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为宗神宗元丰五年(1082)苏轼谪居黄州时游赤壁所写.黄州城外有赤鼻矶,是长江一处胜景.元丰五年七月十六日夜间,苏轼邀友同游于此.因赤鼻与赤壁同音,并此处有关于赤壁之战的传说,所以引起了作者的怀古之情.回去写了一篇《前赤壁赋》和这首词.作者这时已年近半百,自觉功名事业还没有成就,借怀古以抒发自己的怀抱.其词曰:  相似文献   

2.
今人多以蒲圻石头关为“赤壁之战”的发生地,但通过大量史料与实地考查,当年鏖兵的古战场应在江北黄州。蒲圻石头关山色不赤,且《水经》不载,所谓“赤壁”系后人附会;它的地理位置(地处长江南岸)、与洪湖乌林的地理方位,均与历史记载不合。而黄州赤壁不仅为历代文人作为赤壁战址来吟咏,其地理地貌也与史志有关三国大战的记载相符。汉人桑钦《水经》中有黄州“赤鼻山”的记载,“赤壁”当由此而来。  相似文献   

3.
《前赤壁赋》创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即苏轼谪居黄州的第三年。元丰二年(1079),苏轼遭到御史何正臣、李定、舒亶的诬告,坐了五个月的监牢,几乎丢了性命,史称“乌台诗案”。由于许多正直朝臣尽力疏救,神宗皇帝也可怜他有文采,他才终于获得释放,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到黄州(今湖北黄冈县)后,苏轼政治上受歧视,行动不自由,“不得签办公事”,  相似文献   

4.
水落石出     
《阅读与作文》2008,(9):6-6
此语出自宋·苏轼《后赤壁赋》苏轼,号东坡,四川眉山人,是北宋时期的大文学家。他学识渊博,生性豪放,为官一生屡遭贬谪,在他被贬至黄州时,曾两次赴黄州城外的赤壁游览,写下了两篇传世佳作《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水落石出”就是《后赤壁赋》,中描写江水和山石的一句。  相似文献   

5.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檐州。”这是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苏武由海南贬所北归过镇江金山寺见当年李公鳞所画肖像上的自题诗。诗以自嘲的口吻道破他思想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其中黄州时期尤为重要,是苏武人生经历中的第一个大筋斗。苏武因诗得罪,被捕入狱,此乃震惊朝野的“乌合诗案”。“乌合诗案”结案,责授检技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苏武于神宗元丰三年(1080)二月一日抵黄州形所,元丰七年四月“思量移汝”,离开黄州,并居四年而跨五年头,故有“坐见黄州再闰”《满江红)(归…  相似文献   

6.
东坡黄州赤壁一词两赋 ,诗意地表达了他在人生痛苦中超拔的精神历程。“三赤壁”的总体风格是超然与清旷 ;而明前期文人也多艳羡东坡潇洒 ,多有题咏“东坡游赤壁图”诗 ,却难现东坡怡然风致 ,表明其痛苦的深重  相似文献   

7.
赤壁:地名,有四,皆在湖北省,即黄州赤壁、汉阳赤壁、武昌赤壁、蒲圻赤壁(解放前曾一度属嘉鱼县管辖,因此很多书上称嘉鱼赤壁).“三国周郎赤壁”何在?这个“赤壁之战”古战场的问题,本来是一个巳被很多人考证过的问题.如《资治通鉴》的注释,《清一统志》转引的胡(土圭)的《赤壁考》,范文澜同志的《中国通史简编》的注释等等,都认为古战场在今蒲圻赤壁.但吴应寿同志的文章,却认为“古赤壁应是武昌县西南的赤矶山.”(见《光明日报》一九七七年十二月十五日)  相似文献   

8.
何勇海 《社区》2013,(18):27-27
赤壁街道地处湖北省黄冈市黄州中心城区,近年来,赤壁街道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服务上,大力实施访民、便民、育民、惠民“四民”工程,凝聚优化社区服务,加强社区党建,推进社区发展的正能量,着力提升社区居民的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9.
杜俊冰 《社区》2014,(9):27-27
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赤壁街道地处黄州中心城区,辖区面积25平方公里,总人口22.9万人,下辖26个社区。近年来,赤壁街道以建设市域发展中心城,创建和谐示范街道为目标,大力实施社区服务再造,全面推进“发展惠民、服务便民、党建联民、文化育民”工程建设,擦亮了和谐社区建设品牌,营造了社区发展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10.
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林彪,在其效法孔老二搞“克己复礼”,妄图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的阴谋活动中,特别器重宋代尊儒反法的政治投机商苏轼,一再从苏轼的文章中寻章摘句,写成条幅挂在卧室里,作为他进行反革命阴谋活动的座右铭。 苏轼曾经在湖北黄州度过三年多的谪居生活。黄州的“东坡苏壁”就是为他树碑立传的,是苏轼和其后历代反动派尊儒反法、反革命的历史见证。当前,对“东坡赤壁”进行一番认真的考察,揭露苏轼和历代反动派利用“东坡赤壁”尊儒反法、反革命的行径,对于普及、深入、持久地批林批孔,肃清孔孟之道和林彪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流毒,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苏轼因受“乌台诗案”文字狱的迫害.被贬黄州怍团练副使。这期间,曾多次游览赤壁,怀古伤今,写下两篇脍炙人口的名赋——《赤壁赋》与《后赤壁赋》(以下简称《前赋》和《后赋》)。这两篇赋,冠绝古今,震动文坛、辉映千秋、彪炳后世。千百年来,赢得了古今中外读者的喜爱,被日本等国选入了大中学校教材。如果将两赋加以比较、求其异同,定会加深理解两赋的主旨的。  相似文献   

