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疆农业波动的数量分析以新疆农业总产值增长率作为考察指标,按照"谷一谷"划分法,在1979-2004年的26年中,新疆农业增长率呈现5个周期(其中第5个周期尚未结束).纵向上,改革开放以后新疆农业波动状态特征是由剧烈转向平缓;横向上,新疆农业波动幅度大于新疆经济波动幅度.  相似文献   

2.
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期波动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常见现象。建国以来,我国经济经历了9次周期波动,主要为增长型周期,经济波动程度逐渐由剧烈转向平稳,周期的长度逐渐拉长。经济体制的转变是我国经济增长的波动情况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未来我国经济周期将向中周期过渡,世界经济周期对我国周期的影响将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3.
运用2001-2011年的鲜果零售价格数据,分析了我国水果价格波动主要特征,运用X11季节调整模型实证分析季节性因素对我国水果价格波动的影响;运用HP滤波分解模型将2001—2011年我国水果价格指数序列分解为趋势值序列和波动值序列,据此考察我国水果价格长期波动的趋势,并对短期波动的周期进行划分。研究发现:我国水果价格具有稳步上涨的长期趋势,但季节性因素、不可观测性因素及国际经济因素会使价格在短期内剧烈波动;此外,研究期内我国水果价格波动可划分为7个周期,各周期持续的时间长度、谷-峰落差都不尽相同,研究末期水果价格波动的幅度和频率都明显提高。提出为了稳定我国水果价格,有必要从生产、消费及进口方面采取针对性措施对水果价格加以调控。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膨胀型经济波动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国1978年以来的经济波动过程分析可以看出,与1978年以前的经济波动不同,改革开放以后的经济波动表现为膨胀型经济波动。无论从总量上还是增长率方面,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波动是GDP波动的主要原因,消费需求增长对GDP波动有“熨平”效应。旨在抑制经济膨胀的宏观政策,必须在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促进消费需求增长之间做出权衡。  相似文献   

5.
膨胀型投资波动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改革前后经济波动呈现出的特征变化,结果表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具有膨胀型波动的特征。消费在经济持续增长中的贡献远大于投资,而投资的波动是造成我国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为减轻经济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在让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政府应通过多种手段的综合使用,对投资膨胀进行适当抑制。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东西部的出口波动与经济波动的关系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后发现,它们的波形对应得很好,而且经过相关检验可知,出口波动是经济波动的原因。因此,如何从外贸体制及其出口市场管制等方面调整出口进而使得经济朝着均衡方向发展就变得非常有意义了。  相似文献   

7.
乘数和加速数的相互作用 ,即资本存量调整理论 ,引起经济波动 ,并由乘数和加速数的数值关系决定经济波动的特点和类型。中国是个二元社会 ,其经济波动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农业在经济中的过大比重决定了中国经济波动呈二元性。  相似文献   

8.
湖南经济周期波动的协同性与非对称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同变化与非对称性发展是现代宏观经济周期波动的一个显著特征。对湖南省国民生产总值与工业生产总值之间进行Granger检验,并利用ECM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验证,结果表明,国民经济与工业经济周期波动存在协同变化的关联;通过建立非对称性GARCH模型,证实了农业大省国民经济周期波动中确实存在对冲击的非对称性反应。因此,湖南要能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平缓农业大省经济周期波动,应建立和健全国民经济预警体系,适时采取反周期波动的宏观政策;加大工业经济生产关注力度,稳步缩小农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加快服务业发展以事动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9.
中国粮食产量波动的形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西方经济波动理论认为:经济波动的形成是由经济系统内部传导机制和外部冲击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借鉴西方经济波动理论,结合我国经济和粮食生产特点,提出我国粮食生产波动的理论分析框架,认为中国粮食生产波动形成是由内部传导机制和外部冲击机制相互作用的综...  相似文献   

10.
乾隆朝初期长江流域粮价一方面由于受政府仓储政策和采买的影响而形成长期向上的趋势;另一方面,粮食收成、气候、灾荒、第一次金川之战也造成了粮价的短期剧烈波动。每当粮价剧烈波动时,各级政府均采取多种宏观调控手段以冀平抑粮价,地方民众也采取各种措施力图将对自身的损害降至最低。由米价的联动变化可知,乾隆朝初期,长江流域已经形成了一个整合程度较高的粮食市场。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经济运行指标体系的构建,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因子分析,构造了一个能综合反映经济周期波动的综合得分。通过该综合得分在1953年-2002年共49年的具体数值,尝试对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态势进行统计描述和变化特征的归纳.这有利于准确把握现阶段经济周期波动的特点,为宏观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短期经济周期波动与长期经济增长曾被认为是互相独立的两种经济现象。20世纪80年代后,对经济危机的解释分歧激发了学者们对二者相互联系的关注,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内生增长理论与回滞理论通常被当作二者建立内在联系的基础理论;经验研究表明,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和负向两种效应,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平滑经济波动的效应。整体上,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具有内在统一性,二者密切相关、互相影响,需要构建统一的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13.
发达国家经济学家经济增长周期理论虽然基本没有完全脱离实际,但都存在片面性,因此必须依据马克思的思维方式才能建立起科学的经济增长与周期分析模型。周期性研究目的在于理论联系实际指导中国的具体经济增长,通过分析影响中国一定时期内经济的适度速度、波动区间及持续时间,规划时期内投资、消费与外贸,才能推进经济适度快速增长和时间的持续。  相似文献   

14.
从1949年4月开始,四次大的物价波动袭击中国社会,由此拉开了1949-1950年经济危机的序幕。面对危机,陈云进行了认真思考,指出财政收支不平衡,钞票发行过多;资本主义工商业不合理的机构设置和经营方式是前后两个阶段经济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面对危机,陈云提出了解决对策:实施必要的宏观经济调控;统一分散的财经管理体制;调整公私关系、劳资关系、产销关系,等等。  相似文献   

15.
利用灰色关联等维代谢模型(GM(1,1))对我国扩招十年来高等教育规模波动与经济波动的协调关系进行回归分析,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具体分析单元,建构高等教育规模波动与经济波动的灰色协整预测模型,精度检验显示所建GM(1,1)模型拟合值与实际值、预测值与规划值误差较小,灰色关联度较高,符合灰色建模理论,可以为我国经济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划提供科学预测和理论诠释。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态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经济运行指标体系的构建,按照一定步骤进行因子分析,构造了一个能综合反映经济周期波动的综合得分.通过该综合得分在1953-2002年共49年的具体数值,对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态势进行统计描述和变化特征的归纳.这有利于准确把握现阶段经济周期波动的特点,为宏观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同步性是我国生猪生产波动的重要特征之一.利用相关系数法和同步系数法,结合1952-2007年年末生猪存栏量数据,对陕西与全国生猪生产波动的同步性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同步系数法的测度结果比相关系数更科学;陕西与全国生猪生产波动的同步性程度达到0.763 6,且这种同步性具有越来越强的变化趋势;以陕西省作为全国生猪生产波动的一个观测点,分析全国生猪生产波动趋势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国际社会关于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概念有了很大的改变,并且对于经济增长与发展的目的也进行了全新的思考。人们已经意识到经济增长与发展是一种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不断相互作用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陕西省经济周期波动的数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利用GDP增长率对陕西省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周期波动的数量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陕西省经济周期波动与全国基本同步,经济增长的势头强劲,经济增长的稳定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大增强,但20世纪90年代后中期宏观调控求稳,改革力度略显不足。同时,针对中国经济目前处于新一轮周期的扩张期,经济将呈现较平稳而快速发展的态势,提出政府应采取中性宏观经济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