物辩证观、实践观和认识观等几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美感理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美学在引进西方美学的过程中,研究者们一方面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美学、美感理论为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另一方面也打破了原有的比较单一的哲学认识论思维模式,开始注意从生理学、发生学、尤其是从心理学美学等角度对美感经验、审美心理进行多层次、多侧面的全方位考察,马克思主义美感研究逐步走向深化。  相似文献   

18.
为了适应美学教学需要,全国高等民族院校文艺理论研究会集体编写了《美学十讲》一书,比较通俗、系统地阐明了美学的基本原理。这里选登论述美感的产生、发展、特征与本质的《什么是美感?》一讲,供美学爱好者参考。其余各讲阐述的问题有:美学的研究对象,美的产生、发展、特征、本质及分类,美感的心理形式、分类及审美标准,艺术是美的集中表现及其分类,美育等。该书即将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9.
审美评价是美学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它既不同于一般的科学评价,也不等同于文艺批评;它既与美感有密切联系,又不等于美感;它既有差异性,又有共同性。也就是说,审美评价有它自身的特性。下边就这个问题试作探讨。审美评价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精神活动,它是审美主体从一定的审美观念出发,对审美对象的美丑属性及其程度、价值进行评判的综合性思维过程。审美评价比美感具有更  相似文献   

20.
通过教学实践,从数学中的美感、数学建模、培养想象力、引导发散思维以及如何诱导学生质疑等五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学生思维创新及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