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7 毫秒
1.
孙中山的大亚洲思想是在日本“大亚洲主义”的刺激下产生和发展的,但两者又有本质区别:日本“大亚洲主义”的主要目的是要主宰亚洲;孙中山的大亚洲思想主张亚洲各民族平等、友好,并呼吁亚洲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共同反对侵略亚洲的帝国主义国家,最终实现亚洲各国的独立与解放。  相似文献   

2.
《大亚洲主义》是一九二四年孙中山最后一次到日本的重要演讲,也是他革命一世最后一次的长篇讲话。他以《大亚洲主义》为题,却批判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大亚洲主义”,表现了一个伟大的爱国者和民主革命家的鲜明反帝立场和他晚期的光辉思想。在这个重要问题上,日本学者有各种观点的大量论著,但是在我国却长期被忽视或误解,有关孙中山传记和论著很少提及和探讨。孙中山从来不是大亚洲主义者。他讲的《大亚洲主义》,与日本军国主义的“大亚  相似文献   

3.
本期在孙中山的研究方面刊登了彭树智教授的《孙中山与亚洲民族主义思潮》一文,此文与上期发表的张岂之教授的《孙中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一文虽然探讨的角度不同,但人们不难从中看出,孙中山的思想深深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本文是作者近著《现代民族主义思潮》一书中的一章,主要研究了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在亚洲民族主义思想史上的历史地位。作者从世界历史一体化的宏观史学角度,考察了孙中山民族主义的特征,比较了它同甘地主义、凯末尔主义的异同,探讨了它对苏加诺主义的影响,认为它以“革命民主型”的风貌而置身于亚洲民族主义思潮之林。孙中山民族主义之所以具有“革命民主型”的风貌,在于孙中山是顺应世界进步潮流的“与时俱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在于他有广阔的世界眼光,同时,也在于他始终根植于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基础之上。他的“大亚洲主义”就是坚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反对“西欧中心”和“世界主义”的反帝的民族主义文化观。这种文化观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治观,与整个民族主义融为一体,超过了同时代亚洲的民族主义政治家和思想家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论孙中山“大亚洲主义”的精神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孙中山“大亚洲主义”提出的背景、它与日本“亚洲门罗主义”和汪精卫所解释的“大亚洲主义”的比较以及它是否具有狭隘的地域性这三个方面,剖析了孙中山“大亚洲主义”的精神实质,即:反西方帝国主义殖民统治、反霸权主义、追求被压迫民族的独立与自由  相似文献   

5.
汪精卫的"大亚洲主义"渊源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反动理论,它的奴才气和虚伪性证明它是与孙中山先生的民主革命思想背道而驰的汉奸理论.  相似文献   

6.
关于孙中山的大亚洲主义演讲,前人多从孙中山本人的思想脉络中寻求解释,实则此事与1924年美国的排日移民法案关系密切。这一法案强烈的种族色彩,使得明治维新以来以脱亚入欧为目标的日本面临重新定位的抉择,各界人士从不同角度考虑是否应当回到亚洲的立场,与亚洲大国结盟的呼声渐起。然而,日本在东亚推行的强权侵略政策,令东亚各国对此反应冷淡。开始孙中山的态度也相当保留,直到日本国内出现反省的声音,而亚洲其他国家予以正面回应,为了实现国内统一,孙中山转而争取日方的支持。在向政府和政党求援不果后,孙中山将主要诉求对象转到日本国民方面,并以包括俄国在内的亚洲各国国民的结盟对抗列强的同盟以及日本政府和政客长期追随欧美列强的行为。因此,1924年底孙中山的大亚洲主义演讲,绝非投日本之所好,得到处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的有识之士的共鸣。他们对于孙中山大亚洲主义的解读,与当时的中日政坛乃至后来学人的看法,有着不小的距离。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反帝爱国思想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重对影响孙中山政治思想的内在因素——反帝爱国思想,进行了历史考察和分析;认为孙中山早期革命思想的产生,是由于列强侵略、清政府腐败导致的民族危机而引起的,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能不断用新的进步思想,来修改、充实和发展自己的思想和理论,反帝爱国思想乃其内在因素,十月革命的影响与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乃其重要的外部原因。  相似文献   

