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古代对教坊青楼诸歌舞娼妓开展的文化教育颇具特色.尤其至明清时期,随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萌芽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更加丰富多彩,在社会中逐渐形成一种既注重外在姿貌的修饰、又注重学习修养文化艺术知识的“青楼文化”.在这种文化背景的影响下,遂出现了一大批精通文史知识、能诗会赋的青楼才学之辈.不仅如此,对青楼女性进行文化教育的史实,也对民间女性接受文化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尽管中国古代不存在正规的女性文化教育,但其家庭文化教育的形式却是存在的,通过家庭文化教育的形式,部分富裕人家的女性还是或多或少地获得了一些文化知识,尤其在一些上层社会的家庭中,女性接受文化教育尽管没有社会环境与条件,但家庭文化教育以及浓郁的文化氛围完全可以熏陶并造就一辈辈有文化的女性,她们的存在,弥补了女性文化教育史的空白。  相似文献   

3.
流动人口家庭化迁移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基于2012年江浙沪流动人口调查数据,使用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模型,从家庭中劳动者个体、家庭和社会三个层面考察影响流动人口家庭化迁移的因素。在32 975个样本的基础之上,研究发现,人口流动呈现明显的家庭化特征,劳动者个人特征、家庭因素和社会结构要素等都对家庭化迁移的发生具有显著的影响。在劳动力个体因素中,女性,年龄小,教育程度较低,居留时间长,拥有自我决策行动能力的雇主和自营劳动者更倾向于发生家庭化迁移;在家庭影响因素中,婚姻关系和孩子的数量都会正向地影响家庭化迁移行为,流动人口家庭及其成员与家庭迁入地联系越密切,越容易发生家庭化迁移;在社会层次上的影响因素中,农业户口相对于非农业户口更倾向于发生家庭化迁移,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越会吸引家庭化迁移。依据这些发现,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应该着重注意帮扶女性流动人口就业、推进社会融合、活跃中小城市经济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对中国古代女性文化教育知识内容的考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对男性学校教育内容,古代的女性家庭文化教育的内容相对贫乏些,但一部分经过发蒙后的女性所学习的知识内容,或者所涉猎的文化知识已经触及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层,有些女性已经达到了读经解经的阶段;而在宫廷教育中,不仅教授一般的文化知识,且对宫人施行伦常道德的教育;教坊、青楼女性们所学习、接受的文化教育为"书学"、"算学"、文学历史、诗词歌赋等内容,其艺术知识修养内容为音乐、歌曲、舞蹈、杂剧、绘画等,与良家妇女相比,教坊、青楼女性所学习的知识内容比较浅显,没有高深的"四书五经"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一1989年第4期《文史知识》中,有周一良先生写的一篇《读<敦煌与中国佛教>》,副标题为《介绍日本集体巨著<讲座敦煌>》。在该《文史知识》第92、93页中,周先生说: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在戎马倥偬日理万机的革命生涯中,他又是一位异常勤奋的读书人。在一定的意义上,书给了毛泽东以博大精深的思想,因此,研究毛泽东的读书是我们认识这位伟人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研究的一个新的课题。毛泽东博览群书,用力最勤的有两大类:一是西方的马列著作,二是中国古代的文史经典。在两类书中,他对中国古代文史典籍更为熟稔。这点,许多了解毛泽东读书生活的同志都注意到了(参见龚育之、逢先知等《毛泽东的读书生活》);毛泽东著作中引用最多的是中国古代文史人物、事件和名言,这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他是一位有中国传统文化涵养的巨人。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代文史兼评的理论著作,有三部最为著名,那就是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唐朝刘知几的《史通》和清朝章学诚的《文史通义》.章书是文史兼论,自不待说,题目甚明;《史通》以论史为主,在古代文学评论史上也有杰出贡献;①唯有《文心雕龙》一书,一向被视为文学评论专著,其在古代史学评论上的重要地位则少为人所重视.其实,古代文史不分,所谓“文之将史,其流一焉”.②打开《文心雕龙》,它虽以论文为主,但它不仅  相似文献   

8.
古代中国女性美容文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文物资料和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古代女性容颜审美活动的有关记载出发 ,勾勒了中国女性美容习俗的形成过程 ,分析了蕴涵其中的美学特征 ,阐释了古代女性对于容颜美的审美特征 ,从一个方面展示了中国古代审美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9.
该文从西方文学中女性形象的产生、地位、类型 ,女性形象的演变等各方面入手 ,分析探讨女性形象的内涵 :女性社会地位低下是男权社会所确定。女性生活家庭化、人生价值取向家庭化 ,致使女性的追求多局限于爱情婚姻及家庭。女性的觉醒成长缓慢与男性文化对女性的期待规约、女权理论的不完善及女性自身的弱点有关  相似文献   

