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水仙花、黄玉雪、汤亭亭和谭恩美这四位著名的美国华裔女作家,她们作为不同主体,在不同历史时代和不同社会背景中,显示了华裔文化身份认知从无法抉择的选择、无奈地被同化、含混商讨到"复合型"族群性建构的过程,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美国华裔妇女文学的发展进程和社会、文化总体语境的变迁状况.  相似文献   

2.
当代美国华裔文学重点表现了中国文化这一"他者"如何融入美国语境的问题,表现了中国文化如何与美国文化的碰撞、纠葛和对话。在中国文化的镜像中,华裔得以照见自己的存在,在美国语境之中建构华人的文化身份。美国华裔在文学作品中呈现出中国文化的复杂和多元,一方面,这是由于他们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地位不同,另一方面,这些作品中的中国文化书写和文化身份建构本身也是"一个产出的历史过程",呈现出一种动态的形势。  相似文献   

3.
从后殖民翻译看《女勇士》的文化身份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语境下,文化身份一直是流散文学,尤其是华裔美国文学备受关注且热议的一个话题,但从翻译的视角审视文化身份的论著,目前尚不多见.与许多华裔美国作家一样,汤亭亭借用文化翻译以完成后殖民语境下的跨文化写作,并成功在美国主流社会立足.通过杂合,她用独特的改写与重塑,融合不完整的“中国”文化记忆与其身处的美国文化,对英语这一完整的连续的整体发出挑战,也激发读者参与到文化翻译当中.她成功地再现了异域“中国”文化,也构建了本土的美国文化.  相似文献   

4.
美国华裔的族裔身份与中国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裔的族裔身份(Identity)是美国华裔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的主题。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文化在华裔族裔身份定位中起到不同的作用。中国文化对于美国华裔有社会意义和政治意义。中国文化是理解美国华裔族裔身份衍变和现状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族裔身份是美国华裔文学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中国文化在华裔的族裔身份定位中有必不可少的作用。社会环境、经济形势和政治动机等因素 ,使得身份定位中的中国文化政治化  相似文献   

6.
文化身份一直以来都是华裔美国文学中的主题,其定位在华裔美国文学史上屡经变迁,即从文化认同、反认同再到否定的认同;本文通过比较黄玉雪的《华女阿五》与任璧莲的《典型的美国佬》的文化身份定位问题,探讨华裔经历的两种不同的文化身份定位的变迁问题。  相似文献   

7.
短篇小说<安乐乡的一日>通过一个华人家庭在美国的生活表现了华人所负载的中国文化与美国文化之间的冲突和斗争.在美国的主流文化中,脱离中华母体文化的华裔已经被边缘化为"他者".他们既无法得到移民国家(本文指美国)的认同,又由于时空的疏离而与祖国有着隔膜的尴尬状态.因而,对于身份的焦虑、对于文化身份的追问与认同渐渐地成为海外华文文学描写和深层挖掘的主题.笔者从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人手来探析华裔的身份认同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美国,随着近年来"亚裔研究"、"中国研究"等学科的发展,美国华裔的文学和文化成为研究热点。而身份问题更是族裔研究的重点。身份不仅是一个学术研究课题,也是少数族裔非常关心的现实问题。身份表示一个人的归属,因此身份也是美国华裔文学的重要主题之一。以美国当代华裔女作家谭恩美小说《喜福会》为例,探讨美国华裔的身份变化,揭示身份中文化、族裔和社会因素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9.
美国华裔文学的身份和属性研究历来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速,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碰撞日益增加,全球性的文化认同及整合现象应运而生,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发展为全人类的共同文化——全球文化。文章试图从这一角度,通过对旅美女作家查建英的作品《到美国去!到美国去》的分析,从文化层面上重新给予美国华裔文学身份和属性新的定位与解读。  相似文献   

