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辞源》是一部高质量的大型古汉语辞书 ,其所释词语取自文献语言 ,因此在词目设置、释义及语例选择方面均有其特殊性。从《辞源》中存在的一些瑕疵看 ,古汉语辞书的编纂应积极、审慎地汲取有珍贵价值的故训 ;要充分顾及相关词语含义的一致点 ,不可以释义前后抵牾、自相矛盾 ;应在准确理解文献语言的基础上精当地选择词目 ,避免词目设置不合理。  相似文献   

2.
利用现代方言资料可以有效地对古代的一些词语进行解释说明。从方言的角度对敦煌社会经济文献中的几个词语进行考释,可以补充辞书对这几个词语解释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中国藏黑水城汉文文献是指收藏于国内的黑水城汉文文献。因为此类文献所收多为社会经济类文献,所以其口语色彩较浓,是研究近代汉语的宝贵语料,对于辞书编纂和修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今以《汉语大词典》为例,通过对中国藏黑水城汉文文献中的词语进行考释,探讨《汉语大词典》在收词、释义、义项、书证等方面的缺失与不足,以期对《汉语大词典》的进一步编纂和修订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4.
《五灯会元》作为禅籍语料,其中保留了大量的俗语词,如“张眉”“边事”“但办”“不惜手”“黄面浙子”等,结合世俗文献、异文、方言等材料,对词语进行释义,对辞书失收词目及义项的增补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运用词汇学、词典学等相关理论对五代墓志部分疑难词语进行研读,发现这些词汇可以为汉语史研究提供第一手语言资料,可以纠正以往释义的不足,也可以为大型辞书修订提供有益的借鉴。墓志词汇研究价值巨大,应该引起学界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贵州方言中所保留的近代汉语语词选取十条进行疏解,并以方言加以印证。这些词语一般大型辞书失收或释义举例不够详备。  相似文献   

7.
文章追溯了“天花(华)乱坠”的源头,分析了7部辞书关于“天花(华)乱坠”释义分歧的原因,通过考察佛教文献“天花(华)乱坠”场景及要素的演变,就辞书如何解释“天花(华)乱坠”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运用禅宗语录所提供的语料 ,并参考其它文献 ,对禅宗语录中常用的二条词语 :“落”、“洒洒落落”进行了解释。可补辞书之不足  相似文献   

9.
我案头备有一九七七年十一月第一版的《辞海·语词分册》(下面简称《海语》),随时查阅,得益非浅。在查阅中,有时也发现一些不足。发现不足,就随手记录。现选几条《海语》所缺收的单音词义项,整理出来。在整理中,结合鄞县方言(下面简称鄞言)、俚语,想说明这些例证不仅古代某个时期在运用,而且今天在部分地区还有其生命。当然,这并不是说收录的全是方言词语。今天的方言词语追溯到一定的历史时期,可能不是方言词语,而是整个社会所使用的普通词语。如果,辞书的释义能够注意这方面的“方言”资料,将能更好地发明词义。这对于那些源流并重的大型辞书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明清笔记作品的内容庞杂,从量的意义上说,对后人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也存在不少词语意义难明,容易产生误解,且部分词语或不为《汉语大词典》等大型辞书收载,或有收载但释义有误。从中选取九条词语试作解释,以期对一些辞书将来的修订有所补充。  相似文献   

11.
罗振玉据天一阁、甲秀堂、顾研诸本,讨论了75个石鼓文形体。运用的考释方法有历史形体比较、形音义综合考察、偏旁分析、运用文字学规律、比照文献资料等,值得注意的是还有利用语源学相关知识、书写形式和文例类推等。在考释的同时,罗氏对文字之相关问题多有阐发。  相似文献   

