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由于文化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同一意义时往往会用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方式。英语的肯定结构在汉语需用否定结构来表达,英语的否定句要用汉语的肯定式翻译,在翻译技巧上即谓“正说反译,反说正译”。本文着笔于后者。  相似文献   

2.
试论翻译中的不可译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中的可译性和不可译性取决于翻译过程中语言之间的对等语或表达方式是否存在。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语言特征、文化背景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不可译的现象在翻译中在所难免。从语言文字特征和文化两个层面对翻译中的不可译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唐诗是世界文学大花园中绚丽夺目的奇葩,所以唐诗英译既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需要,也是国内外翻译界的追求。而译诗即译意象,所以唐诗意象的英译直接影响原诗内涵的传达。通过学习与分析国内外翻译名家庞德、韦利、和许渊冲的译作来研究中西文化差异导致的思维差异在对文化意象转译中的表现,进而总结译者的翻译风格,能为今后的唐诗意象英译工作提供帮助,也能更好的在世界范围内弘扬中国文学与文化。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讨论语用翻译论的问题。语用翻译论指以语用学理论和方法指导的翻译理论与实践。语用翻译论的核心思想是,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使源语与目的语之间做到等效转换,努力达到“为译文读者而译”这个终极目标。语用翻译论提出译事必须处理好“作者-译者-译文读者”的三元关系。为了处理好三元关系,就要注意翻译过程中思维模式与概念结构的转换。文章作者通过译例对比汉英两种语言转换时在“笼统与具体”、“过程与结果”、“动态与静态”、“婉转与直言”等方面的差异,说明翻译过程必须辨识思维模式不同导致概念结构的差异。文章指出,翻译时必须考虑“同一概念可能存在不同思维结构”,因而在翻译中须选择不同的语言表达手段。文章作者最后强调,母语为汉语的汉译英工作者必须重视翻译实践,要在汉-英语言对比研究中注意识别两种语言因思维方式不同形成的概念结构差异,从而在目的语中选用恰当的语言结构,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等效转换。   相似文献   

5.
语言与思维密切相关,汉英民族不同思维模式导致这两种语言在表达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使用活动,必然受不同思维模式的影响,并直接影响到译者和译入语读者的认知。本文试图用认知学的概念合成理论来解释翻译中不同思维模式的转换过程,从而表明翻译中思维模式的转换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对陆文夫的《文化沧浪宜人居》译文作具体分析。从意义和风格的功能对等以及重创,解释性翻译,正说、反说与问说的转换等英译策略几个方面阐释了功能对等理论对文学翻译的指导意义。认为翻译时不仅要结合语境和背景知识来理解原文意义,也要兼顾汉语和英语在文化思维、表达方式上的差异,使译文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在文学翻译过程中,翻译补偿不仅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它可以在降低不可译性的同时,作为一种翻译思维指导文学翻译。《雪国》中有关日语"体"汉译的翻译补偿类型和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译文的不可译性,达到原文与译文之间质的平衡,对日本文学作品的汉译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特定语言的特定的结构形式以及这一语言的特定的社会和历史背景等因素导致操这种语言的人形成特定的思维方式,亦即语言的表达方式。恰恰是这些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使人们翻译时感到尤为棘手,处理不好,则会严重影响译文的可读性。例引大量语句及其翻译,说明反译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不同民族的文化和思维方式有一定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深深影响并体现在各自的语言中.因此,翻译就是一个跨越这些差异的复杂的认知过程.此文通过自建的小说<围城>英汉平行语料库,从语言与文化、思维方式、翻译技巧的关系为视角,结合具体的译例,研究分析在同一部作品中译者如何处理相同词语的不同翻译.  相似文献   

