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资本主义的发展动力、制度创新及其危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资本主义经济与市场经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市场经济是为了实现不同使用价值的交换,而资本主义则是为了实现价值的增值。资本主义的发展动力来之于以下因素:(1)追求利润的意识形态;(2)有助于财富积累与创新的所有权;(3)市场垄断;(4)由“中心外围”的构成的增长结构。资本主义的制度创新主要反映在这样几个方面:(1)意识形态的创新;(2)国家制度的创新;(3)等级制框架中的个人自由;(4)自由的企业制度;(5)雇佣劳动制。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资本主义正面临着新的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与新的科技发展不能适应;(2)资本主义无法获得新的生产力;(3)旧矛盾的新发展;(4)来之于经济全球化的危机;(5)资本主义开始变得缺乏兼容性。新经济正在对资本主义的未来发展提出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2008年是水杉发现60周年。20世纪40年代在中国发现了植物“活化石”——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et Cheng),这一重要事件使日本植物学家三木茂(Shigeru Miki)1941年以植物化石为依据发表的水杉新属受到关注并得到实证,同时三木茂、胡先NFEB8、郑万钧3人亦成为活化石单种属——水杉属的共同定名人(Metasequoia Mikiex Hu et Cheng)。1950年水杉被引种到日本,表现出极好的适应性,受到日本政界和广大民众的欢迎和喜爱并得到推广,与此同时对水杉开展了系统的研究,产生了极强的社会效应。本文对日本水杉的引种保护及其社会影响进行了系统阐述。水杉的发现实际上是中、美、日三国科学家之间联动的过程,具有世界意义。文章最后建议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加强在水杉研究领域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3.
瑞典社会民主党的资本主义观经历了重要转变,由对资本主义的制度批判转向对资本主义的制度认同与政策批判,主张用社会民主主义改良资本主义。社会民主党资本主义观的形成及转变有着社会历史、思想理论、阶级结构、文化传统、地缘政治等方面的多重原因。瑞典社会民主党资本主义观的转变具有客观性,对资本主义的限制、改造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瑞典的社会问题。关于当代中国应当如何对待资本主义,可从瑞典社会民主党的资本主义观及其转变中获得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的过渡,大约始于16世纪,而基本完成于19世纪。在这4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先后经历了(1)工商资产阶级和染指工商业的封建势力(新贵族)的英国和荷兰模式;(2)工商资产阶级和手工业者、农民联盟。一次性地推倒封建国王、贵族、僧侣、地主统治的急进的法国模式;(3)在资本主义生产力迅猛发展的威逼下,自上而下地改行资本主义制度的德皇、沙皇模式;(4)资本主义国家向封建的或前封建的亚非拉各国强行输出资本主义制度的模式。人类要从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这是无可置疑的。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方式,各国也不可能只是一种模式。这也是无可否认的。  相似文献   

5.
世界近代史上亚洲地区的资产阶级革命中,日本明治维新是比较成功的。明治政权的建立,结束了统治日本265年的幕府封建制度,确立了地主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资本主义制度。明治维新挽救了日本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日本迅速成为资本主义的统一强国。一1868年,当推翻幕府统治,建立新政权后,日本倒幕维新派又以天皇的名义积极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领域进行了一次全面革除封建旧弊,推行资本主义改革措施的资产阶  相似文献   

6.
涩泽荣一的“论语加算盘”说与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王家骅作者在(香港)《中国社会科学季刊》第3卷总第4期上发表文章介绍:涩泽荣一(1840-1931)被誉为“日本近化资本主义经济的最高指导者”。这不仅因为他是“企业之王”、“金融之王”,参与建立了500余家...  相似文献   

7.
自2007年我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启动以来,与翻译相关的学术活动日渐频繁,翻译类访谈也日益增多。通过梳理“中国知网”2009至2018年十年间所刊发的翻译类访谈,并按照国籍、民族身份、学术领域等对访谈对象进行归类,指出不同时期访谈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从学术严谨性的视角,针对如何合理运用访谈更好地解决翻译研究中的问题,提出以下两点建议:1)从访谈过程、访谈论文格式、访谈论文著作权等方面规范翻译类访谈研究;2)结合深度质性访谈进行深入的翻译学研究。  相似文献   

8.
东京迁都的设计过程与明治天皇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治维新之前,日本曾经为寻找近代化赖以展开的中心平台——国家新都而煞费苦心。由于无论是政治、经济意义还是制度、文化价值,也无论是出于西学仿效目的还是地缘战略考虑,政府最后选中的是德川幕府所在地——江户(东京)。明治天皇的意义,体现在对迁都过程的睿智把握、和平缓进和及时决断上。通过这一过程而逐渐形成的君主立宪制中央集权,使日本在二十几年内初步完成了近代资本主义改造。它是近代以来第一个崛起于东亚地区的近代化典范,却也同时成为该地区第一个以邻为敌的侵略国家。  相似文献   

9.
战前,日本历史研究的中心课题是关于天皇专制主义制度统治下,畸形发展的日本资本主义问题的分析,因此,欧洲的现代化一直被当作衡量日本畸形发展的尺度。例如,平野义太郎在《日本资本主义社会的机构》一书中着重指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典型是法国革命,而日本尚未实现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山田盛太郎在《日本资本主义分析》一书中认为,日本是军事性的半农奴制的资本主义,这一看法是参照了英国早期  相似文献   

