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积极探索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考察西方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的有益经验,运用比较的方法,初步阐释了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在发挥政府投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民间资本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可行性及其投资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受国家财力的制约 ,完全依靠政府投资基础设施 ,压力重重。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近年来外商投资发展趋势已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逐渐转移到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和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如何更有效、合理地利用外资 ,加快我国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 ,是我国面临的紧迫任务。当一国经济面临增长的瓶颈时 ,可通过向外部融通资源要素而消除瓶颈 ,积极开展国际经济合作 ,有效吸引和利用外资 ,是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各国实现加快本国经济技术发展的捷径。从我国人口多 ,人均收入低 ,积累少和实行现代化的规模巨大 ,资金仍很短缺的具体情况而论 ,尽可能更多地利用外资 ,特别是外商直接投资为主参与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 ,仍是补充建设资金来源 ,提高技术水平和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基础建设是制约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导入BOT投资模式不仅有利于缓解政府财力限制对地区开发的约束,也有利于通过新的治理机制的导入来提高项目运行效率.基于西部地区的基本情况和BOT投资方式的特点,我们认为,西部地区在引用BOT投资方式时必须根据地区特点正确处理好各具体环节;在转变观念和强化人才培养与运用的同时,综合利用海外和非西部地区的资金.  相似文献   

4.
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改善的重要物质基础,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然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求与资金供给的矛盾十分突出,辽宁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状况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针对这一矛盾,本文提出了在现有的财政体制下,加大农村基础设施资金投入的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5.
鉴于小城镇在加快城镇化进程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小城镇功能,有效地发挥其作用,对于更好地贯彻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思路、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小城镇迅速发展的同时,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明显加快,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是,就总体而言, 我国小城镇的发展仍然存在建设资金严重短缺、基础设施不完善等严重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小城镇功能的有效发挥。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但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机制不健全,导致其投资主体单一、融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寿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存在流动性风险和收益风险。由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周期长,资金耗费大,投资回收期也长,这样可能使寿险资金面临的风险主要是流动性风险。而现行规定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风险控制过严、融资金额有限、融资成本高、投资退出难以及关于物权投资方式的规定难以操作等问题,为此必须合理定位政府角色,设立信托凭证二级市场,做好政策储备、人才储备、项目储备,同时建立投资风险控制机制,把好项目决策关,合理搭配短期、中期、长期项目,严格限制投资规模和投资比例以及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通过立法创新监管模式,建立规范的信托制度,在风险控制和监管方面建立一整套规范完善的具备稳定性、强制性、权威性的信托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目前国内经济现状出发,分析了朱钅容基总理提出的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并由此提出如何对其投融资体制进行改革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交通基础设施投资适度性理论及实证检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中国大力发展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注重扩大建设规模实现区域覆盖的建设模式,以及地方政府之间激烈竞争造成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规模不断增长的现状,不少学者提出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过度的警示。文章着重研究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度"的问题,提出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存在适度性的观点。首先,在古诺模型经典理论的基础上对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的影响效应以及相互关系进行了理论模型构建。其次,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以公路为例,采用中国各省份1978-2011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得出结论:经济发展与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之间呈倒"U"型关系。即在交通基础投资建设初期,交通基础设施规模的增加解决经济发展的瓶颈,促进经济的发展。随着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规模的继续扩大化,将超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造成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对经济产造成不利影响。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达到一个适度的程度能够实现经济产出的最大化。再次,在适度性理论的基础上,建立最优路网密度模型,说明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发展之间是一种动态均衡的关系。通过运用部分OECD国家的国际数据估计出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适度规模,以此评价中国各省市路网密度的适度性。评价结果表明,中国大多数省份处于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不足的状况,其中西藏、新疆等中西部省份交通基础设施严重匮乏。而北京、重庆等直辖市以及旅游型城市海南则出现了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过度的情况。最后,提出建议: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应当遵循适度性原则,避免盲目的进行规模扩大化建设,应更加注重质的提高,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利用率;充分结合各地区的实际需求实现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差异化,注重地方政府间区域间的协调与合作,实现区域间交通基础设施的有效沟通和衔接,提高中国交通基础施设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 ,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主体正在逐步地由国有投资为主向国有投资、外资、民间投资并存的局面转变 ,民间资本控股或参股投资基础设施项目的情况越来越多。如何选择有效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管理模式十分重要。鉴于民间资本的特点 ,不宜自行成立项目管理机构直接管理项目 ,可采取EPC、PMC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东盟众多发展中经济体的基础设施存量已远不能满足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大对其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合作是中国-东盟双方的共同意愿。根据世界银行的最新数据,东盟在电力、交通和通讯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着潜在需求,这为中国加大对东盟基础设施投资提供了巨大的机会。中国对东盟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占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主要比重,但是投资的行业却高度集中,有待进一步拓展。中国对东盟的基础设施投资应区分不同国家的发展阶段,基于中国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进行相应的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并在政府大力支持下采用多种渠道广泛筹集资金。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公路货运基础设施建设及经营模式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针对目前中国公路货运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模式呈现的多样化特点,在分析中国公路货运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模式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提出“政府统筹规划、政策扶持,企业投资开发建设、企业自主经营管理”的公路货运基础设施建设经营模式,为指导中国公路货运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资产证券化是近十几年来国际金融领域最大和发展最迅速的金融工具和融资手段,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运用资产证券化这一新型融资模式有着其他模式所不及的优势,对解决中国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资金短缺问题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中国在实施基础设施项目的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式上已具备实施条件.但在SPV的组建、税收制度、外汇平衡和金融环境等问题上仍有诸多问题,急需建立相应配套机制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区域成为我国投资和对外承包工程的重点区域。该区域因恐怖主义、宗教矛盾、民族主义、第三国干预以及国际犯罪等因素错综交织,使得在这一区域相关国家投资和承包工程项目的中国企业,尤其是建筑业企业面临着极大的风险。因此,加强对我国建筑企业在“一带一路” 沿线区域的政治风险及其管控措施的研究刻不容缓。本文以中国建筑企业为例,着重对中国建筑企业在“一带一路” 沿线基础设施投资面临的主要政治风险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风险管控建议。  相似文献   

