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创新人才是知识经济的支柱,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实施创新教育必须首先推动相应的教育机制变革。本文认为由知识本位教育向能力本位教育转化是促进创新教育的基础,由共性教育向个性教育转化是促进创新教育的手段,由封闭教育向开放教育转化是促进创新教育的形式,由普职分立走向普职互融是促进创新教育的途径,由继续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是促进创新教育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教育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备创新能力是创新型人才的本质特征 ,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又有赖于创新教育。要进行创新教育 ,培养创新型人才 ,就必须进行教育创新。创新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教育思想、内容、方法和环境以及德育等诸要素。要特别指出的是 ,在教育思想上 ,实现质量观由“知识中心论”向“素质中心论”的转变 ,实现人才观由“专才论”向“通才论”的转变 ,实现价值观由“文凭生存论”向“教育发展论”的转变至关重要。而在教育环境创新上 ,应该实现办学主体多元化 ,办学思路上产学研一体化 ,办学制度上教学管理的弹性和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3.
高校培养持续创新人才的方法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 ,并且呈现出由一次性创新向持续创新 ,由个别创新向系列创新 ,由专家创新向全员创新转变的特点。 2 1世纪是由知识经济主导的世纪 ,它要求培养持续创新人才 ,高等教育负有重要的历史责任。为此 ,必须明确创新力的内涵 ,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 ,改变现行的教育、教学模式 ,重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环节  相似文献   

4.
知识经济对大学教育与大学生学习变革的要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知识经济对大学教育的变革已成为科教兴国的重要焦点:知识经济的时代特点决定了大学文化的价值取向是创新;也引发了大学的学习革命———维持性学习必须向创新性学习过渡;还要以通才式的信息技术教育夯实学生的创造素质基础;更是邓小平“三个面向”与江泽民“创新”思想对大学教育要紧随时代变化要求的具体落实。知识经济时代还要求大学生注重有利于创新精神培养的个性化、多样化与交互学习;还要创造性参与大学教育模式由传统向现代的变革过程,面对信息的全球开放性更要学会选择性学习。  相似文献   

5.
由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向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转向,是解决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诸多问题和局限性的客观要求,而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是主体间性转向的理想模式。西南大学育才学院"思政课教师联系教学班"制度是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创新,该制度包括五项基本内容,体现了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平等、贴近生活、沟通理解、体验巩固和品德共进等...  相似文献   

6.
大力推进教育创新 加快湖南教育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南要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跨越 ,关键要推进教育创新。推进教育创新 ,必须进一步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必须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教育体制 ;必须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 ;必须建立一支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7.
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 ,为了更加科学地实施素质教育 ,就必须正确处理好素质教育与现行教育方式、与发展学生特长、与创新教育、与考试等五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的基本特征是超越式教育、主体性教育和健全人格的教育.创新教育的实现必须要有教育创新.  相似文献   

9.
在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的改革势在必行。而要进行有效的改革,必须以观念的更新为先导。针对高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和所面临的挑战,当前高校德育工作应在观念上努力实现四个方面的转变:由灌输式教育向渗透式教育转变;由政治教育向公民教育转变;由单一主体向双主体转变;由重表现、重结果向重过程、重内省转变。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阐明了知识经济、知识生产、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与高等教育的关系后,着重论述了高等教育适应知识经济发展所应进行的变革。即:由专业教育向专业与通识教育融合转变;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创新精神培养转变;由“教学─科研”中心向“教学─科研─产业”中心转变。   相似文献   

11.
教育模式: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的中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模式一方面以教育理论为指导,是教育过程组织方式的简要概括,可以为教育实践提供选择;另一方面是教育实践经验的概括,可以升华为教育理论。教育模式上有理论基础,下有操作程序,能够沟通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通过从教育实践到教育模式到教育理论、从教育理论到教育模式到教育实践双向路径,成为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结合的中介。  相似文献   

12.
我们从高等工程教育在未来社会发展中面临的挑战为出发点 ,着重阐述了高等工程教育由继承性教育转向创新教育 ,从专业化教育转向素质教育 ,从终结教育转向终身教育 ,并注重人才培养的国际意识和现代意识等重大教育思想观念问题 ,提出了深化工程教育方式改革、内容改革、管理改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在阐述普通教育内涵变化的基础上,分别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过程三个方面介绍了赫钦斯与布鲁贝克关于普通教育的思想。赫钦斯的普通教育思想对20世纪美国的高等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布鲁贝克提出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的思想更适应当代社会的要求。通过两种普通教育思想对比分析表明,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等教育正步入大众化阶段,如何提高教育质量,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是我们在努力实践和认真思考的问题。该文主要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内涵进行了分析,认为教育质量随时代的发展内涵应不断丰富。扩招的过程是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的过程,也是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多样化、多元化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高等教育质量的内涵与标准,不可能是永恒不变的,它总是处在一个动态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因此高等教育要有创新意识,要注重创新教育以提高教育质量。在保障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对策方面,主要就转变教育观念、建立新的教育方式、改进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二战以来,世界高等教育不仅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也呈现出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发展理念上,从一次性终结教育到终身教育;发展模式上,从关注数量到重视质量;教育管理上,从大学自治到社会干预加强;教学改革上,从传统狭隘的专业教育到综合素质教育;办学形式上,从单一到多样。分析和研究这些趋势和特点,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职业教育正在由传统的终结性教育向终身教育方向发展.职业教育不限于传统的职业学校教育,而应包括各种转岗培训、在岗培训和继续教育.探索继续教育与中职教育有效贯通的教育模式,对于构筑人才培养立交桥、解决中职生再教育的难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德育研究主题呈现出:从对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反思与寻根情结的启动,到德育原理学科建设形成的三个高潮,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商品经济与德育关系的探讨,到德育地位与功能的探索,再到国外德育思想的引进与系统研究和比较研究、德育基本理论的研究和对德育实效、主体性德育、生活德育、公民道德教育等热点问题的关照以及对德育制度的建设等嬗变轨迹过程。形成了德育研究逐步摆脱政治的附庸,走向科学化、人本化;始终坚持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旋律;传统德育思想研究的现代化,国外德育理论研究的中国化;德育目标由精英教育向公民道德教育转化;德育模式由知性德育模式走向知性与生活相结合的德育模式和德育方法由灌输走向对话、选择与建构等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8.
从我国高等教育由近代向现代发展的过程中得到几点启示切忌把高等教育看作是功利性事业,要增强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主动发展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办自己的教育,培养自己的人才,同时在发展高等教育过程中,要重视教育家治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等的终身教育各具特色,但其共同特征是:实现了终身教育的法制化,建立了层次多样、结构完备的施教机构,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终身教育体系。我国的终身教育经历了从思想理念到社会实践、从学术探讨到国家教育政策吸纳、从教育概念到制度架构的发展历程。依据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应从终身教育理念普及、法律制度完善、服务体系建设、加大经费投入等多方面推进我国的终身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20.
科学主义教育的产生得益于特定历史环境下人文主义教育为之孕育的土壤。科学主义教育和人文主义教育的发展趋势已经超越冲突走向融合,伴随着这种转变,当今的教育必须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以及教育过程上进行改革,以形成新的教育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