8.
关于孙中山"让位"给袁世凯的原因,迄今为止仍是史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学界已从政治、经济、军事等角度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但这些大多属于"外部研究",相对忽视了中华民族传统思想和民族心理对孙中山"让位"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传统思想与民族心理两个层面对这一历史公案进行阐释与解读,可以为研究孙中山"让位"原因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的精英主义思想与中国近代政治的变迁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文章通过考察孙中山的精英主义思想对中国政党政治的发展以及政治政策的制定、实施等方面的影响,揭示精英主义在中国近代政治变迁历程中的历史作用,这有利于我们全面地、系统地、客观地理解和把握孙中山的精英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与德国——兼论"中德苏联盟"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7年参战纠纷发生以后,孙中山就一直坚持接近德国的政策,这种政策是出于战略的考虑,因为孙中山希望得到德国的政治、军事和技术援助;巴黎和会以后,孙中山的亲德政策与亲苏政策相联结,形成了"中德苏联盟"的构想,亲德和亲苏政策是一体推进的,其政策来源于孙中山的"大亚洲主义";孙中山认为受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压迫的民族应该通过中德苏三国联合来抵抗英美强权,孙中山的思想成为后来中国国民党联俄政策和聘请德国军事顾问团的基础;尽管孙中山及其广州政府并没有与德国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其联俄政策也因为他的逝世而最终放弃,但在整个20世纪30-40年代,这种中德苏合作的政策总是时隐时现地贯穿于中国政治家的认识中。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振兴中国实业的历史经验李益然实施民生主义,有效地振兴中华,使国家尽快地富强起来,使各族人民都过上幸福、富裕的生活,这是孙中山实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奋斗目标。在中国近代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孙中山振兴中国实业的思想,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超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亲信到叛徒:汪精卫与孙中山关系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精卫和孙中山从相识到相随,交往长达20年。综观这20年,汪在大部分时间里能够追随孙,坚持革命,孙汪之间长期形成一种领袖与亲信、导师与高足的关系。两人政治上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共同推进革命事业。但在反袁护法时期,汪孙关系曾处于一种若即若离的状态。在这种关系框架内,两人时分时合,不能默契配合,这无疑削弱了革命阵营的力量。孙逝世后,汪利用他与孙之间长期形成的特殊关系,以孙的“继承人”自居,这确实为他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的表演提供了不少方便。同时,孙依靠一派军阀打败另一派军阀的做法,寄望于日本的“大亚洲主义”思想等,也对汪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然而,汪精卫后来的背叛,并不能败坏孙中山的英名,更玷污不了孙中山的革命思想。  相似文献   

13.
“开放主义”乃孙中山研究中的热门话题。纵观研究成果,有的学者将“开放主义”与学习西方等同起来,认为“开放主义”包括了孙中山学习西方的全部内容(含政治、经济、事军、思想文化等诸方面);有的学者虽将“开放主义”定位于经济领域,但对其内涵语焉不详。为此,笔者阅读了孙中山的著作、年谱,试就孙中山的本意,对其“开放主义”作一诠释。一、什么是“开放主义”1912年4月17日,上海中华实业联合会集会欢迎孙中山,并选其为会长。孙中山在会上发表演说.提出了“开放主义”。他说:“中国乃极贫之国,非振兴实业不能救贫。仆抱三…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是一位杰出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和民族主义思想家。他的三民主义,之所以“适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关键在于他的民族主义理论发展到具有国际主义倾向。他的联合亚洲被压迫民族共同反帝的思想以及援助和支持亚洲民族解放斗争的伟大实践,在亚洲民族主义思潮发展史和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孙中山的民族主义的突出理论特征,在于他关于亚洲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共同反帝的思想。而亚洲被压迫民族的共同遭遇和共同的斗争目的,是他这一杰出思想形成的最基本条  相似文献   

15.
在19世纪至今的近两个世纪中,日本的东亚秩序观伴随着世情及日本国情的变化经历了多次的变化,主要有三次变化,即亚洲主义-大东亚共荣圈-东亚共同体.亚洲主义-大东亚共荣圈-东亚共同体虽然时间跨度很大,但是却一脉相承,都有一种"亚洲联合"的思想在里面,大东亚共荣圈只是对亚洲主义的一种扭曲.了解日本东亚秩序观的变化及其实质,利于东亚各国在"东亚共同体"的建设过程中采取积极行动.  相似文献   

16.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的核心思想,也是国民党建构意识形态的重要理论资源。但是,这一名称最初是有其实而无其名。在1905年10月《民报》发刊词中它称为"三大主义",1905年12月《中国日报》首先开始使用"三民主义"的称谓,但到1909年仍不被当时的国民党人所认可。辛亥革命后",三民主义"这一称谓逐渐为孙中山所接受,并成为对孙中山思想的一个概括。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毕生重视宣传工作,并把宣传工作看成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的重要思想武器,身体力行,努力实践,形成了以主义感化军队、舆论之力较武力为大、报刊是党的喉舌、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维护人民新闻自由权利、不断创新宣传方法、加强对传媒的统一管理等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宣传思想。孙中山的宣传思想丰富和发展了十九世纪中后期中国资产...  相似文献   

18.
在中央与地方关系上,孙中山总结古今中外的利弊得失,结合当时中国国情,创立了均权主义与地方自治理论。如果说五权分立学说是孙中山对政权组织的一种横向分工,那么,均权主义就是他对国家政权结构的纵向设计,是其政权建设理论的重要内容。研究孙中山关于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思想,对我们总结历史经验,建设具有中同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外交思想是孙中山全部政治思想的组成部分,也是以往对孙中山思想研究中未予足够重视的方面.本文循序考察了孙中山一生的外交实践,论述了孙中山由前期“软外交”思想到后期“强外交”思想的发展过程,分析了发生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较系统地评述了孙中山外交思想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论民族主义、开放主义与世界主义王克婴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先生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对于“民族主义”、“开放主义”和“世界主义”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有过精辟的论述。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今天,研究孙中山先生的上述思想,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