14.
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及其风险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础设施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报稳定安全,非常适合保险资金运用的安全性、收益稳定性、支付确定性的要求。目前我国保险资金正缺少长期投资工具,投资基础设施无疑是一种利好的选择。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目前可选择证券化投资模式和资金信托模式。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大、操作复杂,我国保险业对这个领域的投资缺乏专业经验,因此有效控制风险是投资制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业发展的前提条件,要想发展农业,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是关键。农业基础设施与其它基础设施相比,有共同的方面也有不同的特征,在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不同的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会有很大的不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以不同投资主体的行为特点为基础,采取加大政府预算投入力度、加强政策性金融的投资、有效动员商业金融及农户的投入等措施。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外商对基础设施投资的优化模型,并对外商和国内地方政府关于基础设施投资规模的选择进行了定性的博弈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出现目前状况的政策背景并作了相应的定性分析结论表明,外商对国内的基础设施投资规模明显偏小;同时对引进外资加强西部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对决策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部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战略应坚持以点带面的策略,将有限的资金和资源重点投入到大城市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上,以交通基础设施连接大城市圈,整体规划城市圈基础设施,形成共享机制,避免重复建设,加强连接城市圈与城市圈之间的交通通讯联系,提高区内贸易,形成优势互补和相互学习机制。  相似文献   

18.
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对基础设施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显得十分重要。分析了我国基础设施投资项目评价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从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完善经济评价方法、改进市场预测方法、选取综合评价方法、分析项目风险五个方面来完善基础设施项目投资评价内容、方法,这将有益于提高项目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资源配置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从1999年~2010年中国各省的面板数据中选取三个具有代表性的衡量基础设施变量的指标建立回归模型,分析基础设施建设对中国东、中、西部三个地区对外贸易的影响后发现,中东部地区铁路基础设施对出口的贡献率呈现递减的趋势,而公路基础设施对东、中部地区出口贡献率影响为正;西部地区铁路交通基础设施对出口的贡献率的影响为正,而公路的作用却是相反的.以交换机容量为代表的通讯基础设施对中国东、中、西部三个地区的影响均显著为正,并且对中部的影响最大,西部次之,东部最小.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国际直接投资及其载体跨国公司急剧发展。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对外投资的发展速度很快,但同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仍缺乏竞争力。这与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极不相称。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国际潮流,利用21世纪新的机遇,适时适量地发展境外直接投资,以提高国际投资地位势在必行。中国企业发展跨国的总策略应是:适度增长,合理分布,增强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