10.
欧洲中世纪时期,女性作家及作品受到了社会政治、宗教、文化教育等因素的影响。首先,在政治上,女性居于从属地位,不可能去专心写作,而且家庭内部的不平等,客观上也阻碍了女性进行创作。其次,由于宗教的影响,女性作家在作品题材上多为日记、书信、自传、诗歌,并且只能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第三,文化教育对女性的歧视,使得女性作家除了修道院的修女外,只有少数几位贵族妇女在中世纪的文学中留有一笔。第四,中世纪后期女性意识的觉醒,使得女性作家的作品内容较前丰富。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讽刺文学,其美学文化鲜明反映了现实,有较强的刺时救世的教化作用。文章从中国古代讽刺文学发展轨迹切入,探究其外具偏执、否定之形,内蕴"中和"之美,从美学角度和文学史的视角论述"中和"之美辩证和谐的理性精神在讽刺文学体式中的艺术风貌和表现形式,以期对文艺美学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他者"作为比较文学形象学的概念,讲求作家创作与其阅读接受的外国文学间,并不总能用事实来阐明。《中国古代文学主题学思想研究》一书,分析中国古代中对外域文化现象载录时,体现的华夏中心主义等"他者"视界,还从以古今不同文化观念差异中,看中国古人对宇宙自然等现象的理解、古代社会两性关系的文学表现。以及"他者"眼光中,某些现象与问题的阶段性与差异性,如佛经母题在中国的接受变异。该书还试图结合一些主题史、母题史和意象主题史来展示主题学理论的具体运用,并总结古今文学研究实践中的主题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意境是中国古代诗词文学追求的一种理想的审美形态和艺术范型,从传统哲学思想原型和古代文人文化人格类型的文化研究视角切入,可以窥探到古代哲学思想和士大夫文化人格对诗词意境审美风格范型的影响,而从古代诗词的审美意境和风格范型中又可以反观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士大夫文化人格时诗词意境审美风格范型潜在的文化渗透与厘定,这样就可以对诗词意境的审美风格范型作出文化的厘定与分类。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女性艺术家与男性艺术家并肩齐驱,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艺术。毋可讳言,现有的各种中国文学史和艺术史,在反映历代女性的艺术创造力以及评价女性的艺术成就方面,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欠缺和偏颇。这一状况既是传统的,又是现实的。认清这一点,是我们发掘和研究古代女性艺术成就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5.
就中国古代民族融合与文学的关联互动而言,所谓民族融合一般指作为社会文化共同体的民族之间的融合。民族融合始终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重要背景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总体走向。民族融合的文学意义主要体现在体质融合和文化融合两大方面。这也是其文学功效实现的两大路径。体质融合与文化融合往往扭织在一起,或互为因果,或形成一种合力而共同对文学产生影响。两者对中国古代文学影响的时效也不同,前者呈渐现性,后者呈即时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的书籍可谓汗牛充栋,历史教材层出不穷,古代的蒙学教育亦很突出,两宋时期因社会文化的发达,促使蒙养教育相对成熟,蒙学教材具有典型性.故本文从两宋的蒙学教材入手,考察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的一般特征,并试图找出一些适合当今历史教育界借鉴的东西,从而将今天的历史教育真正变成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7.
辨析德、智、体、美四育并举的理论意义,须从文化根源上厘清"美"在文化源头和发展轨迹中的重要地位。甲骨文的"文"就是审美,"文"和"化"合起来,就是"审美教育";礼乐文化初期不是礼先于乐,礼孕育乐,而是恰恰相反;在夏商周三代,主持教育的大司乐必须通晓音律。其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中,乐教的分量是礼教决不能与之相比拟的。"乐"重于"礼"特点在古籍文献中也有丰富的佐证……三代美育显要地位和作用说明,重视美育是中国文化源头的特色;加强和提升美育地位是坚持中国文化特色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西南丝路是中国通向世界的历史最为悠久的一条通道,考古发现为此提供了许多珍贵的资料,古代文献也有很多重要记述。四川境内发现的一些早期佛教造像表明,印度佛教很可能是由西南丝路传入中国的。西南丝路在古代中外文化交流方面,确实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