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马克思恩格斯工农联盟的基本思想包括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需要农民阶级支持,农民阶级的解放需要无产阶级领导,他们二者的共同诉求是工农联盟建立的基础,无产阶级代表农民阶级的利益是建立工农联盟的必要条件等。在坚持马克思恩格斯工农联盟思想基本观点的基础上,毛泽东根据中国实际对农民在革命斗争中的角色进行了新的定位,指出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并深化了对农民阶级内部不同阶层革命性的分析,强调在革命斗争的过程中要代表和实现农民阶级的利益,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工农联盟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对中国农民本体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始终关注和研究农民,具体分析了农民阶级构成及其整体特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民革命主力军思想。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中国近代史起止为1840年至1949年,其基本线索为时代中心的变化,即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相继成为时代的中心,依次领导了近代史上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据此可将近代110年的历史分成3个时期:(1)1840年至1895年是农民阶级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民主主义革命揭幕时期;(2)1895年公车上书至1927年大革命失败是资产阶级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3)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是无产阶级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相似文献   

4.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时代,反复发生的农民战争历来是中国人民追求理想社会的重要力量。1851年爆发的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将中国农民阶级前赴后继、浴血苦战所追求的社会平等理想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推向了历史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5.
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中国面临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人民为了祖国免于被帝国主义瓜分,掀起了震撼世界的革命群众武装斗争——义和团农民反帝爱国运动。尽管这次革命群众运动由于农民阶级的弱点和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终于在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封建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下归于失败,但它却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阴谋,  相似文献   

6.
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一贯重视知识分子在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深刻指出:“没有革命知识分子,革命就不会胜利。”“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要求我们党去认真地团结工人阶级、全体农民阶级和广大的革命知识分子,这些是这个专政的领导力量和基础力量。”毛主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对我国知识分子的状况作了正确的科学的分析,为我们党制订了对知识分子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在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  相似文献   

7.
列宁在领导十月革命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阶层理论,正确处理了无产阶级同农民阶级的关系,解决了工农联盟问题,实现了无产阶级与农民的联合。列宁在正确处理无产阶级和农民阶级关系的同时,还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方法,在不同时期制定了对资产阶级的不同政策,正确处理了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关系。同时,列宁还特别注意协调工人阶级执政党与其他阶级、阶层的关系,壮大了无产阶级统一战线,调动了广大中间阶级、阶层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五大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中国共产党如何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呢?十五大报告指出:关键在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继续推进新的伟大工程,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一、中国由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由共产党领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由共产党领导,这种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是经过长期斗争考验形成的,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近代中国历史发展表明: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阶级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由于是小生产者,受着落后生产方式的限制,提不出彻底的革命纲领,也看不清革命发展的前途,不可能担当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民族资产阶级在民主革命时期,有一定反帝反封建的要求,但由于他们在经济上的软弱性和政治上的妥协性,不能完全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割断关系,没有发动群众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勇气,所以,也担当不了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那末,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肩上.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不仅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而且始终站在民族民主革命的最前列,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的艰  相似文献   

9.
三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内阶级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中国大资产阶级转到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反革命营垒,民族资产阶级也附和了大资产阶级,革命营垒中原有的四个阶级,这时剩下了三个,剩下了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包括革命知识分子),所以这时候,中国革命就不得不进入一个新的时期,而由中国共产党单独地领导群众进行这个革命”。当时红军的建立和苏维埃运动在农村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的农民观对于中国革命、建设的历史进程都产生过重大影响,对于改革开放的当今中国如何解决三农问题仍具有借鉴、启示作用。极端重视农民阶级,十分强调农民阶级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主张紧紧依靠农民阶级,是毛泽东农民观的突出特点之一。由此带来了中外学界在认定毛泽东农民观属性问题上的一些分歧,它究竟是属于马克思主义的抑或是民粹主义的?笔者认为从整体上来看,毛泽东的农民观是属于马克思主义的农民观,它与民粹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在某些认识和主张上的确带有民粹主义的色彩。  相似文献   