10.
本通过比较的方法从历史,环境,宗教,思维,习俗等方面探讨了英汉化差异的几个问题,说明译在翻译过程中应该注意不同语言的化差异,运用恰当的翻译方法和技巧,以提高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英语中有一类形义肯否定相悖现象内含“极限”语义 ,表示事物的发展达到了最高程度或达到最大极限后便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理解这种现象的关键是进一步分析其深层结构 ,通过逻辑推理得出其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12.
对比英语、汉语和朝鲜语的述谓部分的属实性加以否定的最主要的否定表达方式 ,可以看出 ,在分属不同语言类型的英语、汉语和朝鲜语之间 ,存在着肯定———否定转换过程中的对应关系、不对应规律及其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肯定否定两种不同内涵的区分,认为:从客体发展的否定之否定过程推出既不能肯定一切又不能否定一切。混淆了两种不同含义的肯定否定;根据社会规律不同于自然规律的特点,认为:既不能肯定一切又不能否定一切的观点,混淆了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区别。本文还探讨了作为社会规律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如何影响主体对社会客体的肯定否定形式的。  相似文献   

14.
建国以来,中国发展战略经历了一个从均衡发展到非均衡发展再到相对均衡发展的过程,社会运行机制也经历了一个从侧重平衡机制到侧重动力机制,再到动力机制与平衡机制协调运行的过程。这在哲学层面上展示了一个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科学发展观就是这一发展过程中的否定之否定阶段,它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战略指导思想的成熟。分析中国发展战略和社会运行机制的演变过程,对于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弥足珍贵,主动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成语"望其项背"的运用存在着肯定与否定不对称现象.其肯定用法趋于萎缩态势,否定用法则呈相对活跃状态.此外,"望其项背"有表示"赶不上"意思的新型用法,这种变异用法多出现在肯定句,可以看作平衡肯定与否定的一种自然生态调节.  相似文献   

16.
情态助动词是表达情态的重要手段,英语和汉语情态助动词有不同的语法和语义表达形式。根据Huddleston和Palmer关于情态助动词的理论框架,英语和汉语情态助动词被同时纳入否定、倒装、替代和强调四个语法特征进行对比,发现汉语在倒装方面与英语有很大差异,但是在其他三个特点上,均与英语具有共性。然后又将它们纳入意愿、可能和必须三个语义范畴,结合相应的语料对比、分析,发现它们的意义表达形式在三个语义范畴中表现有共性和个性。  相似文献   

17.
在领导全国人民深入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邓小平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否定之否定规律,从高度肯定自我否定的作用、坚持肯定为主、坚持彻底否定和部分否定的统一、有“左”否定“左”,有右否定右,主要是防止“左”和坚持实践否定优先的原则等五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否定观作出了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形式与实质是当前我国法理学研究的核心范畴之一。从哲学角度看,形式与实质的对立实际上即是肯定与否定的对立。这样,形式与实质的关系就转化为肯定与否定的关系。黑格尔论及此两者的关系时指出 :一切否定都是自否定。因此,形式与实质的关系即是一个自否定的关系。而在这一过程中易产生的误区首先是以为实质对形式的否定是外在的否定,英美法中形式推理与实质推理理论即是典型。其次是没有认识到实质必然要以形式的方式表现出来,而不断追求所谓实质,其结果是陷入否定的恶无限。而真正恰当处理形式与实质的方式是把它们的关系视为形式自己否定自己的过程,即高级形式通过实质这一中介否定低级形式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在阐述黑格尔辩证法的基础上,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本质,即概念辩证法进行了分析,看到了概念发展的原因是自身的矛盾在起着推动作用,从而完成其三个环节的运动,即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由此揭示了黑格尔辩证法的真正内涵,即纯粹概念自身发展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20.
英语和汉语中都有否定结构,但是英汉两种语言的本质决定了这两种语言的否定结构有着很大的区别。一般来说,否定结构的产生不但与语言的内在结构密切相关,而且主要取决于不同文化中人们的认知结构和语境。与汉语否定相比,英语否定结构更加复杂,形式更加多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