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生命教育是在生命活动中进行教育,是通过生命活动进行教育,是为了生命而进行教育。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信仰问题是关系到每个人安身立命和如何对待生命的根本问题。所以,开展生命教育首先应该关注人的信仰问题,这是每个个体生命存在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2.
高校的德育工作,应该根据时代的要求进行内容和方式上的创新,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生命关怀,反思高校因对生命关怀关注不够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高校建构以生命教育为核心的创新机制则显得刻不容缓。试图从生命教育角度来反思高校的德育工作,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实践体系。  相似文献   

3.
尊重生命,关怀生命,尤其是关注人的生命生存状态,关怀人的生命发展是教育亘古不变的价值诉求,生命化教育理念正是体现对人的生命尊重和关怀的教育取向。本文从生命化教育视角出发探究了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找出原因,旨在建构提升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质量的有效策略,促使幼儿健康成长、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人本教师教育是对教育本真的必然回应,是教师职业特点对教师教育的必然要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需求。人本教师教育应该从人的立场出发,关注教师的主体性发展、生命质量的提升和人文精神的养成。  相似文献   

5.
教育是最具生命的事业,它不仅关注生命的发展,也基于生命的追求。人既有自然生命的属性,也具有价值生命的属性。池田大作的教育思想是一个博大精深、倡导生命化教育的思想体系,他主张教育要关注生命的完整性;要凸现生命的灵动性;要张扬生命的独特性。只有这样,教育才能体现一个人双重生命的存在,才能达到个体生命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中一直贯穿着一种教育的生命哲学。杜威把教育看作是有生命的,并且把每个受教育者都看成一个有生命的、不断成长的、独一无二的个体,所以他提出教育要关注生命,尊重生命发展的规律,为生命的成长提供保障。杜威教育生命哲学启示我们要尊重学生的生命存在和每个生命的差异性。探索教育的生命真谛应该从教师入手,培养教师的生命意识和生命情感,增强对教师发展的生命关怀,摆脱传统的师生角色,探索师生之间最真诚的、具有生命关怀的交往。  相似文献   

7.
冯宇平 《南都学坛》2009,29(3):139-140
一、生命教育对大学生幸福人生的作用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涵是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人的价值、人的生命的真正意义,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终极信仰的追求,养成大学生的关爱情怀。大学生生命教育以帮助大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建立积极的生命价值观,提升生命质量,推动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形成,获得幸福人生为宗旨。从心理学来说,幸福是人的一种体验,也是一种能力,幸福能力的提高需要教育。生命教育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构建大学生的幸福人生。  相似文献   

8.
教育面对的是人的世界 ,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尤其是班集体建设活动理应从关注人的生命出发 ,关怀个体的生命活力 ,执着追求生命的意义 ,确立新的教育观念 ,不断提升人的生命价值。我们在强调教育中要关怀人的生命活力时 ,往往忽视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情感体验。可见 ,教育活动本身并不必然是富有生命活力的 ,但生命的活力是可以通过师生共同创造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现代社会,我国社会道德认同状况总体良好,但在很多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认同困境,成为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无法回避和轻视的问题.生命是道德的物质基础和价值来源,道德寓于生命之中,为构建真正能被人普遍接受和选择的道德框架提供思想基础.因此,道德要想真正走入人心,成为人的自觉向往和主动追求,就不能忽略对人生命本身的关注.置于生命哲学的视域思考道德认同现代困境的应对之策,就是要坚持生命本身为道德目的的基本原则,基于生命情感的充盈唤醒个体对道德的自觉追求,并采用生命叙事的方式对人进行道德的教育,最终达到对道德的普遍认同.  相似文献   

