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等农业院校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分析了高等农业院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战略作用:培养、输送农业人才和培养新型农民;为新农村提供科研成果和生产技术;为各级政府提供决策参考等。高等农业院校必须抓住机遇、加速发展,统筹教育的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提升质量,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效益;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增强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能力;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培养服务农村、农业的实用人才;以服务新农村为宗旨,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辐射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阐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概念、内涵、实质与特征的基础上,对高等农业院校的领跑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以及试点建设方面的角色定位及具体措施进行了全面论述。指出,高等农业院校要领跑新农村建设,就应发挥其优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科技支撑;努力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根据不同地区农村经济的特点,因地制宜,科学决策,主动出击,搞好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建设中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新时期党中央为解决“三农”问题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开发人力资源、造就高素质的农村劳动者。为新农村建设培养各类人才是时代赋予农业职业教育的神圣使命,农业职业院校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新农村建设中有所作为,并在为“三农”服务中彰显特色,求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4.
高等农业院校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国家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决策。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等农业院校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任务。高等农业院校该如何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作用,怎样发挥作用,华南农业大学在这方面做了有益探索。作者详细论述了华南农业大学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取得的成效。主要做法包括积极开展各类教育与培训,为"三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加强科学研究,通过新产品研发和成果转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提供科技支撑;加强与政府、科研和技术推广机构的合作,加大成果转化与推广力度,全方位服务社会;开创新的推广转化模式,创办《绿色家园》农业科普电视栏目,大力开展科技下乡活动;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相似文献   

5.
高等农业院校的成人非学历教育肩负着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实现农业发展、农民致富、农村稳定的历史任务。高等农业院校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积极开展成人非学历教育,建立反应快捷和切实有效的办学机制,加强非学历教育的组织与管理,建立农村成人教育的激励机制和法律保障体系,发挥高等农业院校的教育、科技优势,突出办学特色,为农村培养急需的农业科技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于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实现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都要求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运用科学发展观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农民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农村经济的建设与发展.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文章简要分析了培育新农民的迫切性,提出了运用市场机制培训新农民,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文化素质、人文素质等方面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高等农业院校以其与农业农村发展的紧密相关性而成为关注的焦点。作者在全面分析新农村建设中高等农业院校面临的历史使命的基础上,总结高等农业院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实践经验,提出高等农业院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实现“顶天立地”的目标,并在办学实践中树立五个中心的发展定位。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新型农民培育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不断培育具有高科技文化素质的新型农民。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真正实践者和受益者,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然而目前农民整体科技文化素质相对低下,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还不相适应。只有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生产技能和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农民的民主意识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人翁意识,才能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目标。因此,培养新型农民对建设新农村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科学规划,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以及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和政府的主导作用相结合是新农村建设应坚持的原则。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农民素质主要包括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经营管理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四个方面。提升农民素质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有利于推进农民市民化进程,有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升农民素质的具体路径在于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构建农村大教育体系、发展农村合作组织、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任务,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是基础,首要任务是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农业机械化作为先进农业生产力的代表,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指标和重要内容。新农村建设的5个方面要求,其中有4个方面与农业机械化有着密切联系。一、农业机械化是“生产发展”的基础按…  相似文献   

13.
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三峡库区人口众多,农业经济基础薄弱,农村教育相对落后。因此培育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三峡库区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在库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造就一代新型农民;创建文明村是提高农民素质的有效载体;提高民工素质,改善民工环境、保护民工权益和三峡移民精神是库区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不竭动力和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4.
王雯  贺亮军 《今日南国》2007,(19):10-10
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科技与人才的保障和支撑。山川秀美的广西具有优越的区域优势、气候条件和丰富的农业资源,农业发展前景广阔,对科技和人才的需求巨大。为了加快农业发展,广西农业部门致力于提高农民素质,大力开展"千万农民实用技术大培训"、"绿色证书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等,大大提高了农民应用现代科技的能力;致力于提高农业干部素质,与中国农业大学及华南农业大学合作,举行现代农业或专业技术高级研修班,提高了全区农业系统干部科学发展、自主创新的能力,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李静 《小康生活》2006,(2):18-18
旨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以“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村”为目标的农业科技入户直通车项目日前正式启动,元月十二日,安徽省农委举行“直通车”首发式,天长、金寨等七个市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被批准为首批项目实施单位。科技入户直通车项目的实施,是认真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新型农民,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目标要求的重要举措,是配合农业科技入户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具体步骤之一。“直通车”配置了计算机、电视机、投影仪等先进媒体设备和农民培训光盘资料,与培训教师、技术人员和农业专家结合,进村入户,到田间地头开展农…  相似文献   

16.
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高素质的科学文化人才。目前农村劳动力科学文化素质普遍较低,不适应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着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科学文化素质。通过更新观念,落实教育措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拓宽学习路子;完善教育体制,加大教育投入,构筑长效机制;加强管理,培养各类科学文化人才,巩固教育成果等多种方法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7.
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要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就需要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而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缺的不是国家的政策支持,而是欠缺承担新农村建设任务主体的新型农民。因此,要通过国家的外化(政府的理性推动)与农民的内化(农民的情愿自致)的有机结合,使农民真正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追求理性发展的且具有独立人格的新型农民,这是新农村建设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最为现实而迫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高等农业院校具有人才、知识、技术和文化优势,是推进农村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沈阳农业大学在辽宁农村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辽宁省是农业大省,沈阳农业大学服务辽宁农村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是适应辽宁新农村建设需求,凸显自身办学特色、提高办学质量、实现全面发展的需要.为此,沈阳农业大学深刻认识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深化学校内部改革,培养辽宁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加强辽宁农村现有人才资源的利用,大力开展农村骨干的培养培训工作;完善配套激励机制,调动学校师生参与辽宁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健全组织保障机制,促进高等农业院校与辽宁农村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19.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由教育部主管、华中农业大学主办的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为双月刊。办刊宗旨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百家争鸣”的学术方针,创新理论,传承文明,资政育人,服务社会;及时报道最新的有关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各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以促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农村建设的进步和农民素质的提高,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作贡献。  相似文献   

20.
农业院校办公室肩负着协助学校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任务。但传统的工作模式已与高等农业教育和办公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作者提出了高等农业院校办公室工作应该在意识上进行创新,树立服务“三农”意识、超前意识、公关意识和绿色办公意识;在服务职能方法、工作方法和组织、协调方法上进行创新,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