10.
文化适应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体从一种文化背景进入一种新的文化背景时产生的心理适应问题。本文运用文化适应心理学理论分析了美国华裔小说中四位主人公的文化适应过程,从而建构起适应多元文化的文化身份,帮助华裔美国人在文化冲突中控制自己的行为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多种文化交流,使美国华裔文学超越时代、民族的界限,使文学发展进入全球化时代。  相似文献   

11.
文化差异·文化冲突·文化调适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从一定意义上讲,文化的存在和发展是一种差异性存在和多样性发展。文化差异既是导致文化冲突的内在根据,又内涵着文化调适的内在依据。  相似文献   

12.
文化的多样性既表现为文化的民族性,也表现为文化的世界性,世界文化是由多姿多彩的各民族文化组成的。文化殖民主义企图用单一的文化模式强行取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模式,违背了不同文化主体间平等交往的原则,是对人类文化生态的破坏。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发展,是人类的共同利益,也是世界文化生态平衡的前提,保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的共识。  相似文献   

13.
文化自觉与文化发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文化自觉是民族文化的自觉,是中华民族对自身文化发展的自觉.当前,唤起全民族的文化自觉意识,使文化自觉上升到理性的层面,成为全民族认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将大大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近代"西学东渐"的过程中,<泰西新史揽要>经由西方传教士李提摩太的翻译和广学会的刊印传入晚清社会,一时间举国争诵,"洛阳纸贵".由于其内容上对"变通观"和"进化论"的侧重以及与西方先进的自然科学相结合的特点,这本在西方并不为人看重的历史作品得以在较广范围和较深层次冲击了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阶层,特别是对维新派人士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这一文化传播中的"郢书燕说"现象也揭示了文化增殖的本质.  相似文献   

15.
文化自觉与文化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一种被称为“原生态”的民族民间唱法堂而皇之地进入主流媒体,成为中央电视台“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与“美声”、“民族”、“通俗”唱法并列的独立品种,打破了前三者“三足鼎立”的声乐版图,引起了广大电视观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甚至成为“大奖赛”中最吸引人眼球的亮点。  相似文献   

16.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撞击融和 ,必然带来社会思潮的昂进与嬗变。二十世纪初与末东西方文化的两次论争 ,带来了中国社会广泛而深刻的变革。然而 ,对于“文化”这一概念 ,论争双方始终没有统一的定义界说与逻辑前提。文化之间的比较论争 ,由于民族文化所给定的价值取向、思维习惯、行为预期与个性心理的不同 ,从而形成迥异的文化心态。重塑民族新的文化人格 ,端正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取的文化态度 ,是消除学术争执与解决民族现实问题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7.
人类目前处于全球化时代,互相联系更加紧密,各民族各国之间共性更多.在强势文化和强势民族国家占主导地位的同时,地方性和民族化更加强烈.全球化刺激了各民族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并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供了动力和条件,新形势要求我们利用全球化的技术支持,用全球化理论研究和观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强,以便中华文化与全球化时代共生共荣.  相似文献   

18.
文化时代的文化力和企业文化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人类经历了政治时代、经济时代和文化时代。在一切时代,人类的发展都依赖生产力的发展。在政治时代,生产力主要借助政治力而发生作用;在经济时代,生产力主要借助经济力而发生作用。在文化时代,生产力主要借助文化力而发生作用。文化时代的文化力,又突出表现为企业文化力。企业文化力极大地放大了企业创造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成为生产力的关键能力,使企业大大提高了自由、自觉活动的能力。企业文化力的培育,成为企业追求的一个目标;企业文化力的大小,成为企业活动能力的标志。  相似文献   

19.
20.
文化研究是当今世界一个无法忽视的学术研究领域,无论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流行文化的“全球化”,还是中国城市化建设中出现,种种根源于民族文化背景的问题,都需要我们站在文化的高度上来诠释和探索。全球化与民族化、城市化和乡村文化、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这之间的交融和碰撞及其产生的变异和衍生现象值得我们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