12.
“标首”是中古汉语产生的新词,有“首位.第一”义,可以修饰人.也可以修饰事物。“标首钱”义为“第一份钱”.也可以指“数额最大的钱”。“标首”在古代文献中有时讹变为“标手”揉首”或“揉手”。目前大多数辞书、专著以及注解对“标首”一词的解释都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女娲氏是中国人的始祖神、创世神,女娲神话是中国的创世神话,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女娲补天的故事对中国文学,特别是古代小说产生持续影响。"补天石"在古代小说中出没幻化,在《豆棚闲话》、《红楼梦》、《五色石》、《新石头记》等书中一再现身,从五色之石到幻形入世,"补天石"经历人化的过程;"补天石"故事在小说中不断发展,反映出时代变化,也反映出人对自身生存对文明认识的发展,更反映出小说的演变。  相似文献   

14.
《汉语大词典》是国内规模最大的语文工具书,书中收录了不少民俗特色浓厚的词语,其中部分词语的解释存在疏误:如囿于地域差异,错释了“碗脱”、“鱼兜”和“耿饼”等具有强烈地方色彩的词语;由于资料的局限和对文献的误读,错释了在历史上有特殊含义的“看卓”、“熏虫”、“粉定”、“卧兔”、“翻天印”、“高丽”等词语。正确解释这些词语,有益于大型语文工具书的修订。  相似文献   

15.
陈寅恪先生治史,十分重视地下新出文献,但于石刻文献研究涉足较少。本文分析他对清人过信金石有所不满,认为古史资料应以群经诸史为多数之所汇集,金文古刻仅为少数脱离之片断,重视石刻,但不泥于石刻。他于石刻类著作阅读极广,且多曾求取普拓,备校众本,在四裔民族史研究、李唐祖籍及氏族研究、唐代政治史研究和唐代文学研究诸方而,均曾依凭石刻文献,取得可观的成就。  相似文献   

16.
利用文献资料和作者自注相结合的方法,对《全宋诗》中的“横枝”、“浇山”、“泥滑滑”、“寿发”、“眼食”这几条文化词语进行例释,可知它们或为《汉语大词典》失收(包括失收某词和某词的某一义项),如“浇山”、“泥活活”、“眼食”诸条;或可修补《汉语大词典》释义,如“横枝”、“泥滑滑”条;或可将《汉语大词典》例证提前,如“泥滑滑”、“寿发”条。对这些文化词语进行整理释义,既对阅读宋诗、研究宋代诗学有参考意义,也有利于辞书的编纂与修订,对汉语史特别是近代汉语词汇史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矫情"一词在汉语言使用中愈见广泛,在各类汉英词典中也有其对应的释义。然而,各类词典对"矫情"的义项及词类划分不尽相同。本文分别基于两大中文语料库——"国家语委语料库"和"北大语料库",对"矫情"一词做了穷尽性调查,以期对该词的义项及词类做更全面的鉴定,并在此基础上对汉英词典编纂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古代史书对先秦时代史事的记载存在诸多问题。有些是由于年代久远,记载失真;有些是由于立场不同,后世记录者利用话语权对前代历史的故意隐瞒或歪曲。《史记》是司马迁对当时所见先秦史料的集大成性著作,具有重要价值,但同样存在上述问题。传统的局限于传世文献范围内的考证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史料可信性的问题,造成史事众说纷纭。清末以来,甲骨文等大量先秦出土文献面世。随着20世纪中国考古事业的发展,“三重证据法”——以出土文献、考古文物和传世典籍相互印证的古史“新证”成为先秦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也为订正《史记》记载的失误、发掘其研究价值提供了新条件。  相似文献   

19.
六朝墓志由于其文体和所涉内容方面的特殊性而在语言上形成了其独有的某些特点,成为语言研究特别是词汇研究的重要语料。其中有数量不菲的词语被《汉语大词典》等普通辞书所收载。笔者拈出其中的11条词语试加诠释。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中有些词语带有浓厚的方言色彩,较难索解,一些辞书也解释不确。运用现代汉语方言资料及其他典籍文献、参考有关辞书考察其中的9个词语,并探索词义的来源,可知:“抖露”有“揭示”义,“方便”有“设法”义,“拐”有“捎回来、带回来”义,“尽”是表极限的程度副词,有“最”义,“话”有“事”义,“口舌”有“发议论、说闲话”义,“能”有“将就”义,“清楚”有“完毕”义,“歪”有“躺”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