10.
明治维新建构了日本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秩序与法律秩序 ,是日本迈向现代化制度的起点 ,而德川时代的商业伦理思想则是日本走向现代化的精神起点 ,它在意识形态的深处革新了日本人的商业、职业价值观 ,打造出日本人的商业伦理道德和敬业精神 ,为日本资本主义自由、迅速地发展 ,提供了社会伦理秩序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1.
在新的世纪中,国际社会在经济一体化和地区间持续不断冲突的双重影响下,不可能出现一个完全由美国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体系,而更可能出现一个由美国、日本和欧盟为中心的三极经济化地缘政治集团构成的世界新格局.在这种新的格局下,美国将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扩大其联盟范围,以建立和维护其世界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12.
东北亚地缘冷战历史的变化促成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启动,并为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创造了最为直接和有利的外部地缘环境;崛起后的中国受到东北亚地缘大国如日本、俄罗斯以及世界性大国---美国的战略制衡,随着中国与地区各方势力由制衡向均衡的转变,中国的未来发展只有寻求常态式的发展模式,在东北亚地缘政治经济中更为积极地推动与本地区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促进本地区的国际和平与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作为中国最核心利益的外围地区,东北亚对于中国实现经济现代化、国家的完全统一以及创造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至关重要。中国在东北亚的未来抉择问题上也只有延续世界历史的趋势,维持现实地缘利益的局面,积极推动地区经济合作与东北亚次一体化。  相似文献   

13.
台湾的地缘政治特点与战略地位是在大国对华政策中体现的,也是随着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而不断提升.从美国和日本以及中国的角度来解读三方在台湾问题上的利益需求成为必然.而三方在台湾问题的利益角逐折射出中日关系和中美关系的战略内涵.  相似文献   

14.
中日两国互为近邻,地缘的因素促成了两国之间悠久的文化交流和政治斗争乃至军事斗争频繁不断的历史和现实。战后日本调整战略目标既有自身战败的原因,也有美国对日政策的牵制,此外,中国政局根本性的变化也成为日本战略目标调整的原因之一。中日两国之间之所以难以建立真正互信的友好关系,其原因在于两国之间客观上的地缘关系所导致的结构性矛盾。我们提倡和主张中日之间建立战略性的友好互惠关系,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两国之间的对抗因素,正如美国著名国际政治学家汉斯.摩根索认定的,国家间政治就是寻求权力与和平的斗争,这既是国际关系的辩证法,也是国际关系中的永恒铁律。  相似文献   

15.
近年,东亚地区的地政学结构正在发生显著的变化。一方面,中日两国因历史与现实诸多问题不断发生纷争;另一方面,该地区的"东亚共同体"构想正在成为热点问题。如何理解与认识该地区的变动就必然成为"东亚共同体"论者关注的问题。然而几乎所有"东亚共同体"论者都回避一个本质性的困难:这个构想中的"共同体"因历史问题而缺乏共同的基础。围绕"东亚共同体"的构建,中日两国正展开新的合作与竞争。  相似文献   

16.
清末民初的云南地缘政治形态包括地缘政治环境、行为、中心、心理、思想和格局等若干方面。中法战争是云南地缘政治形态变迁的转折点,英法两国的地缘政治角逐是近代云南地缘政治形态形成的主要原因。从1884年起,云南作为中国地缘战略区,其地缘政治地位一直处于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7.
日本农村妇女在融入家庭和社会的过程中,主要依托亲缘和地缘关系,形成了不同类型的个人关系网络,为日常生活提供了各种非正式支持。农村妇女关系网络的构建决定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各种因素的影响程度在不同的交际空间中有所不同。它们相互叠加,综合作用,勾勒出多种关系网络模式,赋予妇女个人关系网络不同的内涵和特质。关系网络研究为我国农村妇女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我国应从理论层面加强农村妇女个人关系网络的研究,理清其存在形式和特质,以理论为指导,从现实层面推动农村妇女个人关系网络和非正式社会支持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黄凤志  金新 《国际论坛》2012,(3):1-6,79
当前世界地缘政治正在发生一系列新变化。地缘政治学理论与现实之间的时代性裂痕和理论本身的学理性缺陷使这一学科陷入双重困境,理论的革新成为必要。未来的理论创新可以当前影响地缘政治的四个主要变量为基本维度展开研究:一是全球化,它推动着地缘政治规律的重建;二是区域化,它带动着地缘政治结构的重组;三是多极化,它预示着地缘政治格局的重构;四是信息化,它推动着地缘政治空间的重塑。地缘政治学的理论创新不仅要反映历时态层面的时代特征,还应具备共时态层面的国家特色,在开拓地缘政治研究新视野的同时,须构建反映中国战略视角、依托本土思想资源的地缘政治新学说。  相似文献   

19.
渤海使臣出使日本期间,日本接待渤海使臣的外交礼仪体现在接待的准备工作、活动安排、参观宫廷的体娱乐活动、日皇接见、御宴、诗唱酬答、互赠国书、信物等外交活动中。从渤海使臣出使日本所见日本的外交礼仪具有如下特点:日本在公元八世纪已设置专门负责管理外交事务的使臣,同时设立负责翻译的专职人员。接待国外的使有不同的接待规格。渤海使臣使日期间,除有应酬唱答的化交流活动外,还进行商贸交易等活动,从而加深了彼此之间的友谊与了解,增进了两国间的友好往来。  相似文献   

20.
2013年底爆发并持续至今的新一轮乌克兰危机是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在地缘政治上较量的结果。冷战结束后,从苏联独立的乌克兰因其重要的地缘战略地位成为俄罗斯与西方的必争之地,只要双方存在地缘政治矛盾,短期内该危机仍将持续。乌克兰危机给中国的崛起同时带来了地缘政治机遇和挑战,中国可能从中获益,也可能面临来自西方的更大的地缘政治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