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2011年的股市让人大跌眼镜,CPl的涨幅也差点让我们老百姓Hold不住,盼着跌的房价总算有所松动。那2012年股市有机会吗?楼市又会是怎么样呢?笔者个人觉得2012年股市会砸出一个黄金坑,楼市将出现一个给自住房购买者介入非常好的时间段。  相似文献   

2.
一些专家认为,2008年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严格控制货币信贷总量和投放节奏,将对房地产市场产生较大影响。房价大幅上涨的势头将受到明显抑制,不排除房地产绝对价格出现回调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2008年我国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目的是要“防止经济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而这一决策主要是因为2007年商品价格出现了较快的增长,CPI指数连创新高。本文在分析当前物价水平及物价上涨的主导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居民应当如何积极应对物价上涨。  相似文献   

4.
基于国家统计局2000~2019年的年度数据,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费用和CPI等几个层面来探讨商品房房价波动对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影响。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我们发现,房价对地方财政收入有显著影响,一定范围内房地产价格的上涨能够有效带动地方财政收入增长。据此,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以缓解地方财政困难,实现房地产市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我国房地产业困境 其一,通货膨胀预期。尽管房价一路飙升,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很容易让人产生买房抵御通胀的想法。中国的CPI对房价的波动极不敏感,房价即使翻一倍,只要房屋租金等不随之上涨,CPI就反映不出来,而这恰好就是中国的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6.
2007年3月以来,中国CPI出现了两轮超过3%的增长,这两轮上涨呈现持续、长期、幅度较大、周期发生的特征。本文主要从CPI指标结构人手,对比两轮上涨中CPI分类指数的情况,从上涨的先导、主要因素、上涨项目数量方面,对比分析两轮上涨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一、我国房地产业困境其一,通货膨胀预期。尽管房价一路飙升,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很容易让人产生买房抵御通胀的想法。中国的CPI对房价的波动极不敏感,房价即使翻一倍,只要房屋租金等不随之上涨,CPI就反映不出来,而这恰好就是中国的现实困境。由于大量商品房被投机者买走,这  相似文献   

8.
姜继玲 《人力资本》2008,(12):44-45
争议:CPI高涨成为加薪因素? 2007年全年和2008年上半年,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高企的涨幅挑战了工薪阶层的心理承受力。2008年3月公布的CPI数据显示,2月份CPI同比上涨8.7%,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3.3%,非食品价格上涨1.6%。CPI的高涨,在某种程度上等于给钱袋子打了折,而付薪的企业方,是否应该参照CPI涨幅实行加薪?这个利益攸关的问题,一时引起全民关注。  相似文献   

9.
必须赚过CPI     
在CPI的影响下,中国股市竟然也有了"每个月那几天"的生理周期,大盘不稳调整频频,也让人猜不穿它会发怎样的脾气又一个调整日来了。在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6.5%的刺激下,9月11日的沪市大盘跌了241个点,股票跌停百余只。虽然在之后的9月12日大盘有起稳的趋势,并守住了5000点,但政策面的不明朗还是让投资者担心调整持续的时间可能延续到10月。  相似文献   

10.
在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下,近些年房价飞速上涨。房价的快速上涨导致很多资金投向房地产业,而没有投向制造业,对制造业产生的这一影响是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之一。在分析了相关影响路径后,使用带有随机波动项的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针对房价波动对制造业投资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房价上涨对制造业投资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房价冲击带来的这一负向影响在1年左右达到最大,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房价波动越剧烈,这种负向影响越明显;企业在股票市场的融资并没有流入制造业,而是更多地去追逐房地产市场的高收益;扩张性货币政策带来的房价上涨导致货币政策对制造业投资的调节作用失效。基于研究结论,建议控制房价预期,减少经济增长对房地产的依赖,推动经济转型带动实体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将我国70个大中城市分为5个层级,基于2009年1月—2018年6月的数据并以2015年12月为界,运用GVAR模型研究房地产“去库存”政策实施前后,货币政策调整对城市房价的影响效应和房价溢出效应及其对货币政策冲击各城市房价直接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级城市房价受货币供应量冲击后呈正向响应,利率冲击的影响效应则受“去库存”政策的影响由负转为正;较“去库存”政策实施前,城市房价对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变动的响应强度更大、收敛速度更快。货币政策变动对不同城市房价具有异质性影响,城市发展等级越高,受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幅度越高,且“去库存”政策使新一线、二线城市房价对货币政策变动的响应幅度超过一线城市。各级城市间房价溢出效应显著,总体上发展等级越高的城市房价溢出效应越大,溢出效应也加剧了城市间房价的分化情况。  相似文献   