11.
新富农阶层是全面抗战时期中共在革命根据地鼓励发展生产而出现的新阶层。作为阶级成分的新富农阶层,一方面是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在以陕甘宁边区为代表的抗日民主革命根据地成功实践的表征;但另一方面也是马克思主义阶级划分理论下应当“革命”的对象。作为客观存在的新富农,他们是通过勤劳致富的生产能手。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指导下,中共在坚持“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性质”原则性的同时采取灵活性的方式,将政治坚定、经济贡献突出的新富农群体解释为革命的富农,最终实现党内外对新富农阶层由质疑向认同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始终认定并坚持相信和依靠农民这个最广大的群体。然而,他的兴奋点和聚焦点更多是农民中的贫苦阶层。在革命战争时期,他们是革命的先锋和主力军,建国后他们依然是政治舞台上的主唱。毛泽东的这一认识,既使他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也对其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深刻影响。历史昭示我们,只有认清谁是农民的主体,才是真正认识农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两湖地区的农民运动开展得最为迅速而激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湖北农民的支援下,北伐的西路国民革命军得以击溃吴佩孚的反动势力,并把他们逐出湖北。其后,武汉成为中国的革命首都。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结合中国的实际,对农民革命进行了艰辛地探索,形成了农民革命主体论、农村阶级划分论、农村土地革命论、知识分子动员论为主线的内涵丰富之农民革命思想论纲。毛泽东农民革命思想论纲是毛泽东思想的主体,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对于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等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李大钊、毛泽东、陈独秀都认识到农民问题的重要性,即农民问题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同时三者的农民思想既有相同点又有差异性。三者在对农民运动的总体认识、解决农民问题的途径、农民的指导思想三个层面存在共识,三者的差异性体现在研究方法、理论运用及革命道路选择这三个主要区别上。比较和分析三者在农民思想方面的认识,可以引发对农民问题的现实思考,为当前农民的政治现代化、社会化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等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6.
在近代以来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问题的能否解决事关中国革命的成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从中国的特殊国情出发,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在了农村,以解决农民问题为突破口,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从而使农民问题的成功解决成为中国革命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7.
太平天国研究中居于主流地位的阶级分析论范式普遍存在三种方法论误区:首先,这一范式习惯用《天朝田亩制度》作为衡量起义者实际施政的尺度;其次,阶级分析论者一般都理所当然地认为,作为农民起义的太平天国起义者所建立的政权,必然是一个代表农民阶级利益的革命政权;最后,阶级分析论者们对太平天国人物的评价习惯于根据该人物对太平天国政权的政治忠诚来定夺。因此,突破阶级分析论贫困的研究框架,便成为扭转太平天国研究整体式微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协会对我国的乡村治理有着深远的影响。根据一些党史材料,分析了土地革命时期农民协会的发展背景、发展过程、组织系统、主要活动、性质和特点,以求勾勒出这一时期农民协会的概貌。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农民协会对新时期乡村治理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代史上,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提出了各自的社会发展主张,如太平天国制定的《天朝田亩制度》,康有为企求的“大同世界”,孙中山提出的以“平均地权”为主要内容的民生主义,这些主张实际上只能是乌托邦。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蕴涵更加丰富、更加准确、更加稳定的社会治理目标和社会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对时代的超越,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历史选择。  相似文献   

20.
从社会阶层结构变迁视角审视,农民中等收入者的出现是新时期中国农村社会民间主体力量兴起的标志。新农村建设的本质是农民现代化,深层底蕴是培育农民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公民社会。农民中等收入者在农村社会阶层结构中的位置和占有资源的特征决定了他们是新农村建设的创造主体。从目标实现诉求与时间推进跨度两个层面分析,农民中等收入者的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基本一致,培育农民中等收入者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合法价值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