12.
苏轼有三部学术专著,即《易传》、《书传》和《论语说》,《易传》、《书传》流传至今,《论语说》却亡佚了。 《论语说》作于谪居黄州之时。苏轼《黄州上文潞公书》云:“到黄州,无所用心,辄复覃思於《易》、《论语》,端居深念,若有所得,遂因先子之学,作《易传》九卷。又自以意作《论语说》五卷。……《易传》文多,未有力装写,独致《论语说》五卷。公退闲暇,一为读之,就使无取,亦足见其穷不忘道,老而能学也。”(《东坡集》卷二十九)书作于元丰五年  相似文献   

13.
骗字     
陈向民 《可乐》2011,(3):74-75
北宋神宗元丰年间,苏东坡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幸好他生性豁达,到了黄州,位卑事少,正好乐得逍遥。一日,他到赤壁游览,一时兴起,作了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一夜间便风靡全城,大小酒馆无不高歌"大江东去"。苏东坡嘴上不说,心中却微微有些得意。  相似文献   

14.
《前赤壁赋》,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苏轼于乌台诗案后谪居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所作。乌台诗案是北宋一起有名的文字狱。案发于元丰二年(1079)七月,同年十二月底结案。作为乌台诗案指控主要依据的《苏子  相似文献   

15.
如何看待苏轼的“以诗为词”,评价苏词的艺术风格?如何认识苏轼谪居黄州期间的思想,谪黄期间的创作是不是他创作的高峰?一百五十多位教授、学者、书画、文博工作者聚集黄州,举行第二次苏轼学术讨论会,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关于苏轼“以诗为词”的问题。有人认为,苏轼对词的贡献在于“变”,即“以诗为词”。它既是宋代古文运动的必然产物,又因缘于苏轼自身的人格精神。词在开创之初,本和诗同宗,区别不大。后来逐渐形成了婉约的风格,以致产生了“词别是一家”  相似文献   

16.
赤壁古战场历史地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生在东汉建安十三年的"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战役.本文认为,战役的整个过程,包括赤壁遭遇战、乌林追逐战和华容道逃窜三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战场纵深三百余里.展开遭遇战的赤壁,即今武汉市武昌西南的赤矶山,虽已湮没,应为其正名.沿江追逐战至乌林结束,其对岸的今赤壁市赤壁山,虽非初战赤壁,但也是整个赤壁古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曹操逃窜的华容道,横贯于今江汉平原的中部.黄州赤鼻山,与"赤壁之战"的赤壁当无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翔实史料论证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不是发生在长江上,而是发生在汉水上.文章通过对在汉川境内的众多有关赤壁之战遗址、遗迹和遗物的考证以及引证大量的历史文献并结合对赤壁之战当时的战况的分析,指出蒲圻、武昌、嘉鱼、黄州、汉阳、钟祥赤壁不是赤壁古战场;论证真正赤壁之战古战场应在汉水下游的汉川赤壁街和垌冢镇(古代乌林镇)一带.  相似文献   

18.
北宋政治改革派的先驱王禹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禹偁(954—1001年),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县)人,出身“磨家儿”,官至翰林学士,晚岁曾贬知黄州,故后世又称王黄州。王禹偁一生经历了北宋太祖、太宗、真宗三朝。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禹偁三十岁,考中进士。真宗咸平四年(1001)五月,卒于蕲州,享年四十八岁。禹偁一生著述甚多,可惜大部分作品都已散佚,今只存《小畜集》  相似文献   

19.
最近,有同志提出了“赤壁之战”应为乌林之战的见解。其主要理由有二:第一,“赤壁遭遇战”(赤壁初战)与乌林火攻是两次战役,应当区别开来;第二,整个战役的“名称是不科学的,容易引起误会。”其结论是说:“科学的应是孙吴时候的人曾经说过的乌林之战。”我认为第一个理由是很有道理的,对于那种“把赤壁遭遇战当作整个战役”的错误,是个中肯的批评。其余的,还需再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一、“拣尽寒枝不肯栖”:沙洲之鸿非心灵之鸿苏轼谪居黄州之初,便写下《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词: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