12.
2007年的楼市重复着4年来的同一个主题:一轮房价暴涨带来一轮宏观调控。北京、上海和广州的房价高位攀升,同时向深圳、杭州、南京、重庆等二、三线城市蔓延。大好形势下,房地产企业纷纷上市。2007年的楼市与股市共同作用,将众多房地产商送到了富豪榜单的前列。随之而来的是调控。尽管背负着越调越涨的质疑,新政仍在一片呼声中到来,房价再一次开始高位观望。  相似文献   

13.
紧缩与通胀可能在2008年对中国经济形成双重夹击,相关企业必须为来年的艰难做好充分准备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为明年定下了货币政策"从紧"的风向标,这源自泛滥的流动性造成的国内经济过热,以及由此带来的巨大通货膨胀压力。实际上,回收流动性的努力一直都在进行,最近一次是央行决定从2007年12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这是政府年内第十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从13.5%到14.5%.达到20年高点。  相似文献   

14.
理财     
CPI CPI(消费品价格指数)在5月成为投资最爱念叨的英文缩写。在猪肉价格上涨的带动下,CPI在5月上涨3.4%,连续3个月突破3%的警戒线,并达到两年来的最高升幅。对于普通人而言,CPI指数的上涨首先就意味着家庭日常花费的增加。而如果有关部门继续采用加息的办法来抑制CPI指数的上涨,房贷、车贷的支出也会增加。如果想让手上的钱变多,很可能就要通过投资资本市场来放大个人资产,给股市带来泡沫。CPI指数带来了众多的勾挂连环效应,显然不是一个政策、一次加息就能解决的。  相似文献   

15.
世界范围的房价上涨是历史上最大的泡沫。请对一旦泡沫破裂时的经济痛苦有所准备。实际房价在如此长的时间里在如此多的国家如此迅速地上涨,这是前所未有的。从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到法国、西班牙和中国,房地产市场全都起了泡沫。在股市泡沫于2000年破裂之后,不断上涨的房地产价格有助于支  相似文献   

16.
汶川大地震对国内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整体形势影响都可能不会太大。此前1995年日本神户地震和1999年台湾地震都只是对当季的GDP和CPI有暂时的、程度不大的干扰,考虑到汶川在中国经济总量中的较小比重,地震对全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全国基本的经济格局并不会由于汶川地震而改变,国内从紧的货币政策也不会调整。  相似文献   

17.
2014年以来,全国房地产市场形势错综复杂。虽然大多数城市房价继续上涨,但相对去年高歌猛进的涨势,今年上半年的房价上涨温和,涨幅明显收窄,环比下降的城市数不断增多。未来房价的走势众说纷纭,结合唐山市的具体情况,利用B P神经网络对唐山2014年的房价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18.
我国2007年居民日常消费品价格显著上涨和食品价格大幅上涨,尤其以猪肉价格的上涨为甚,对居民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由此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翻开报纸,杂志,到处都是CPI的字眼,到底什么是CPI,它是怎么计算的,它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本文作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9.
房价波动是影响产业升级的重要因素。阐述房价暴涨通过银行信贷中介效应传导机制对产业升级产生抑制作用,并基于全国大中城市2007-2016年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系统GMM估计法检验房价波动通过银行信贷中介效应机制影响产业升级。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大中城市的房价过快上涨对产业升级产生负效应;第二,大中城市的房价过快上涨会增加房地产银行信贷需求,挤出了支持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的银行资金,从而抑制产业升级;第三,通过区域差异对比分析,东部大中城市银行信贷对房价波动与高新产业关系发挥中介效应,房价上涨通过吸收银行信贷挤出高新产业发展资金;中部大中城市房价上涨通过吸收银行信贷挤出第三产业发展资金;银行信贷没有对西部城市的房价波动与产业升级发挥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20.
中国楼市又在充满争议中走过了一年。伴随着宏观调控政策的调整和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楼市运行从2007年年初的惯性上涨,到年中的房价"井喷",再发展到目前买卖双方的"僵持"。临近2007年年底,不断传来北京、深圳、广州、上海等一些中心城市房价下跌的消息,多年一路上扬的房价"拐点"似乎就在眼前。然而,这究竟是实景还是幻象?会不会再次出现僵局打破后的暴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