10.
徐洪甫 《新天地》2011,(6):59-59
关注学生、尊重生命是教育的第一要义,教育只有回归这一本源,才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才能唤起学生,才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才能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教育教学的目标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其本质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根本目的是实现人有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教育,是人类自身生生不息的精神生产和文化进步的实践活动,它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指向人类的幸福。它的进程不应该只是单纯的痛苦,幸福体验应该伴随着整个教育的始终。教育,与其说是在召唤幸福,毋宁说,教育是在与幸福牵手,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对于儿童,校园生活才是他生命的确证,学校才是他憧憬的福地。无痕的教育,顾名思义,首先指的是没有伤痕的教育,再次指的是淡化或不落痕迹的教育。也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教育才真正实现她存在的价值和承担的使命,教育的目标是为了人的更趋完整的发展,从而促进整个人类社会不断前行,在人类社会不断前行的过程中使个体生命的幸福度愈加提高,享受教育带来的人类文明和进步。  相似文献   

12.
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基点,生命的存在性、流动性及人的可教育性,是美在生命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基础,关注生命存在和个性发展是实现美的前提,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实现美的基本原则,在教育教学中倡导"唤醒生命体验"思维方式,走向体验式课堂教学等都是实现生命教育的必由之路。构筑以美为导向的生命教育,将成为时代教育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文学是人学”,这一论断无疑精辟而深刻地揭示了文学的真义。它明晰地昭示我们,人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改造外部世界的伟大实践中展开的生命活动,从来都应该而且必然是文学的基本表现对象。人类个体的生命活动尽管存在无穷的差异因而被赋予了无比丰富的内涵,但作为一个过程,却无一例外地会趋于死亡,这是生命不可抗拒的一条基本法则,因此,任何一个真正关注人类命运的作家都不会回避对死亡的理性思考并以严肃的社会责任感在自己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教育观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质内涵,关注人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显现了珍爱生命、欣赏生命和成全生命等一切为了生命的价值取向。在当下,面对教育活动中普遍存在的对生命主体的不尊重和漠视的异化现象,马克思主义教育观具有重要的启示。我们需要在尊重主体的前提下,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使教育真正成为润泽生命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5.
教育立法是实现依法治教的前提。但是,教育立法不能只是一味地追求立法数量,而应该更多地关注立法质量,其中关键是要提升教育立法的内生性。本文从基础、内容和形式三个维度探讨了教育立法的内生性问题,认为教育立法只有内生于教育这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法规才能进入教育的实践运作,才能真正地保证教育的秩序和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6.
生命是人的一切存在和创造的前提。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以生命为载体不断地创造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人的生命价值的体现。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最有活力的群体,如果能从创造性价值、经验性价值、态度性价值等多维视角认识生命价值之所在,并从信仰、责任、态度、荣誉、技能等方面对生命价值进行现代建构,必能不断提升个人成就感,肯定自我存在,从而走出生命困惑,真正信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7.
论生命教育的三重境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立足于生命教育的重点应该是精神生命的觉醒与成长,针对现代社会普遍的颓废主义、功利主义和个人主义对人的生命尤其是精神生命的侵蚀,生命教育应该有三重境界与目标:最低层次是反对颓废主义、珍爱生命;第二层次是反对功利主义、丰盈生命;更高层次是反对个人主义、超越生命.人对"生命"的体悟是这样一种层层递进的关系,因此生命教育也应是针对不同的生命成长需求而层层递进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当前的几种生命教育的内涵观点,认为高校的生命教育应该注重认识生命的本质、明白生命的价值、珍惜生命的存在等内涵诉求。同时,从大学生生命教育实践的目标出发,对高校实施生命教育的路径构建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应该思考这样一些问题:在关注我们自身教育成果的同时,有没有从思想层次关注大学生?有没有关注大学生的生命价值?有没有关注大学生的心理世界?有没有关注大学生中的"儿童文化"?因为我们所面对的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学习者,而是一个有思想、有情趣、有素质的人。高等教育应进入大学生的内心世界,积极探索大学人性化教育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生命教育视野下的教师关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作为教育整体性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生命状态和生命质量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造成教师自然生命以及精神生命的消解,其背后既有教师角色的技术化和工具化的原因,也有社会压力。因此,真正以人为本的教育同样也要从关注教师的自然生命以及精神生命入手,缓解教师的角色冲突,形成良性循环的教师情意系统,更好地实现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